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周,我们在评论中论及在市场下行至情绪化末端时,市场会先出现一个小级别反弹,其后仍然会下行,至8月中旬以后,市场出现稍大级别的反弹才是合理的预期。作这样假设的缘由有几个:1、中报利空因素减弱,且市场已经行至低位;2、从货币供应量情况看,去年末我们以货币供应量周期拟合波动预期,在7月应该是个转折点,通常这个周期拟合转折点之后的一到两个月间,应该是证券市场的低点节点,即在8月中旬;3、市场多头被过度压抑后,如有外界消息因素刺激,易于出现反弹。我们注意到,这段时间真正对市场反弹寄予厚望的,反而是证监会。频频释放的利好,尽管毫无实质性的引资动作,但仍然激起市场一片遐想。因此,后面与其说会有一轮行情,不如说会有一轮技术性反弹更为贴切。
作出上面的判断,首先源于对资金供给层面的判断不是很乐观。我们认为,国内大家预期的货币宽松可能会延后。而目前中国经济的矛盾在于,外贸与内需两个支点都无法提振,三个支点中可以预期的只剩下政府投资拉动。但从两个月发改委门口批项目的挤满人,到后面未见到进一步的货币放松,人们的等待热情开始消退,并出现狐疑:到底是有啊?还是没有啊?我们注意了一下,今年存款准备金率降了两次,按每次释放4000亿元算吧,就是8000亿元,而今年地方平台贷从9.1万亿元下降到7.9万亿元,是1.2万亿元的下降额。也就是说,下调了两次存准,还不够填平台贷的窟窿。更何况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外汇占款平均每月下降203亿美元,今天上半年就减少7673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基础货币减少的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多。所以,目前的宏观经济面资金紧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要预期证券市场走牛是有难度的。如果仅仅是依靠仍然流连于证券市场的资金,那也只能借个利好,做做反弹而已,尚不可能推动出大级别的行情。以目前的市场存量资金总额看,只够做一个维持两周左右的反弹。即便是有部分资金从二级债市中迁徙而来,资金总量对目前的市场也是不足的。管理层放话的区区千亿资金救市,不过是杯水车薪,在散大户信心尽失的情况下,即使主流机构有意加仓造势,可动用的资金量亦不可能超过3000亿元,按一比三的边际效应推论,对市场的撬动作用甚小。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以板块概念炒作为先导,本身已说明了进场资金的博短思维。因此,不排除随指数推高后,资金消耗过大而出现力竭的可能。
我们认为,未来市场可能出现一次强反弹,但不可能出现趋势性走牛。这样的行情主要是体现在小指数所涵盖的成长股,不排除在利好刺激下,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综指走势远强于上证与深成指的情况出现。我们建议,本次反弹不要对大指数上证指数与深成指有过高的预期。我们甚至感觉,在没有彻底解决市场资金问题之前,靠外力促动的“口水盘”似的利好刺激,并不能令市场走得更远。这样的现象在2004年9月份我们见识过一次,此次能不能比那次更好?这完全得看其它部门怎么配合证监会造势,假如看不到相应的强势政策,那就不要有过高的预期。
作出上面的判断,首先源于对资金供给层面的判断不是很乐观。我们认为,国内大家预期的货币宽松可能会延后。而目前中国经济的矛盾在于,外贸与内需两个支点都无法提振,三个支点中可以预期的只剩下政府投资拉动。但从两个月发改委门口批项目的挤满人,到后面未见到进一步的货币放松,人们的等待热情开始消退,并出现狐疑:到底是有啊?还是没有啊?我们注意了一下,今年存款准备金率降了两次,按每次释放4000亿元算吧,就是8000亿元,而今年地方平台贷从9.1万亿元下降到7.9万亿元,是1.2万亿元的下降额。也就是说,下调了两次存准,还不够填平台贷的窟窿。更何况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外汇占款平均每月下降203亿美元,今天上半年就减少7673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基础货币减少的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多。所以,目前的宏观经济面资金紧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要预期证券市场走牛是有难度的。如果仅仅是依靠仍然流连于证券市场的资金,那也只能借个利好,做做反弹而已,尚不可能推动出大级别的行情。以目前的市场存量资金总额看,只够做一个维持两周左右的反弹。即便是有部分资金从二级债市中迁徙而来,资金总量对目前的市场也是不足的。管理层放话的区区千亿资金救市,不过是杯水车薪,在散大户信心尽失的情况下,即使主流机构有意加仓造势,可动用的资金量亦不可能超过3000亿元,按一比三的边际效应推论,对市场的撬动作用甚小。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以板块概念炒作为先导,本身已说明了进场资金的博短思维。因此,不排除随指数推高后,资金消耗过大而出现力竭的可能。
我们认为,未来市场可能出现一次强反弹,但不可能出现趋势性走牛。这样的行情主要是体现在小指数所涵盖的成长股,不排除在利好刺激下,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综指走势远强于上证与深成指的情况出现。我们建议,本次反弹不要对大指数上证指数与深成指有过高的预期。我们甚至感觉,在没有彻底解决市场资金问题之前,靠外力促动的“口水盘”似的利好刺激,并不能令市场走得更远。这样的现象在2004年9月份我们见识过一次,此次能不能比那次更好?这完全得看其它部门怎么配合证监会造势,假如看不到相应的强势政策,那就不要有过高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