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拨动“情趣”这条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对学生要“信得过…放得开”,使学生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评价鼓励,及时发现“闪光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究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而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的个性差异。因此导致了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的严重弱化,缺失了自主思考、学习的余地。现代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质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控制授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
  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及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形成学习的能力,受益终身。
  1.教学生学会读书。使学生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首先要诱发学生“读”的欲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话题,激发学生自学课本,探求下节课新知的强烈动机和兴趣。其次,在具体指导读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3点:①边读边记。划出重点和记录不理解的地方;②边读边说。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结论;③边说边想。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结语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2.教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问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地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把观察与思维想像结合起来,提高观察的效果。
  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昕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想。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教学生做到3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③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
  3.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生要真正理解以至运用一定的方法,必须学会归纳学法,然而归纳学法并非易事,须经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教师总爱自己小结,其实,很多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小结。通过学生小结,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既巩固了新知,检查了效果,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全面的数学素质。
  当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还很多。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数学模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学意识。从小培养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和能力是新形势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应有之意。构建和掌握数学模型是数学素质教育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小培养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模型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促使我们对数学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从
摘要小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个性差异学习需求方面,上好小学语棠课。从生命高度指导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关注学生教学方法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要求我们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更好地关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上好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历史条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广泛地被应用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但低年级运用得较少,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低年级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方法;二是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经常 The group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责任,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助一臂之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学生当作具有潜能的生命体,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内和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及品德。  关键词语文教学科学品德素质培养    《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在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育不应该是奉献真理,而应是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探索、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学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摘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生存习惯,让课堂有效,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有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体现课燮教学的机智。课堂文化是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课堂文化的建设要适应新课程教改的精神,体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理念,融合自己课堂和校本特色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交化课程改革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教学核心理念是要教给学生能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学校管理中,教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可影响和调节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感培养教学艺术    喜、怒、哀、乐等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学生行为的动因,可影响和调节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大量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