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更,在剖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货币政策、美国、中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提高,货币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一国的经济政策除了改变本国经济环境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国的经济,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往来密切。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汇率实质上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态势,中美两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而出口又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两国经济密切联系和美国退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对中国日后在进行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规避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
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现实描述
1.贸易顺差快速增长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及国际原油价格(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美元流动性的大量释放及美元强烈的贬值预期将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原油市场产生剧烈冲击,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油价格向上猛涨。中国的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国际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我国进口价格水平的上涨,可直接用于消费的大宗商品通过消费市场直接推高中国总体物价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则通过生产链条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2.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基础货币投放增加
持续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预期、跨境资金净流入,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美元,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后,中国外汇储备变动额虽然月度波动较为剧烈,但多数为增加,且增加规模明显放大,2010年10月最高单月增加额达到1126亿美元。相应地,中央银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通过购入美元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基礎货币。
3.货币政策自主性受到掣肘
根据“三元悖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固定,至多只能实现其中两项。由于中国经常项目已于1996年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也已部分开放,资本跨境流动具有一定自由度。由此,为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货币政策自主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为减少跨境趋利性投机资金流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央银行通过加息遏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受到限制,不得不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陷入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
4.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由于出口导向战略和引进外资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贸易总体上呈现以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特点,导致生产所需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贸易结构,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和迅速地传导至中国,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为抵御跨境资金净流入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升值压力,不断购入外汇而释放的过多流动性引起物价上涨。
三、政策建议
1.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成为减少货币政策国际冲突的途径之一,从当前来看,可以逐步实现从强制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的转变,扩大人民汇率浮动区间,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供求,使汇率有序地向均衡方向调整,减弱汇率稳定要求对本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汇率作为价格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2.有步骤地开放金融领域,有效管理国际资本流动。
随着经济金融开放的深入,国际资本流动将加快,由此必须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建立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机制。在中国利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时,大量资本融入中国。一旦发生危机,会对中国经济稳定形成威胁,因此应该倡导建立资本流动国际监管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征托宾税。
3.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信息交流。
我国可以就本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国际信息交流,包括各国政府对当前汇率水平的看法、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意愿、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目标和结果等,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之上,应尽可能采取一致的宏观经济立场促进货币政策协调。目前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就具有这一性质。
4.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规则协调机制
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仍然是协调国际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我国今后应更积极配合这些国际组织工作,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协定、条款来更好的实现国际协调,以解决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冲突。
参考文献:
[1]谢蓓,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张茉楠,中美经贸走向竞争性依存新博弈[N].上海证券报,2013(12)
作者简介:陕辽(199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级金融学,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关键字:货币政策、美国、中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提高,货币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一国的经济政策除了改变本国经济环境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国的经济,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往来密切。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汇率实质上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态势,中美两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而出口又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两国经济密切联系和美国退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对中国日后在进行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规避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
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现实描述
1.贸易顺差快速增长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及国际原油价格(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美元流动性的大量释放及美元强烈的贬值预期将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原油市场产生剧烈冲击,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油价格向上猛涨。中国的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国际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我国进口价格水平的上涨,可直接用于消费的大宗商品通过消费市场直接推高中国总体物价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则通过生产链条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2.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基础货币投放增加
持续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预期、跨境资金净流入,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美元,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后,中国外汇储备变动额虽然月度波动较为剧烈,但多数为增加,且增加规模明显放大,2010年10月最高单月增加额达到1126亿美元。相应地,中央银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通过购入美元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基礎货币。
3.货币政策自主性受到掣肘
根据“三元悖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固定,至多只能实现其中两项。由于中国经常项目已于1996年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也已部分开放,资本跨境流动具有一定自由度。由此,为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货币政策自主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为减少跨境趋利性投机资金流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央银行通过加息遏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受到限制,不得不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陷入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
4.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由于出口导向战略和引进外资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贸易总体上呈现以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特点,导致生产所需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贸易结构,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和迅速地传导至中国,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为抵御跨境资金净流入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升值压力,不断购入外汇而释放的过多流动性引起物价上涨。
三、政策建议
1.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成为减少货币政策国际冲突的途径之一,从当前来看,可以逐步实现从强制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的转变,扩大人民汇率浮动区间,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供求,使汇率有序地向均衡方向调整,减弱汇率稳定要求对本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汇率作为价格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2.有步骤地开放金融领域,有效管理国际资本流动。
随着经济金融开放的深入,国际资本流动将加快,由此必须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建立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机制。在中国利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时,大量资本融入中国。一旦发生危机,会对中国经济稳定形成威胁,因此应该倡导建立资本流动国际监管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征托宾税。
3.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信息交流。
我国可以就本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国际信息交流,包括各国政府对当前汇率水平的看法、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意愿、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目标和结果等,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之上,应尽可能采取一致的宏观经济立场促进货币政策协调。目前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就具有这一性质。
4.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规则协调机制
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仍然是协调国际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我国今后应更积极配合这些国际组织工作,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协定、条款来更好的实现国际协调,以解决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冲突。
参考文献:
[1]谢蓓,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张茉楠,中美经贸走向竞争性依存新博弈[N].上海证券报,2013(12)
作者简介:陕辽(199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级金融学,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