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里话驯鹿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坐9头驯鹿拉着的雪橇去走访千家万户,给孩子们分送精美的礼物。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9头驯鹿都有自己的名字:猛冲者、跳舞者、欢腾、悍妇、彗星、丘比特、大人物、闪电和红鼻子鲁道夫。其中红鼻子鲁道夫担任引路的领头者,它明亮的鼻子像灯塔一样穿透迷雾,不论遭遇到什么样的雨雪风霜,都不能阻止它们前进的步伐。
  “车夫”驯鹿
  在圣诞节的传说中,人们为什么会选中驯鹿这种动物来给圣诞老人拉雪橇呢?首要的一点,当然是驯鹿的性情比较温顺,经过调教能拉雪撬、驮重物;其次,驯鹿的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不仅适于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冰天雪地中拉起车来也十分稳当。可能正是因为驯鹿有着这种温顺和吃苦耐劳的品性,人们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而在圣诞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把驯鹿同慈祥的圣诞老人组合在一起。
  驯鹿被选中担任圣诞老人的“车夫”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生活在极地的驯鹿的生物钟没有规律,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活动。科学家曾经在驯鹿的颈部装上无线电发射器,每10分钟记录一次驯鹿的活动,结果发现驯鹿的睡眠时间非常随机,主要取决于它们消化食物的时间,而不是昼夜的交替。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极地有极夜、极昼等不规律的时间变化,生活在这里的驯鹿因而没有调节出精确而稳定的生物钟的必要。
  有趣的是,圣诞老人的“车夫”们多数都有典型的男性名字,如鲁道夫、丘比特等,但是依据其生理特性,它们应该都是雌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雄性和雌性的驯鹿头上都长角,这也是驯鹿区别于其他鹿种的显著特点之一。不过,成年雄鹿的角进入冬季就会脱落,到第二年春天才又重新长出来。所以,圣诞期间还保有一对优美长角的驯鹿只能是雌性了。
  生存之道
  驯鹿是进入更新世以后分化出来的适应于寒冷地带的物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岛屿上。由于分布地域辽阔,它们也分化出很多的亚种,如森林驯鹿、冻土带(苔原)驯鹿、极地驯鹿等。
  驯鹿是北极圈内最大的食草动物,这种动物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自有一套生存之道。在冬天,它们长出十分浓密的绒毛以及中空的长毛。这些中空的保护毛从浓密的绒毛中突出出来,能附着体表散发的温暖的气体。为了防止冻伤,它的鼻子上有被毛,直至鼻端。它的足端也有变化,下面的足垫在冬季会收缩、变硬,使蹄子显著地增长。蹄子的边缘可以踏入冰雪,防止肉质的足垫直接与冰冻的地面接触。
  驯鹿的腿部还有一个设计精妙的逆流交换系统,从四肢往回运输血液的静脉与从身体中心向四肢运送温暖血液的动脉靠得非常近,这样可能会以其他方式丧失的部分热量则从动脉传给了静脉,又返回到了体内。由于它的腿部经常与冰雪接触,如果全身体温差不多的话,就会有大量的热从腿部散失。因此,与其40℃的体温相比,驯鹿腿部的温度维持在10℃以下。同时,腿部和蹄子的组织特化,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功能。
  驯鹿生活中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开始进行长距离的迁徙,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它们沿途会脱掉厚厚的冬装,穿上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驯鹿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追赶或猎人的惊扰,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打破了荒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
  繁衍之战
  每年10月,为了争夺配偶,成年雄鹿需要参加争斗。它们向着对方冲去,鹿角的顶端猛地撞击在一起,骨与骨之间发出连续而清脆的撞击声,石块和土壤在乱蹬的蹄子下面飞扬。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两只雄鹿之间的争斗往往造成失败者受伤甚至死亡。取得胜利的雄鹿在争斗结束后就与它占有的12只左右的雌鹿进行交配,而且它要在随后的3个星期里,疯狂而情趣丝毫不减地追逐雌鹿,并与试图接近这些雌鹿的其他雄鹿进行战斗。为了获得这一切,雄鹿需要动用所有的体能储备,而没有时间来进食或休息。
  雌性驯鹿的一生都生活于群体中,只有在产仔之时才会找一块地方,独自停留下来。在这个危险时刻,它尽量离开群体,以免受到推挤和打扰,同时也要避免被捕食者发现。这些产仔地看起来显得荒凉而艰苦,但是新出生的幼仔在这里有最好的存活机会。在幼仔出生当天,它就能够跑得比成年人快了。一个星期之后,它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48千米。
  鹿背上的民族
  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乳以及冬季御寒物品的来源,而在游牧迁徙时,人们更是将驯鹿作为交通运输的工具。因此,这些民族也被称为“骑在驯鹿背上的民族”。
  查坦族是蒙古游牧部落中最小的一支,仅有几十户人家,居住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以南的针叶林——泰加森林地带。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与驯鹿息息相关。更广为人知的一个民族是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头戴独具特色的四角帽,黄皮肤、高颧骨的萨米人,也被称为拉普兰人。拉普兰位于北极地区,横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荒原地带,只有以苔藓为生的驯鹿能适应这种恶劣环境。萨米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传说几千年前,他们追寻驯鹿群来到欧洲的北部定居,是土生土长在北极地区的居民。放牧驯鹿和萨米语共同构成了萨米文化的精髓。在萨米语中,描写驯鹿的词汇就有400多个。
  我国的驯鹿是家畜化后而又野生化了的种群,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关于我国驯鹿的渊源,据文献记载,系来自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温多森林苔原高地,这里曾是我国通古斯使鹿部——鄂温克族祖先的世居之地,在唐代称为“鞠国”。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的驯鹿是鄂温克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具有“林海之舟”的美称。
  鄂温克族人饲养驯鹿的方式很粗放,除了定期饲以食盐,夏季建栏熏蚊,在雌鹿产仔期间帮助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之外,其余时间皆任驯鹿自由地在林中活动,不予看管。早在1909年,在当时对驯鹿的科学考察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沃利息(驯鹿),俗呼四不象子,其性良善,负重百余斤,登山极速,无论道路如何泥泞及山岭崎岖,草木丛杂,均能越过无虞。角有数岐似鹿,蹄分两瓣似牛,其背似马,其尾似驴,食苔不食草。”100多年过去了,生活在那里的驯鹿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都没有大的变动。
  生态的困境
  进入21世纪以后,水害的加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林间猎取物的减少,让鄂温克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民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从2003年8月开始,鄂温克族人陆续离开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和我国仅有的1000多头驯鹿,搬迁到根河市的新定居点,开始了新的生活。不过,当地为了传承鄂温克族放牧驯鹿的传统,依旧在山上保留了8个驯鹿驯养点。
  目前,驯鹿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气候变化对驯鹿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生态景观的改变,成为驯鹿面临的最大威胁。气候变暖使得北极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增加,雨结成冰,覆盖在雪的表面,冰层过厚,致使驯鹿等食草动物很难吃到积雪底下的苔藓。
  对于我国的驯鹿来说,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都是半家养的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基因衰退十分严重,需要不断加入新的血缘,才能使它们得到新生。
  如果没有驯鹿拉着雪橇一路铃儿响叮当,圣诞老人的故事将会多么苍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争做“环境友好型”公民,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珍惜美好的地球家园。
  【责任编辑】庞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4日深夜,重庆电视台播出了一段某居民小区电梯内一女孩摔打婴儿的视频,婴儿随后从25层诡异坠楼,重伤昏迷。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小女孩对无辜婴儿的暴力行为,而笔者则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事件和当事者的“非常”行为做出分析。  少年犯罪规律难寻  通俗地理解青少年犯罪,可以套用一句话:“优秀的孩子都是相似的,而犯错的孩子各有各的错误。”  报道称该女孩曾因车祸出现脑部受伤。这让人怀疑这件事
在茫茫人海的火车站,一眨眼的功夫已经被认出,随即被特工盯梢;致命的美女杀手迎面走来时,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杀手的姓名和信息……在2012年上映的电影《碟中谍4》中,这些场景令人炫目。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这种科技什么时候才能用到我们身上?事实上,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电影特
植物的花朵在枝头上生长,有单生的,也有多花聚生的,并且聚生的形式多种多样,这样形成的聚生花在植物学上叫做花序。为什么有些花是单生的,有的却是聚生的呢?    孤傲的玉兰花    春天时,玉兰花先叶而开,满树都是硕大的花朵,煞是好看。玉兰花都是单朵生于枝条顶端的,从不集体行动。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此属有180种之多,其中有紫玉兰(又称辛夷)、洋玉兰、山玉兰、天女木兰等等。它们的花也都是单朵独生的
古代的“高考移民”    唐朝科举考试跟现在高考一样,各地录取率高低不等,有的地方考生多、录取的少,竞争激烈;有的地方则考生少、录取的多,轻轻松松就能考中。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说过:“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意思就是首都地区录取率非常高,一个长安城录取的人数竟然跟一个大省录取的人数差不多。  不光唐朝,两宋和明清也是这样。北宋时江南考生多而录取少,很难考中;北方考生少而录取多,容易
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DNA  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交的报告说,人类在基因上表现出的差异只有
“电一下”能抑制瘙痒  感到瘙痒人们都会忍不住抓挠,但经常抓挠会导致皮肤损伤,日本研究人员称,从外部向大脑施加微弱的电刺激,能抑制瘙痒感。此前有研究发现,大脑皮质的感觉运动区受到微弱电刺激能缓解疼痛。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个感觉运动区也能感知到瘙痒,于是利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法(通过微弱电流来控制大脑皮质兴奋程度),用人感觉不到的电流(1毫安)刺激受试者的感觉运动区,然后利用组胺在其手臂上制造瘙痒感,并让
对于“路痴”来说,电子地图及GPS导航系统是他们的福音。现在,印度一家公司又推出一种智能鞋,它可通过蓝牙连接智能手机地图应用程序,以震动方式为穿鞋者提供导航。此外,穿鞋者还可通过这款鞋子计算步数、卡路里消耗量等。然而,神经科学家提醒说,过度依赖电子导航的人,大脑海马体中的脑灰质变少,而那些每天都开车上路的出租车司机反而是增加的。海马体负责空间记忆和暂存信息,如果信息被多次使用,那么这些信息将被固化
很多科学家认为,除地球外,太阳系中任何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都不大,而在太阳系外找到生命的可能性很大。一些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帕特里克摩尔爵士近期宣称,科学家将会在50年内找出证据,证明太阳系之外确实存在外星生物。他认为,太阳系外必定存在外星生命,但以人类目前的航天科技发展程度,尚无法有效与外星生命主动取得接触。  太阳系内存在生命可能性不大  科
冬季里,许多人家喜欢紧闭门窗,唯恐室内热量流失到外面。其实,长时间处于一种只有温暖而空气没有变化的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和无边无际的自然气候相比,居室气候只能算是一种“微气候”。人的许多活动还必须在自然气候下进行,而室内外温差过大时,出入居室,就类似于出入不同的“气候带”,人的身体常常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居室病症,“空调病”、“暖气病”就是例子。  怎样
土豆电池  以色列研究人员找到一种简单而巧妙的方法,把土豆做成电池,一颗土豆就能为一个LED灯泡提供40天的电能。研究人员检测了20种土豆的内部电阻,他们发现,只要把土豆煮上几分钟,土豆内部的有机组织就会分解,使电阻降低,电子流动更加自由,从而产生更多的电能。他们还将土豆切成了4~5片,中间夹着锌片和铜片,这能使电能输出提高10倍。成本分析显示,一块土豆电池(一个煮过的土豆加上锌、铜电极组成)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