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采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的14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者64例(IVT组)、血管内治疗者57例(EVT组)、静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者20例(IVT+EVT组)。比较3组AI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化验检查指标数据、梗死特点、临床转归等。
结果3组AIS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T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Q1,Q3)]最低[IVT组9.5(6.0,15.0)分、EVT组15.0(9.0,19.0)分、IVT+EVT组14.0(8.3,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9,P<0.05);IVT+EVT组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最短[IVT组205.0(156.3,254.3)min、EVT组260.0(170.0,401.5)min、IVT+EVT组137.5(90.3,13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3,P<0.01)。IVT组大动脉闭塞的比例最低[32.8%(21/64),EVT组86.0%(49/57)、IVT+EVT组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1)。EVT组、IVT+EVT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为15.8%(9/57)、10.0%(2/20),高于IVT组的1.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5)。IVT、EVT、IVT+EVT组的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7.8%(37/64)和10.9%(7/64)、45.6%(26/57)和19.3%(11/57)、40.0%(8/20)和5.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9,P=0.24;χ2=2.84,P=0.21)。
结论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和桥接治疗对AIS预后和转归的效果相似;病情轻、非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可能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病情重、合并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可能更适合血管内治疗和桥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