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
音乐 教学 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那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内涵
1、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内涵。
情感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体现着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感得以抒发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美”,“美”可以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它对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映射可以使人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热衷于发现美、追求美。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给人的灵魂以活力。”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它富有情感的力量,相对其他艺术而言,更适合作表情达意的载体。音乐鉴赏是建立在学生听觉感知的基础之上,借助学生以往的审美体验的情感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感受音乐美的一种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受、理解并判断、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审美感受和教学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欣赏和鉴赏虽一字之差,但却有着质的不同,欣赏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体会美好的事物,而鉴赏则有着对比、判断和结合理论性思考的目的性的欣赏。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释他们的区别,欣赏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欣赏的飞跃。
2、教材中的审美要素。
高中音乐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涵盖了诸多的形式、体裁、风格、流派等,中国民族音乐、欧美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单单就体裁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中涵盖了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合唱、交响曲、浪漫曲、奏鸣曲、清唱剧、套曲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设置为高中生的审美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和基础。除了学生的认真学习外,也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師能通过自己的授课经验和业务能力去更好的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要素,要具备高的学识、美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气质。将自我学识和教材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为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带来越多越多的审美共鸣、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发挥识谱教学的工具性作用
识谱教学并不是基础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却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工具。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既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音准和节奏,还有助于发展其音乐思维,培养对音乐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感知入手,教师反复播放作品或范唱谱例,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常用的基础知识;其次,进一步通过对作品的体裁、意境、风格、速度、力度、节拍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音乐语言(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功能。另外,教师还可选用已经学过的歌曲来进行识谱教学,由于学生之前就有了歌曲的体验,视谱时便可在音乐基本语言与音乐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领悟、体会出乐谱中各种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识谱能力便自然地提高了。当然,教师不能把识谱教学的时间安排得过长,以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可以在游戏、竞赛等形式中渗透识谱教学,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为演唱、演奏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
2、把握情感的体验和表现
通过演唱和演奏,学生能直接感受、表现音乐,表达内心情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高中阶段的演唱和演奏教育属于普及音乐教育的范畴,其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程度、要求与专业教学的有关方面侧重点是不同的。依照《标准》的指导,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做到让学生理解和表现歌(乐)曲的情感和风格,体验和表达歌(乐)曲的情感。一方面,教师要创设与歌(乐)曲表现情感、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景,通过播放分析歌(乐)曲、教师有感染的范唱范奏、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把握歌(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情感,通过所学的识谱知识,体会速度、力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发展基本手法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审美表现欲望,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乐)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从速度力度、演唱演奏形式等方面进行一些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情感的表现更加深刻、动人。经过多次美的表现成功的表演后,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就逐渐树立起来,因而更容易地进入到审美情感表现的状态中,达到技和美的积极表达。
3、善用合作展现自我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直达人们心灵。我们说每个学生都有音乐的才能,但或者因为潜能资质的不同,对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有所擅长、有所不足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合唱、合奏表现形式来弥补学生个体存在的不足,减少表现与创造中的阻力。在演唱和演奏表现环节中,既需要每一个歌唱、演奏者的听觉、视觉、运动觉的共同作用,还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鼓励交流,在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之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被别人需要、受别人肯定的快乐。在合唱、合奏中,教师要引导各声部的参与者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让歌(乐)曲以最美的音色、最动情的情感感染自己,感动他人。不仅如此,“成功的音乐教育将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群、人类,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音乐 教学 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那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内涵
1、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内涵。
情感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体现着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感得以抒发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美”,“美”可以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它对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映射可以使人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热衷于发现美、追求美。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给人的灵魂以活力。”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它富有情感的力量,相对其他艺术而言,更适合作表情达意的载体。音乐鉴赏是建立在学生听觉感知的基础之上,借助学生以往的审美体验的情感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感受音乐美的一种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受、理解并判断、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审美感受和教学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欣赏和鉴赏虽一字之差,但却有着质的不同,欣赏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体会美好的事物,而鉴赏则有着对比、判断和结合理论性思考的目的性的欣赏。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释他们的区别,欣赏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欣赏的飞跃。
2、教材中的审美要素。
高中音乐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涵盖了诸多的形式、体裁、风格、流派等,中国民族音乐、欧美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单单就体裁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中涵盖了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合唱、交响曲、浪漫曲、奏鸣曲、清唱剧、套曲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设置为高中生的审美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和基础。除了学生的认真学习外,也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師能通过自己的授课经验和业务能力去更好的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要素,要具备高的学识、美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气质。将自我学识和教材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为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带来越多越多的审美共鸣、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发挥识谱教学的工具性作用
识谱教学并不是基础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却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工具。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既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音准和节奏,还有助于发展其音乐思维,培养对音乐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感知入手,教师反复播放作品或范唱谱例,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常用的基础知识;其次,进一步通过对作品的体裁、意境、风格、速度、力度、节拍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音乐语言(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功能。另外,教师还可选用已经学过的歌曲来进行识谱教学,由于学生之前就有了歌曲的体验,视谱时便可在音乐基本语言与音乐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领悟、体会出乐谱中各种符号的意义和作用,识谱能力便自然地提高了。当然,教师不能把识谱教学的时间安排得过长,以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可以在游戏、竞赛等形式中渗透识谱教学,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为演唱、演奏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
2、把握情感的体验和表现
通过演唱和演奏,学生能直接感受、表现音乐,表达内心情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高中阶段的演唱和演奏教育属于普及音乐教育的范畴,其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程度、要求与专业教学的有关方面侧重点是不同的。依照《标准》的指导,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做到让学生理解和表现歌(乐)曲的情感和风格,体验和表达歌(乐)曲的情感。一方面,教师要创设与歌(乐)曲表现情感、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景,通过播放分析歌(乐)曲、教师有感染的范唱范奏、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把握歌(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情感,通过所学的识谱知识,体会速度、力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发展基本手法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审美表现欲望,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乐)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从速度力度、演唱演奏形式等方面进行一些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情感的表现更加深刻、动人。经过多次美的表现成功的表演后,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就逐渐树立起来,因而更容易地进入到审美情感表现的状态中,达到技和美的积极表达。
3、善用合作展现自我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直达人们心灵。我们说每个学生都有音乐的才能,但或者因为潜能资质的不同,对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有所擅长、有所不足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合唱、合奏表现形式来弥补学生个体存在的不足,减少表现与创造中的阻力。在演唱和演奏表现环节中,既需要每一个歌唱、演奏者的听觉、视觉、运动觉的共同作用,还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鼓励交流,在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之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被别人需要、受别人肯定的快乐。在合唱、合奏中,教师要引导各声部的参与者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让歌(乐)曲以最美的音色、最动情的情感感染自己,感动他人。不仅如此,“成功的音乐教育将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群、人类,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