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采矿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出现了一种信息学科,即采矿系统工程,该工程是由系统工程和采矿工程组成的,其所涉及到的学科非常的广泛,如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筹学以及现代应用数学等,该工程是基于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内在规律,将现代应用数学与运筹学等相关理论作为方式,以此研究、分析与解决采矿的相关问题。下面文章就采矿工程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新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采矿工程;系统工程;发展;现状;趋势
一、引言
由于采矿工程所涉及大的范围较广,且作业环节也较为繁杂和分散,要想更好地实施采矿作业,获得最大化综合效益,就必须要从整体上对其实施全面且合理地协调,而这也需要通过系统工程才可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和系统工程的结合,将不同学科内容交叉与渗透,并在采矿工程中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数字技术,以此提升整个采矿工程科学性与准确性,为采矿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采矿系统工程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一)采矿系统工程特点
采矿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由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学科,目前该工程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与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性,由于采矿工程自身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也相对比较多,且作业点也较为分散,因此需总体上来实施协调,而这也正是采矿系统工程的一个主要特征。第二,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信息发展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采矿系统工程也随着这种变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采矿作业中,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均日益科学化、成熟化,综合性探矿技术也得以广泛地应用。第三,边缘性。在以往采矿工程中,脱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而随着系统工程的出现,伴随各学科间互相交叉以及渗透,出现了一些边缘性学科,即地质统计学科、安全系统工程学科等,使得采矿工程各领域均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
(二)我国当前采矿工程发展所存问题
第一,在应用范围上,尽管我国采矿事业在计算机信息软件上取得的进步较大,但是和国外软件相比,其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仍旧比较低;第二,在采矿作业中,所采用的硬件设备仍旧较为单一、老旧,总体实力较差,所用设备还不是很健全;第三,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采矿工艺仍旧是传统的工艺,大多采用的模仿或者照搬的方式,采矿技术满足不了采矿工程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三)发展现状
基于上述内容的阐述,下面笔者就采矿系统工程中的井下开采煤矿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我国采矿工艺的历史变迁以及演变情况来看,发展至今,我国井下采矿工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连采工艺、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爆破采矿工艺以及普通机械化采矿工艺,在这几种采矿工艺中,综合机械采矿工艺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该工艺是把井下所有工艺均转变成为连续且机械化的作业,该工艺不仅减轻了采矿人员劳动强度,同时还大大了其工作的成效与安全系数,在其生产流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割煤、采空区处理、运煤以及工作面的支护等。而普通机械采矿工艺则是指其装煤工序与落煤工序为机械化作业。而在爆破采矿工艺中,落煤工序主要采取的是爆破法,而装煤则采用的是人工手工操作的方式,运煤采用的是机械化方式,在工艺中,打眼为关键环节,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按照施工现场顶板条件、煤层的厚度以及节理裂脱发育的实际情况等来明确爆破打眼参数。连采工艺从其实质上来讲,该工艺其实就是上述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的辅助或者补充,该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煤柱回收与煤房掘进。
三、采矿系统工程新发展趋势研究和分析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采矿系统工程除了具备采矿工程特点、规律以外,同时还具备系统工程的特点和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对系统工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应用,按照实践过程中所存问题以及具体的要求,不断探索出新方式合理且科学地优化采矿工程的设计工作、规划工作以及其施工等。采矿系统工程新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工程为一个环境变化大、目标多、随机性强、变量多以及因数多等动态过程,其必须要在各种技术的统一、合作与协调下,利用多种不同研究的方式来综合进行研究和考虑。由于该工程系统结构比较繁杂,具备多环节以及多层次特点,同时各矿区之间的条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矿产资源的实际条件又各不相同,所涉及到内容不仅多,同时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对此,需从全局出发,站在更高层次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扩大其研究的范围,扩展其研究的对象,这样才可获得更大的经濟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二,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采矿过程中应增强其可视化作用,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技术,促使我国采矿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不断完善软硬件系统。同时在实际采矿过程中,应广泛应用各种采矿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借助于各种高新技术来不断优化其采矿的方式,逐步向采矿工作自动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采矿工作的效率。
第三,基于采矿工程的实践和采矿系统工程功的理论,促进采矿系统工程研究方式的更新,使其理论研究结果转移至采矿事业实际应用,通过理论来创新技术,以此促进采矿工程的实践发展,通过实践成果推广采矿项目,使其成为一个合理且科学的循环链。采矿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以新学科的广泛应用,使得该工程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成熟,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各种技术指导下,不断融合与交叉,展现出了一种新发展面貌与趋势,使该工程迈上了一个更高且更新的台阶。
第四,采矿工艺的新发展趋势。随着矿产生产集约化与自动化程度提高,在一些矿区生产过程中,若其具备一定地质条件,可将其生产模式逐渐向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不断地简化采矿流程,尽量减少在采矿过程中所需的地面设施。同时还应加大短壁采矿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实现机电的一体化和自动化。此外,还应提高采矿工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利用不同矿用摄像器、控制器、通信终端以及传感器等对矿井工作面实现自动化监控。
第五,随着该工程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在市场经济化这一形势下,在采矿作业中,所用软件的价格与市场也逐渐规范化、合理化,而这也使得矿用软硬件逐渐向商品化这一特征转变,继而推动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其更为规范化。此外,通过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其今后发展过程中,综合性的实时监测系统也必将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逐步向实用化与科技化方向发展,借助于微型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其研究软硬件,使其更为灵活。
第六,在采矿系统工程今后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井下开采煤炭技术上,必须要对现有的这些开采方式和工艺进行改进与完善,对巷道布置不断进行优化,尽量简化。同时还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健全采场围岩的相关控制理论,采取高效、合理且科学的各种控制技术,以此确保井下煤矿开采活动有序的进行,确保其活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此外,还应加大新型支护设备设施的研究,做好冲击地压的各项防治工作,利用系统工程,对冲击地压进行模拟,从而明确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宋志国,毕殿涛.简述采矿业系统工程新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32.
[2] 程可俊.浅谈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和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3] 贾斌.关于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风,2010,(5):113-113.
[4] 张引良.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5] 吴昊,李在永.关于采矿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的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2,(7):134.
[6] 王亮亮.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信息,2010,(14):695.
关键词:采矿工程;系统工程;发展;现状;趋势
一、引言
由于采矿工程所涉及大的范围较广,且作业环节也较为繁杂和分散,要想更好地实施采矿作业,获得最大化综合效益,就必须要从整体上对其实施全面且合理地协调,而这也需要通过系统工程才可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和系统工程的结合,将不同学科内容交叉与渗透,并在采矿工程中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数字技术,以此提升整个采矿工程科学性与准确性,为采矿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采矿系统工程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一)采矿系统工程特点
采矿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由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学科,目前该工程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与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性,由于采矿工程自身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也相对比较多,且作业点也较为分散,因此需总体上来实施协调,而这也正是采矿系统工程的一个主要特征。第二,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信息发展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采矿系统工程也随着这种变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采矿作业中,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均日益科学化、成熟化,综合性探矿技术也得以广泛地应用。第三,边缘性。在以往采矿工程中,脱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而随着系统工程的出现,伴随各学科间互相交叉以及渗透,出现了一些边缘性学科,即地质统计学科、安全系统工程学科等,使得采矿工程各领域均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
(二)我国当前采矿工程发展所存问题
第一,在应用范围上,尽管我国采矿事业在计算机信息软件上取得的进步较大,但是和国外软件相比,其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仍旧比较低;第二,在采矿作业中,所采用的硬件设备仍旧较为单一、老旧,总体实力较差,所用设备还不是很健全;第三,在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采矿工艺仍旧是传统的工艺,大多采用的模仿或者照搬的方式,采矿技术满足不了采矿工程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三)发展现状
基于上述内容的阐述,下面笔者就采矿系统工程中的井下开采煤矿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我国采矿工艺的历史变迁以及演变情况来看,发展至今,我国井下采矿工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连采工艺、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爆破采矿工艺以及普通机械化采矿工艺,在这几种采矿工艺中,综合机械采矿工艺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该工艺是把井下所有工艺均转变成为连续且机械化的作业,该工艺不仅减轻了采矿人员劳动强度,同时还大大了其工作的成效与安全系数,在其生产流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割煤、采空区处理、运煤以及工作面的支护等。而普通机械采矿工艺则是指其装煤工序与落煤工序为机械化作业。而在爆破采矿工艺中,落煤工序主要采取的是爆破法,而装煤则采用的是人工手工操作的方式,运煤采用的是机械化方式,在工艺中,打眼为关键环节,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按照施工现场顶板条件、煤层的厚度以及节理裂脱发育的实际情况等来明确爆破打眼参数。连采工艺从其实质上来讲,该工艺其实就是上述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的辅助或者补充,该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煤柱回收与煤房掘进。
三、采矿系统工程新发展趋势研究和分析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采矿系统工程除了具备采矿工程特点、规律以外,同时还具备系统工程的特点和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对系统工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应用,按照实践过程中所存问题以及具体的要求,不断探索出新方式合理且科学地优化采矿工程的设计工作、规划工作以及其施工等。采矿系统工程新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工程为一个环境变化大、目标多、随机性强、变量多以及因数多等动态过程,其必须要在各种技术的统一、合作与协调下,利用多种不同研究的方式来综合进行研究和考虑。由于该工程系统结构比较繁杂,具备多环节以及多层次特点,同时各矿区之间的条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矿产资源的实际条件又各不相同,所涉及到内容不仅多,同时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对此,需从全局出发,站在更高层次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扩大其研究的范围,扩展其研究的对象,这样才可获得更大的经濟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二,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采矿过程中应增强其可视化作用,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技术,促使我国采矿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不断完善软硬件系统。同时在实际采矿过程中,应广泛应用各种采矿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借助于各种高新技术来不断优化其采矿的方式,逐步向采矿工作自动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采矿工作的效率。
第三,基于采矿工程的实践和采矿系统工程功的理论,促进采矿系统工程研究方式的更新,使其理论研究结果转移至采矿事业实际应用,通过理论来创新技术,以此促进采矿工程的实践发展,通过实践成果推广采矿项目,使其成为一个合理且科学的循环链。采矿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以新学科的广泛应用,使得该工程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成熟,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各种技术指导下,不断融合与交叉,展现出了一种新发展面貌与趋势,使该工程迈上了一个更高且更新的台阶。
第四,采矿工艺的新发展趋势。随着矿产生产集约化与自动化程度提高,在一些矿区生产过程中,若其具备一定地质条件,可将其生产模式逐渐向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不断地简化采矿流程,尽量减少在采矿过程中所需的地面设施。同时还应加大短壁采矿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实现机电的一体化和自动化。此外,还应提高采矿工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利用不同矿用摄像器、控制器、通信终端以及传感器等对矿井工作面实现自动化监控。
第五,随着该工程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在市场经济化这一形势下,在采矿作业中,所用软件的价格与市场也逐渐规范化、合理化,而这也使得矿用软硬件逐渐向商品化这一特征转变,继而推动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其更为规范化。此外,通过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其今后发展过程中,综合性的实时监测系统也必将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逐步向实用化与科技化方向发展,借助于微型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其研究软硬件,使其更为灵活。
第六,在采矿系统工程今后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井下开采煤炭技术上,必须要对现有的这些开采方式和工艺进行改进与完善,对巷道布置不断进行优化,尽量简化。同时还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健全采场围岩的相关控制理论,采取高效、合理且科学的各种控制技术,以此确保井下煤矿开采活动有序的进行,确保其活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此外,还应加大新型支护设备设施的研究,做好冲击地压的各项防治工作,利用系统工程,对冲击地压进行模拟,从而明确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宋志国,毕殿涛.简述采矿业系统工程新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32.
[2] 程可俊.浅谈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和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3] 贾斌.关于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风,2010,(5):113-113.
[4] 张引良.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5] 吴昊,李在永.关于采矿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的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2,(7):134.
[6] 王亮亮.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信息,2010,(1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