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世界逐渐习惯中国快速增长的全球贸易顺差时,中国政府却为另一个连续出现赤字的领域感到焦急,这就是“文化赤字”。
曾任职于中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说:“文化赤字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符。”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从全球贸易谈判到汇率等所有领域内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却缺少像《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故事。
解决中国的文化赤字并不是个问题。中国国内“文化产业”的兴起,已被视作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强国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措施。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的大好机会。
利用文化影响力来提升中国在海外的形象,成为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软实力大国”的总体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在从非洲到拉丁美洲、亚洲的外交走廊上,中国的政治家们正努力提升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及和谐共处国家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要走向世界,中国必须完善其文化政策,重建中国文化的形象。”中国的官方媒体在一篇社论中这样写道。进而又谈到要创造出“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当中国继续欢迎国外文化产品时,‘中国风’还没有刮起来。”
中国人经常抱怨说,海外观察家对中国有非常大的偏见。现在,中国文化界正努力扭转这一趋势。为了促进在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他们从事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推广汉语。中国宣布,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中国教育部的报告指出,现在全球有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预计到2010年时将达到1亿人。
随着汉语越来越受欢迎,图书出版业也成了中国文化攻势的一个焦点。去年的一本书让人们窥见了增长速度最快的图书市场的光明前景。企鹅出版社出价10万美元购得了中国畅销书《狼图腾》一书的全球英文版权,这在中国的图书界创造了一个纪录。
除此之外,中国也希望中国能像日本和韩国一样成为流行文化风尚的确立者,在亚洲成为一个重量级的文化参与国。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占全球文化市场份额的13%,而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则只占到6%。
中国还希望全球的投资人继竞相投资中国的制造业后。投资中国的文化产业。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文化市场将会是下一个黄金宝藏。
摘自7月29日香港《亚洲时報》
跨越与中国的文化鸿沟
汪析译
丽贝卡·巴迪斯到中国教英语,看到了这个世界崭新的一部分。她重返美国时,带回了一个丈夫、一家咨询公司,以及有关在新兴超级经济大国做生意的一大堆有用信息和战略。
“我从前读到的所有关于这个国家的东西看来都不真实。”巴迪斯在谈及3年前准备首次中国之行时说,“旅行书上介绍的尤其过时。所以,我开始记录发生于中国的真实故事。” 不久前,我与巴迪斯共度了几小时,对她提供的广泛而深刻的中国生意经吃惊不已。以下几点是最基本的洞察:
议事日程易变。“在中国,所有事情都是在最后一刻完成的。”巴迪斯说,“人们尽力为适应西方商业行为进行调整,不过别指望他们将事情安排写在纸上。”
送礼之风盛行。中国的送礼文化不像日本那样正式和恼人,但在商人中相当普遍,“别忘了带些美国货过去,中国人喜欢西方牌子的东西”。
恭维话伴你走天下。“要逮住每个机会吹捧你的中国主人和可能的商业伙伴。可以说‘你们工厂比我们的好’,这很奏效。”因为这让他们觉得比外国人厉害,中国比西方做得好。
喝到醉倒。中国人谈生意是在饭桌上完成的。“酒席间的话比办公室里说的话重要得多。”除了吃,酒席上还有应接不暇的酒,“如果你会喝酒,他们就会一直给你倒,直到你醉倒”。
语言障碍多种多样。“如果一个中国人听不懂另一个人的方言,你别大惊小怪。”在大城市,大家基本说普通话,但“农村人未必懂普通话,而那里在建越来越多的工厂”。
最后她提醒我,“不要总是索取,还要懂得给予。中国人有时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关系帮助他们,你必须慷慨地使用自己的关系,就像他们用自己的关系帮你办事一样。”
巴迪斯在中国教了6周英语后,决定留下来。那里的人们、文化及几乎无所不在的快速增长都令她心醉神迷。“即便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对中国都知之不多。”她催促美国人不可故步自封,因为中国人在努力学习西方,而我们对中国发生的事情知之太少。
摘自7月21日《环球时报》
曾任职于中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说:“文化赤字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符。”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从全球贸易谈判到汇率等所有领域内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却缺少像《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故事。
解决中国的文化赤字并不是个问题。中国国内“文化产业”的兴起,已被视作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强国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措施。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的大好机会。
利用文化影响力来提升中国在海外的形象,成为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软实力大国”的总体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在从非洲到拉丁美洲、亚洲的外交走廊上,中国的政治家们正努力提升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及和谐共处国家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要走向世界,中国必须完善其文化政策,重建中国文化的形象。”中国的官方媒体在一篇社论中这样写道。进而又谈到要创造出“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当中国继续欢迎国外文化产品时,‘中国风’还没有刮起来。”
中国人经常抱怨说,海外观察家对中国有非常大的偏见。现在,中国文化界正努力扭转这一趋势。为了促进在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他们从事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推广汉语。中国宣布,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中国教育部的报告指出,现在全球有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预计到2010年时将达到1亿人。
随着汉语越来越受欢迎,图书出版业也成了中国文化攻势的一个焦点。去年的一本书让人们窥见了增长速度最快的图书市场的光明前景。企鹅出版社出价10万美元购得了中国畅销书《狼图腾》一书的全球英文版权,这在中国的图书界创造了一个纪录。
除此之外,中国也希望中国能像日本和韩国一样成为流行文化风尚的确立者,在亚洲成为一个重量级的文化参与国。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占全球文化市场份额的13%,而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则只占到6%。
中国还希望全球的投资人继竞相投资中国的制造业后。投资中国的文化产业。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文化市场将会是下一个黄金宝藏。
摘自7月29日香港《亚洲时報》
跨越与中国的文化鸿沟
汪析译
丽贝卡·巴迪斯到中国教英语,看到了这个世界崭新的一部分。她重返美国时,带回了一个丈夫、一家咨询公司,以及有关在新兴超级经济大国做生意的一大堆有用信息和战略。
“我从前读到的所有关于这个国家的东西看来都不真实。”巴迪斯在谈及3年前准备首次中国之行时说,“旅行书上介绍的尤其过时。所以,我开始记录发生于中国的真实故事。” 不久前,我与巴迪斯共度了几小时,对她提供的广泛而深刻的中国生意经吃惊不已。以下几点是最基本的洞察:
议事日程易变。“在中国,所有事情都是在最后一刻完成的。”巴迪斯说,“人们尽力为适应西方商业行为进行调整,不过别指望他们将事情安排写在纸上。”
送礼之风盛行。中国的送礼文化不像日本那样正式和恼人,但在商人中相当普遍,“别忘了带些美国货过去,中国人喜欢西方牌子的东西”。
恭维话伴你走天下。“要逮住每个机会吹捧你的中国主人和可能的商业伙伴。可以说‘你们工厂比我们的好’,这很奏效。”因为这让他们觉得比外国人厉害,中国比西方做得好。
喝到醉倒。中国人谈生意是在饭桌上完成的。“酒席间的话比办公室里说的话重要得多。”除了吃,酒席上还有应接不暇的酒,“如果你会喝酒,他们就会一直给你倒,直到你醉倒”。
语言障碍多种多样。“如果一个中国人听不懂另一个人的方言,你别大惊小怪。”在大城市,大家基本说普通话,但“农村人未必懂普通话,而那里在建越来越多的工厂”。
最后她提醒我,“不要总是索取,还要懂得给予。中国人有时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关系帮助他们,你必须慷慨地使用自己的关系,就像他们用自己的关系帮你办事一样。”
巴迪斯在中国教了6周英语后,决定留下来。那里的人们、文化及几乎无所不在的快速增长都令她心醉神迷。“即便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对中国都知之不多。”她催促美国人不可故步自封,因为中国人在努力学习西方,而我们对中国发生的事情知之太少。
摘自7月21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