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何为激励?前苏联的学者斯拉斯捷宁有过精辟的解释:“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人动力、唤起愿望。”由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化学老师能充分运用激励这一魔法,就一定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将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用到的激励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兴趣激励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的意向活动。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化学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化学是一门生活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老师可以利用化学学科这一特点来说明理论,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乏味为兴趣盎然。
二、情感激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活动的统一过程。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情感激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师生感情,二是上课的激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学生喜欢某老师,就会喜欢其所教的学科。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而且还是学生的朋友,要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老师在学生面前树立的形象是“敬畏”。学生既怕又尊敬,光怕而不尊敬不行。学生一旦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把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告诉他。这样就会增进师生心里的相容性。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学民主作风,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论”的否定。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人格,彼此理解,缩短教与学的距离,增强师生心理相容,激发课堂活力。
(1)师生平等,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把自己融于学生集体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2)课堂上随时检查自己的提问方式。老师提问激发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或焦虑。在发表见解后,要正确及时给予鼓励,若说错了千万不要讽刺、质问,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杜绝每次都叫成绩好的学生。
三、暗示激励
今年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占中游,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自习课左顾右盼,作业老是凑合。我接他们班不久,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说;“你知道吗?一个成功的教师不是把成绩好的学生培养成才,而是把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送入理想的高中,然后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考入理想的大学。我想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你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吗?”从此他改掉了一些坏毛病,上课特别注意听讲,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做起实验来非常认真,成绩不断进步。期末考试前我和他母亲说:“你儿子很有潜力,如果再仔细一些、踏实一点,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结果在期末考试中这个学生考进了前五名。一次次的鼓励,让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给了我一个启示:老师对学生要抱有期望,尤其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或自制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被肯定、愉悦的心理体验,会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习。
暗示激励在课堂上可以表现为语言激励,眼神激励等。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敢说、爱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前进的动力。暗示激励法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含蓄、富于启发性,如果运用恰当,一定能取得“润物无声”的功效。
四、参与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善于自始至终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我在处理比较简单的章节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然后上讲台做“小老师”。又如我讲完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后,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论文要求是:根据所学知识来谈谈你心目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拿出一节课来进行交流,效果良好。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扩大了他们在知识领域的兴趣。
五、信息激励
当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善于想象,渴望了解我们身边与化学有关的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及时捕捉现代信息,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就利用《沧州晚报》上的一则关于:二兄弟为了掉入红薯窖中的一只羊而搭上两条人命的消息来说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以及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加会影响人体健康等。让学生感到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为了自身健康应学好化学。还有在学习金属的知识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走在大街上,有人向你兜售“金项链”时,你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真假吗?
总之,课堂激励体现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一、兴趣激励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的意向活动。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化学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化学是一门生活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老师可以利用化学学科这一特点来说明理论,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乏味为兴趣盎然。
二、情感激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活动的统一过程。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情感激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师生感情,二是上课的激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学生喜欢某老师,就会喜欢其所教的学科。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而且还是学生的朋友,要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老师在学生面前树立的形象是“敬畏”。学生既怕又尊敬,光怕而不尊敬不行。学生一旦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把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告诉他。这样就会增进师生心里的相容性。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学民主作风,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论”的否定。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人格,彼此理解,缩短教与学的距离,增强师生心理相容,激发课堂活力。
(1)师生平等,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把自己融于学生集体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2)课堂上随时检查自己的提问方式。老师提问激发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或焦虑。在发表见解后,要正确及时给予鼓励,若说错了千万不要讽刺、质问,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杜绝每次都叫成绩好的学生。
三、暗示激励
今年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占中游,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自习课左顾右盼,作业老是凑合。我接他们班不久,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说;“你知道吗?一个成功的教师不是把成绩好的学生培养成才,而是把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送入理想的高中,然后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考入理想的大学。我想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你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吗?”从此他改掉了一些坏毛病,上课特别注意听讲,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做起实验来非常认真,成绩不断进步。期末考试前我和他母亲说:“你儿子很有潜力,如果再仔细一些、踏实一点,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结果在期末考试中这个学生考进了前五名。一次次的鼓励,让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给了我一个启示:老师对学生要抱有期望,尤其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或自制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被肯定、愉悦的心理体验,会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习。
暗示激励在课堂上可以表现为语言激励,眼神激励等。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敢说、爱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前进的动力。暗示激励法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含蓄、富于启发性,如果运用恰当,一定能取得“润物无声”的功效。
四、参与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善于自始至终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我在处理比较简单的章节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然后上讲台做“小老师”。又如我讲完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后,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论文要求是:根据所学知识来谈谈你心目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拿出一节课来进行交流,效果良好。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扩大了他们在知识领域的兴趣。
五、信息激励
当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善于想象,渴望了解我们身边与化学有关的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及时捕捉现代信息,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就利用《沧州晚报》上的一则关于:二兄弟为了掉入红薯窖中的一只羊而搭上两条人命的消息来说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以及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加会影响人体健康等。让学生感到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为了自身健康应学好化学。还有在学习金属的知识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走在大街上,有人向你兜售“金项链”时,你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真假吗?
总之,课堂激励体现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