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在功能上,主要表现在对个人和工作存在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揭示了职业指导对劳动者的重要现实意义,也深刻反映了职业指导在就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已成为职业指导的重要服务对象,再就业工作也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再就业工作更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再就业工作,是国家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再就业工作给予了很多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再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的局限性和就业信息资源的相对短缺等原因,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在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互动过程中无所适从,职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动性。特别是在中小城市,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而经济体制转轨却刻不容缓,就业形势所造成的压力迫在眉睫,如何使下岗失业人员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正确面对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合理选择职业?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再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998年末,我国实有下岗职工892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35岁的以上下岗职工379.6万人,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62.2%;初中以下下岗职工人数为326.2万人,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5%;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57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1%。纵观失业下岗人员的全貌,这一群体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单一或技能老化。企业职工下岗或失业后大多情绪低落、心理失衡,对下岗分流或因企业破产等原因是也不理解,因而对政府和企业有怨气;对就业形势、就业方针、劳动力结构变化不了解,对市场就业不适应,有被动观望,等待政府、企业分配安排工作的思想;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脱离实际挑选工种,不愿去服务型岗位和非国有企业岗位工作,限制了再就业的选择面;缺乏创业精神,没有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勇气;不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又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来重塑自我,获得新的技能,实现再就业;不了解国家对过期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以及正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种措施,对目前生活困难忧心忡忡,对未来退休的保障考虑重重等等。综合近年来的帮扶情况和实地调研情况可以看到,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再就业工作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从下岗失业人员个人主观情况看:人格方面,缺乏自信、害怕挫折、情绪急躁、抱怨社会,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老婆孩子热炕头思想禁锢其思想;职业能力方面,主要为陶瓷、纺织等行业的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现在以及将来职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要求;生理条件方面,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35-60岁,身体状况不好,多有常年病史或突发绝症;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多数中年家庭子女上学费用较高,年龄较大者则无经济收入,加之医药费用常常困扰左右,所以负担较重,经济压力较大。二是从社会客观情况看:致困原因方面,天灾人祸致贫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发现,过去的3年内救助的特困职工中10%~80%的家庭因病、灾导致劳动能力丧失,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下岗职工中有70%的为家中唯一经济收入来源的男性劳动力,因此,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家庭收入来源;社会保障方面,部分曾经在粮油、供销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回农村后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措施,老人基本靠子女养老。在城镇,社会保障不完善,保障覆盖面相对较窄,社会化水平低,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住房等保障政策还不配套,社会保障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二、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和教育
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形势分析是职业指导的重要步骤。(1)失业问题是全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失业问题的困扰,大多数国家都不能达到管理学研究认为的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的充分就业的标准。西方国家除了由于高科技发展促进经济上升的美国,今年使得失业率降到4.5%以外,其余国家就业形势均严峻。法国的失业率约为12%;加拿大的失业率约为10%。(2)引起我国失业下岗人员增加的原因。近几年失业下岗人员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劳动力多;农村就业不充分,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效益经济发展改变过去低工资、广就业的状况,企业走精简冗员、高效发展之路;劳动者素质提高滞后于信息、新科技在个产业中的发展等。(3)在最近若干年内,就业形势仍会比较严峻。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使经济体制改革中反映出来的深层次矛盾;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具有潜能的市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都需要时间和过程。所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还会持续,就业的竞争还将是比较激烈的。
三、再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再就业工作作了多方面工作,强化了弱势群体的造血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但是,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弱势群体仍然存在经济无来源、生活无保障、儿女面临辍学,再就业困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困难职工的情况调查,利用职业指导理论观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1.创造为下岗困难职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社会环境:
(1)政府加强领导,部门密切配合,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坚强保证。各级组织要适时转变职能,创新工作。利用联席会议,力促政府及时制定提高职业指导社会认可度和执行力度的规章制度;积极促成各级党委、政府把就业前的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搞好再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多为特困职工再就业开展职业指导的“民心工程”,开展座谈会和专题会议,把职业指导工作作为量化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于所在地单位负责人的工作实绩挂钩,与干部奖惩升迁挂钩;把一年一走访慰问活动转变为时时刻刻关注。(2)全社会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把职业指导落到实处。建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指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下岗职工行业分布、年龄结构、能力素质、就业愿望等方面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实施意见和办法;财政部门多方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为下岗职工达到生活和开展职业指导服务提供资金支持。(3)推动统一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发育,建立职业指导的平台。要呼吁建立健全《劳动法》、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建立打破地区封锁的职业信息、职业介绍结构、劳动仲裁机构等。只有这样,劳动力市场才能正常而合理地运作,人才才可以合理地流动。
2.探索市场整体运作与工会职业指导的融合:(1)就业前职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实现再就业的前提条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意愿、面临困难、技术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和分类汇总。(2)支持特困职工帮扶中心和困难职工培训中心的工作,加大培训力度。职工帮扶和培训中心是一个窗口,“中心”是帮扶困难职的一个载题、平台,要充分发挥职业介绍、职工学校的组织网络作用,帮助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安置和困难救助。要成为再就业基地,要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孵化器,着力培育创业带头人,通过创业带头人的成功再带动其他失业人员再就业并加强职业指导人员本身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培养。利用职工帮扶中心这个平台,积极协助市职业介绍中心策划举办全市性的职业洽谈交流会,策划举办高层次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学习班。(3)要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要继续发展完善以“送温暖”为龙头的帮困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特困职工档案,做到不错不漏及时救助。二是要发展完善以医疗互助为重点的特困职工互相合作保障机制。三是要配合区里积极做好贫困帮扶村的“扶贫济困”工作。积极想办法、出路子,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大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强化再就业工作职业指导的过程监督:(1)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力促再就业政策的落实。积极参加人大、政协开展的各种检查和视察活动,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要广泛发动群众,自下而上的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监督检举活动。监督有关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到位,让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效应充分释放。
一、再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998年末,我国实有下岗职工892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35岁的以上下岗职工379.6万人,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62.2%;初中以下下岗职工人数为326.2万人,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5%;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57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1%。纵观失业下岗人员的全貌,这一群体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单一或技能老化。企业职工下岗或失业后大多情绪低落、心理失衡,对下岗分流或因企业破产等原因是也不理解,因而对政府和企业有怨气;对就业形势、就业方针、劳动力结构变化不了解,对市场就业不适应,有被动观望,等待政府、企业分配安排工作的思想;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脱离实际挑选工种,不愿去服务型岗位和非国有企业岗位工作,限制了再就业的选择面;缺乏创业精神,没有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勇气;不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又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来重塑自我,获得新的技能,实现再就业;不了解国家对过期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以及正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种措施,对目前生活困难忧心忡忡,对未来退休的保障考虑重重等等。综合近年来的帮扶情况和实地调研情况可以看到,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再就业工作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从下岗失业人员个人主观情况看:人格方面,缺乏自信、害怕挫折、情绪急躁、抱怨社会,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老婆孩子热炕头思想禁锢其思想;职业能力方面,主要为陶瓷、纺织等行业的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现在以及将来职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要求;生理条件方面,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35-60岁,身体状况不好,多有常年病史或突发绝症;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多数中年家庭子女上学费用较高,年龄较大者则无经济收入,加之医药费用常常困扰左右,所以负担较重,经济压力较大。二是从社会客观情况看:致困原因方面,天灾人祸致贫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发现,过去的3年内救助的特困职工中10%~80%的家庭因病、灾导致劳动能力丧失,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下岗职工中有70%的为家中唯一经济收入来源的男性劳动力,因此,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家庭收入来源;社会保障方面,部分曾经在粮油、供销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回农村后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措施,老人基本靠子女养老。在城镇,社会保障不完善,保障覆盖面相对较窄,社会化水平低,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住房等保障政策还不配套,社会保障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二、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和教育
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形势分析是职业指导的重要步骤。(1)失业问题是全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失业问题的困扰,大多数国家都不能达到管理学研究认为的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的充分就业的标准。西方国家除了由于高科技发展促进经济上升的美国,今年使得失业率降到4.5%以外,其余国家就业形势均严峻。法国的失业率约为12%;加拿大的失业率约为10%。(2)引起我国失业下岗人员增加的原因。近几年失业下岗人员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劳动力多;农村就业不充分,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效益经济发展改变过去低工资、广就业的状况,企业走精简冗员、高效发展之路;劳动者素质提高滞后于信息、新科技在个产业中的发展等。(3)在最近若干年内,就业形势仍会比较严峻。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使经济体制改革中反映出来的深层次矛盾;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具有潜能的市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都需要时间和过程。所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还会持续,就业的竞争还将是比较激烈的。
三、再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再就业工作作了多方面工作,强化了弱势群体的造血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但是,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弱势群体仍然存在经济无来源、生活无保障、儿女面临辍学,再就业困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困难职工的情况调查,利用职业指导理论观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1.创造为下岗困难职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社会环境:
(1)政府加强领导,部门密切配合,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坚强保证。各级组织要适时转变职能,创新工作。利用联席会议,力促政府及时制定提高职业指导社会认可度和执行力度的规章制度;积极促成各级党委、政府把就业前的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搞好再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多为特困职工再就业开展职业指导的“民心工程”,开展座谈会和专题会议,把职业指导工作作为量化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于所在地单位负责人的工作实绩挂钩,与干部奖惩升迁挂钩;把一年一走访慰问活动转变为时时刻刻关注。(2)全社会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把职业指导落到实处。建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指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下岗职工行业分布、年龄结构、能力素质、就业愿望等方面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实施意见和办法;财政部门多方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为下岗职工达到生活和开展职业指导服务提供资金支持。(3)推动统一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发育,建立职业指导的平台。要呼吁建立健全《劳动法》、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建立打破地区封锁的职业信息、职业介绍结构、劳动仲裁机构等。只有这样,劳动力市场才能正常而合理地运作,人才才可以合理地流动。
2.探索市场整体运作与工会职业指导的融合:(1)就业前职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实现再就业的前提条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意愿、面临困难、技术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和分类汇总。(2)支持特困职工帮扶中心和困难职工培训中心的工作,加大培训力度。职工帮扶和培训中心是一个窗口,“中心”是帮扶困难职的一个载题、平台,要充分发挥职业介绍、职工学校的组织网络作用,帮助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安置和困难救助。要成为再就业基地,要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孵化器,着力培育创业带头人,通过创业带头人的成功再带动其他失业人员再就业并加强职业指导人员本身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培养。利用职工帮扶中心这个平台,积极协助市职业介绍中心策划举办全市性的职业洽谈交流会,策划举办高层次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学习班。(3)要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要继续发展完善以“送温暖”为龙头的帮困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特困职工档案,做到不错不漏及时救助。二是要发展完善以医疗互助为重点的特困职工互相合作保障机制。三是要配合区里积极做好贫困帮扶村的“扶贫济困”工作。积极想办法、出路子,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大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强化再就业工作职业指导的过程监督:(1)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力促再就业政策的落实。积极参加人大、政协开展的各种检查和视察活动,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要广泛发动群众,自下而上的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监督检举活动。监督有关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到位,让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效应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