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八年的柔力球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极其适合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的项目,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设置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总结出一套更为精炼实效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学生在较短的学习周期里,使学生掌握柔力球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现状,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夯实基础,提供有效的练习手段。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 高校体育 探讨分析 终生体育
一、前言
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更加切合实际地配合高等院校在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生从事体育运动的观念,我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引进了柔力球运动项目。
我院于2005年9月,正式将柔力球运动项目列为体育选项课内容。除规范的搞好柔力球体育教学外,体育教学部每年定期组织全学院学生柔力球比赛,从而,更加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参与柔力球运动的热忱与积极性。使柔力球运动在我院学生中,得以逐步普及、发展和提高。
二、我院柔力球课程开展情况简介
在学院体育教学部的高度重视下,现建成标准柔力球室外场地三块,室内练习场地一块。极大地满足和保证了柔力球体育选项教学、学生练习、运动竞赛的需要。学练柔力球选项课教学班级从05年起至今,每学年9-10个班级,每期每个教学班级人数均在35人左右。现在已有2850多名学生系统地学练了柔力球项目。我院柔力球体育教学课程大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根据柔力球运动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将柔力球运动技术分成两大部分进行教学。即在一学年时间里,第一学期完成套路组合部分,第二学期完成竞技技术部分。
我院柔力球竞技技术教学,以传授基本技术、隐蔽技术和进攻技术为主。并使学生了解到:柔力球运动竞技技术,是以“弧形引化”、遵循圆与弧为运行轨迹来完成迎、引、抛的过程,运用反常规的用力方式,使得“太极”运动得以球类化,保存了太极运动富含哲理的文化内涵和有效的健身价值。套路组合练习,我们在教学中以自选套路为主。让学生体会到整个过程连贯、自然、流畅,。力求做到圆、灵、轻、活、展、腾、挪,力求人拍合一、心球合一。
从开展柔力球实践教学的几年来说明,柔力球教学使用的器材价格低廉,对场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场地也不需太大,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就可以进行练习,从这点上来看,对学生掌握柔力球运动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产生受益终生的延伸性而言,所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我院开展柔力球教学,也确实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强调身心内外双修,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太极化球类运动项目,是一项极其适合在高校中普及和开展的运动项目。
三、开设柔力球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核心是为社会体育全民健身奠定基础的,大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与最后阶段,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衔接点。按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大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为目标,传授学生2~3项能终身开展、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开展体育活动打好基础。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外,还要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做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连接。柔力球运动正是符合这一要求,从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开展柔力球教学,以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我们看到,柔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由于学生普遍在高中基础体育教育阶段没有接触过柔力球运动,因此,掌握柔力球知识、技术、技能、战术的难度比较大,这对高校柔力球体育课程教学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总结出一套更为精炼实效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学生在较短的学习周期里,熟练掌握和运用重点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期达到成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手段的目标。我们认为:继续充实和调整柔力球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体现出实效性、灵活性,打破技术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对柔力球运动知识、技术的运用能力,力求对学生终生从事柔力球运动产生延伸性。讓学生了解及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如何运用这一项目进行健身与锻炼。这样会更加符合柔力球运动的规律、特点。使学生未来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运动锻炼。进一步加强教师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使教师随时掌握柔力球运动技术最新信息和动态。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积累柔力球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及教学经验,尽快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面对柔力球运动项目在我院开展的现状,其健身价值及延伸至学生终生已经毋庸置疑,学生参与柔力球运动的热情也逐渐随之高涨。但在教学方面,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柔力球课程内容设置显露出一些不足,没有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学生更大的潜力。还应进一步创造条件,用以增强学生对柔力球运动的学习、参与热情和激情。作为这一项目的引领者,我们的热情不应落后于学生,这一点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通过八年柔力球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研究我院柔力球教学开展现状,总结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行之有效地拉动柔力球运动在我院以及全国高校中更广泛的开展,并使柔力球运动在大学生中更大面积的普及和提高,这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现状,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榕.太极柔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 高校体育 探讨分析 终生体育
一、前言
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更加切合实际地配合高等院校在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生从事体育运动的观念,我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引进了柔力球运动项目。
我院于2005年9月,正式将柔力球运动项目列为体育选项课内容。除规范的搞好柔力球体育教学外,体育教学部每年定期组织全学院学生柔力球比赛,从而,更加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参与柔力球运动的热忱与积极性。使柔力球运动在我院学生中,得以逐步普及、发展和提高。
二、我院柔力球课程开展情况简介
在学院体育教学部的高度重视下,现建成标准柔力球室外场地三块,室内练习场地一块。极大地满足和保证了柔力球体育选项教学、学生练习、运动竞赛的需要。学练柔力球选项课教学班级从05年起至今,每学年9-10个班级,每期每个教学班级人数均在35人左右。现在已有2850多名学生系统地学练了柔力球项目。我院柔力球体育教学课程大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根据柔力球运动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将柔力球运动技术分成两大部分进行教学。即在一学年时间里,第一学期完成套路组合部分,第二学期完成竞技技术部分。
我院柔力球竞技技术教学,以传授基本技术、隐蔽技术和进攻技术为主。并使学生了解到:柔力球运动竞技技术,是以“弧形引化”、遵循圆与弧为运行轨迹来完成迎、引、抛的过程,运用反常规的用力方式,使得“太极”运动得以球类化,保存了太极运动富含哲理的文化内涵和有效的健身价值。套路组合练习,我们在教学中以自选套路为主。让学生体会到整个过程连贯、自然、流畅,。力求做到圆、灵、轻、活、展、腾、挪,力求人拍合一、心球合一。
从开展柔力球实践教学的几年来说明,柔力球教学使用的器材价格低廉,对场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场地也不需太大,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就可以进行练习,从这点上来看,对学生掌握柔力球运动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产生受益终生的延伸性而言,所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我院开展柔力球教学,也确实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强调身心内外双修,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太极化球类运动项目,是一项极其适合在高校中普及和开展的运动项目。
三、开设柔力球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核心是为社会体育全民健身奠定基础的,大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与最后阶段,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衔接点。按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大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为目标,传授学生2~3项能终身开展、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开展体育活动打好基础。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外,还要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做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连接。柔力球运动正是符合这一要求,从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开展柔力球教学,以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我们看到,柔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由于学生普遍在高中基础体育教育阶段没有接触过柔力球运动,因此,掌握柔力球知识、技术、技能、战术的难度比较大,这对高校柔力球体育课程教学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总结出一套更为精炼实效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学生在较短的学习周期里,熟练掌握和运用重点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期达到成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手段的目标。我们认为:继续充实和调整柔力球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体现出实效性、灵活性,打破技术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对柔力球运动知识、技术的运用能力,力求对学生终生从事柔力球运动产生延伸性。讓学生了解及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如何运用这一项目进行健身与锻炼。这样会更加符合柔力球运动的规律、特点。使学生未来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运动锻炼。进一步加强教师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使教师随时掌握柔力球运动技术最新信息和动态。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积累柔力球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及教学经验,尽快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面对柔力球运动项目在我院开展的现状,其健身价值及延伸至学生终生已经毋庸置疑,学生参与柔力球运动的热情也逐渐随之高涨。但在教学方面,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柔力球课程内容设置显露出一些不足,没有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学生更大的潜力。还应进一步创造条件,用以增强学生对柔力球运动的学习、参与热情和激情。作为这一项目的引领者,我们的热情不应落后于学生,这一点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通过八年柔力球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研究我院柔力球教学开展现状,总结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行之有效地拉动柔力球运动在我院以及全国高校中更广泛的开展,并使柔力球运动在大学生中更大面积的普及和提高,这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现状,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榕.太极柔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