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实施与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新课程中常见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问题—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认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些成果与结论的获取途径与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大胆推测和假设,在思考、实验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结论,在探究问题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自我学习的动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该模式适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学章节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量力而行。下面是笔者的一节实践课,有望同仁指正。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硫在O2中燃烧。让学生说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
  2、展示空气质量日报,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反映出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3、观看二氧化硫的短片。引出学习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用途、有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推测】①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②由SO2可形成酸雨推测其易溶于水。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酸雨的资料,从中认识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进而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问题,改变学生习惯于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尝试着从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通过分析、思考与SO2有关的生活现象认识其性质。
  阶段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感知阶段
  【学习活动】
  1、指导观察:学生观察已制取的SO2气体的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指导学生做SO2溶于水的分组实验。
  3、引导小结:学生小结二氧化硫的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学生实验:将另一集满SO2用胶塞塞好的小试管,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石蕊试液滴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用试纸测定其溶液的PH,判断酸碱性。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这一现象,得出结论: SO2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阶段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深化阶段
  【学习活动】
  1、SO2由两种元素S和O组成,思考SO2是什么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
  2、各元素化合价是多少?S元素有哪些常见化合价?
  3、从以上方面预见一下SO2 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说出理由。设计实验来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设计实验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可选用石蕊试液,新制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我们这里准备了石蕊试液,新制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溶液。)
  【学生讨论】由化学式可以看出,SO2中S处于中间价态+4价,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它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化学物质,理应还具有它自己的一些“小个性”。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验观察、记录、描述、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探究—发现—合作”中,积极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
  (三)“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适合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
  二、我校新课程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材结构变化较大,多数不甚习惯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如在传统的教学中,钠和氯气是金属与非金属的重要代表物,是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之一。老师们由于传统教学的习惯也由于它们的突出地位,因此对钠和氯气的性质的教学必然会放在非 常突出的位置,从而不知不觉中淡化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况且,元素化合物在选修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的篇幅,这种处理也有其必要性。为此,由于新教材结构的重建,由过去的学科主义转变为现在比较重视人文主义,多数教师不甚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会普遍存在
  新课程化学必修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 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方方面面;教学三维目标要求高。内容多课时紧,一节课可能在多个学习点中切换,而每个学习点在旧教材中都有其系统,现在浅尝辄止,不深不透。新课程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但因为课时紧,教师往往无法展开,加上课外习题普遍要求高于教材,因此造成学生“夹生饭一锅”的现象。
  3、教材不仅内容多,而且有些题目设置偏难。
  有些习题即使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和老师的启发,没有足够的过渡铺垫是无法完成。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的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推进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技术、免疫细胞化学反应以及特殊染色方法,对鳖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呼吸、内分泌和粘膜免疫机能的细胞学形态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鳖消化道的基本
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在证明一些复杂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求函数最值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举例说明了简单的二元、三元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老师及家长们的关注,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很多,本文主要针对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提出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创新方法,从而激发
本研究筛选了吲哚类衍生物3-吲哚乙基戊酰胺(3IP),并对其抗肿瘤活性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对嗜线虫杆菌发酵液进行分离和提取,得到3-吲哚乙基戊酰胺(3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
干扰素-γ(IFN-γ)是Ⅱ型干扰素或称免疫干扰素,免疫系统的细胞在促有丝分裂原和抗原刺激下产生干扰素-γ,IL-12和IL-18是IFN-γ的诱导细胞因子.IFN-γ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
文章首先对初中班主任在和学生家长合作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于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们是中学物理入门的第一步。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和钢筋框架。有经验的物理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抓好基础知识学习,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们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不会混淆与误解呢?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方法很多,下面我简要地
期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采煤普遍推广,致使原煤质量日趋恶化,主要表现为含矸率增加,入选原煤的粒度组成和煤炭质量波动较大。
小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21世纪不是计划经济,不能像计划经济那样来培养小学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的形势下,除了对小学生的知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