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中职对口升学中,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被列入了考试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学前儿童卫生学这门课程再也不是考察科目,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钻研的,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的。但是依旧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古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教学方式多样,做到教学有法,且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有多种教学方法经验;“教无定法”则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是随机应变的。这二者若能有效地结合,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启发,更好地来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有所得、学而乐。
关键词: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卫生学
许多中职学校教师在授课之前经常根据以前的授课经验来设计教学计划,这也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但是当真正进入课堂以后,老师们所面临的是形形色色学生,他们不仅在课堂中的反应有所不同,而且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前面设计的教学方法就会受到学生高低不一的知识水平,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现有的各种设施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所以教师只有真正地剖析课堂的实际状况,适当地进行调控,灵活地选择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师,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建立友好师生关系,课堂和谐化
师生关系是教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更能够使课堂氛围和谐愉快。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会喜欢上教师,进而去信任教师,然后就会很容易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原来的“老师让我学”转变成“我要自己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的授课方式,用心去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去学习、去探讨、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八单元第二课《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事故及急救》时,因这节课是模拟实训课,带学生在实训室模拟急救技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良好纪律的前提,只有纪律好了,教师才能顺利地去引导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学生产生兴趣后,自己就会去研究操作流程,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再找学生演示,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就能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授,而且学生也会记忆深刻。
二、抓住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间接获取,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的不同,正确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智力技能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智力技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既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觉地去掌握知识技能,来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也要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组织、调节和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课下,教师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奇妙的人体》时,可以通过生物人体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自身各个系统,教师一边指示,一边引导对比学前儿童各系统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对自身以及學前儿童的八大系统有充分的理解,进而总结出学前儿童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三、关注体验式教学
我们常说学会骑自行车,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忘。但是,为什么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如数学公式、物理公式,化学原理、语文的古诗词等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呢?这就是所谓的体验式教学与平时的演示式教学的区别。体验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直接地体验到教学知识内涵,而演示式教学学生却未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单纯靠听,是不能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的。
例如在教授南师大版《学前卫生学》主题七《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往见过或者听过的各种意外事故的案例,然后让学生模拟意外事故的场景,如溺水、触电、中暑等意外情况,对模型娃娃进行现场模拟急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让学生在情景再现中学习、体验和感悟到各种急救的知识,增加了他们对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的更深入了解,以及加强了对遇到的意外事故急救的镇定心态和正确掌握事故处理方法的能力。
四、围绕教学要点,授课多元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以是不同的。一个教学要点教授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多元化的方式更能够清楚明了地阐明教学内容。
在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四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儿童的图片,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联系以往自身实际患病的感受,从而得出患病的症状。同时再回忆自身患病时的护理方法与书本上正确处理的方法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正确处理方法的理解,学会具体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真实病例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病症的症状,然后亲身体验如何护理患病儿童,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了解病症,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善于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每当上完一节课,教师一定要抽出些时间来回忆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反应情况,可以记录在记录本上,记录的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优点可以在以后的课上继续保持,不断创新;缺点也要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再犯,还可以对缺点进行反思改进,分析摸索出应对策略,尽量使问题不再出现在下次课上。
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一单元第三课《循环系统》时,说到学前儿童心脏特点时,让学生自己测量脉搏跳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率跳动的快和慢。这一节课我在上的时候,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脉搏跳动自测,课后思考总结得出,自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心率和脉搏跳动的一致性,但是若当时让学生再进行互测,更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不同个体脉搏的跳动不同;或者在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直接给幼儿测量,他们更能够明白学前儿童“心率快”这一特点。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可以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的教学用具的选择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所侧重的教学重难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积极反思,找到亮点和不足,有利于后续课程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东红,王洁.幼儿卫生与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梁燕.学前卫生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刘秀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浅议如何上好美术课[J].教育旬刊,2013:48.
关键词: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卫生学
许多中职学校教师在授课之前经常根据以前的授课经验来设计教学计划,这也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但是当真正进入课堂以后,老师们所面临的是形形色色学生,他们不仅在课堂中的反应有所不同,而且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前面设计的教学方法就会受到学生高低不一的知识水平,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现有的各种设施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所以教师只有真正地剖析课堂的实际状况,适当地进行调控,灵活地选择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师,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建立友好师生关系,课堂和谐化
师生关系是教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更能够使课堂氛围和谐愉快。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会喜欢上教师,进而去信任教师,然后就会很容易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原来的“老师让我学”转变成“我要自己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的授课方式,用心去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去学习、去探讨、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八单元第二课《学前儿童常见的意外事故及急救》时,因这节课是模拟实训课,带学生在实训室模拟急救技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良好纪律的前提,只有纪律好了,教师才能顺利地去引导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学生产生兴趣后,自己就会去研究操作流程,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再找学生演示,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就能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授,而且学生也会记忆深刻。
二、抓住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间接获取,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的不同,正确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智力技能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智力技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既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觉地去掌握知识技能,来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也要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组织、调节和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课下,教师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奇妙的人体》时,可以通过生物人体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自身各个系统,教师一边指示,一边引导对比学前儿童各系统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对自身以及學前儿童的八大系统有充分的理解,进而总结出学前儿童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三、关注体验式教学
我们常说学会骑自行车,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忘。但是,为什么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如数学公式、物理公式,化学原理、语文的古诗词等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呢?这就是所谓的体验式教学与平时的演示式教学的区别。体验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直接地体验到教学知识内涵,而演示式教学学生却未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单纯靠听,是不能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的。
例如在教授南师大版《学前卫生学》主题七《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往见过或者听过的各种意外事故的案例,然后让学生模拟意外事故的场景,如溺水、触电、中暑等意外情况,对模型娃娃进行现场模拟急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让学生在情景再现中学习、体验和感悟到各种急救的知识,增加了他们对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的更深入了解,以及加强了对遇到的意外事故急救的镇定心态和正确掌握事故处理方法的能力。
四、围绕教学要点,授课多元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以是不同的。一个教学要点教授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多元化的方式更能够清楚明了地阐明教学内容。
在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四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儿童的图片,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联系以往自身实际患病的感受,从而得出患病的症状。同时再回忆自身患病时的护理方法与书本上正确处理的方法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正确处理方法的理解,学会具体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真实病例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病症的症状,然后亲身体验如何护理患病儿童,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了解病症,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善于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每当上完一节课,教师一定要抽出些时间来回忆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反应情况,可以记录在记录本上,记录的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优点可以在以后的课上继续保持,不断创新;缺点也要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再犯,还可以对缺点进行反思改进,分析摸索出应对策略,尽量使问题不再出现在下次课上。
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一单元第三课《循环系统》时,说到学前儿童心脏特点时,让学生自己测量脉搏跳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率跳动的快和慢。这一节课我在上的时候,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脉搏跳动自测,课后思考总结得出,自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心率和脉搏跳动的一致性,但是若当时让学生再进行互测,更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不同个体脉搏的跳动不同;或者在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直接给幼儿测量,他们更能够明白学前儿童“心率快”这一特点。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可以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的教学用具的选择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所侧重的教学重难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积极反思,找到亮点和不足,有利于后续课程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东红,王洁.幼儿卫生与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梁燕.学前卫生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刘秀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浅议如何上好美术课[J].教育旬刊,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