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今后体育教学探索的一个新的领域。
一、培养坚强的信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质,比品质更重要的是抱负,比抱负更重要的是信念。”
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特保儿”、“小皇帝”,由于特殊地位和周边环境,使得他(她)们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具体表现是:自我评价消极,经不住微小的挫折,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惊慌失措,看不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生活和学习上准备不足,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束手无策。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体育课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充分利用“造势”威力
人在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时,情绪会变得高昂,信心会显得十足。体育活动中那些集体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口号,教师常运用的体态语(OK、V手型、伸大拇指、挥拳、击掌等),课前准备好的横幅标语(写上校训等激昂词句)等不仅是活跃气氛的方法,更是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力量源泉。
2.提高教学的成功率
成功的经验能使人强化自信,淡化自卑,因为人都会从早期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在体育教材里,有一些项目,如“跳马”(支撑跳跃)、跳高、跨栏(障碍跑)、单双杠等等,完成这些动作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学习这些技能时,如果多次遭受挫折,必然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降低器材标准,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支撑跳跃”教法,先将学生原地起跳“拉”过器械,克服畏惧感,建立成功感后再学起跳、助跑等技术。
3.针对差异,给予表现机会
每个人都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优势,也都乐意得到别人的欣赏。据此理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改变教材、教法的单一性,针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能、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4.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抗挫折教育
学生往往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辨能力不足,矫正手段贫乏,会出现错误,导致挫折。其实,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出现动作失误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错误”,避免产生挫折感。近年来各层次的优质课、研究课、公开课中,体育教师着重了“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即让学生在随意练习中出现一些错误,受到一点挫折,再及时地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启发学生。这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新意和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种令人叹服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的情感贯穿
“中国人最讲感情、人情、友情。”
中国是礼仪之邦,情感在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支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陶冶高雅优美的情操
人们往往认为艺术给人以美,体育给人以健康。其实,体育也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姿态、铿锵的韵律、有力的节奏、清晰的线条,无不让人陶醉其中。
优美动作的完成取决于技术娴熟的程度。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各年级重复性较大,加之课时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作还未到熟悉阶段就以“四不像”告终,很难掌握动作要领,更不用说体验其中的美了。所以,我们赞成“大单元”教学(一个教材的教学时数是过去的三倍以上)和“大体育课”形式(整年级按兴趣分组,由多位教师传授)。我们希望能将形体训练方式与内容,融进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2.增强和谐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于没有走向社会的中学生来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障碍并不新奇。
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帮助与保护”、分组比赛等手段来增强团结互助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逐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正确交往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渲染交往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采用跨班组合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既照顾了学生的情趣和特长,又加大了交往范围,在将要实施的新课程中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3.培养创造的思维智慧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为完成教学内容而上课,不光自己累得够呛,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焦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试一试“STS”的教学方法。比如:基本体操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抢险行动”(可设计为救火、救人等系列救援行动),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各负其责,教师只担任顾问或参谋,让学生设计并“演”出一场以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以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以生活常识得到汇集,以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的“戏”来。
围绕类似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实施以体育教材内容为主的、模拟现实生活的锻炼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智慧,像“一次运动会”、“一个考核项目的评判工作”、“基础知识测验”等等活动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锻炼项目,让学生发挥想像、联想,在锻炼项目中施展创造才能。当然,这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合理组织,精心策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如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案,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方法,就一定能使体育课更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
4.树立终身健体的思想
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离不开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许多身体上的疾病是由于心理疾病造成的,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身体,让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兴趣和爱好,合理去锻炼身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如“运动极限”、“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让学生学会一些锻炼的方法,积两项体育特长,逐渐养成健身的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三、体会
“什么东西都可以等待,教育下一代不能等待!”
我们在迅速改善制约体育教学适应发展的软、硬件的同时,还必须清楚认识到在人的完整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充分展现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体素质的内部依据。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中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体质,充满信心地享受人生,并“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投身于社会和未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实实在在、有声有色。
一、培养坚强的信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质,比品质更重要的是抱负,比抱负更重要的是信念。”
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特保儿”、“小皇帝”,由于特殊地位和周边环境,使得他(她)们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具体表现是:自我评价消极,经不住微小的挫折,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惊慌失措,看不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生活和学习上准备不足,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束手无策。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体育课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充分利用“造势”威力
人在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时,情绪会变得高昂,信心会显得十足。体育活动中那些集体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口号,教师常运用的体态语(OK、V手型、伸大拇指、挥拳、击掌等),课前准备好的横幅标语(写上校训等激昂词句)等不仅是活跃气氛的方法,更是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力量源泉。
2.提高教学的成功率
成功的经验能使人强化自信,淡化自卑,因为人都会从早期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在体育教材里,有一些项目,如“跳马”(支撑跳跃)、跳高、跨栏(障碍跑)、单双杠等等,完成这些动作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学习这些技能时,如果多次遭受挫折,必然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降低器材标准,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支撑跳跃”教法,先将学生原地起跳“拉”过器械,克服畏惧感,建立成功感后再学起跳、助跑等技术。
3.针对差异,给予表现机会
每个人都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优势,也都乐意得到别人的欣赏。据此理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改变教材、教法的单一性,针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能、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4.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抗挫折教育
学生往往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辨能力不足,矫正手段贫乏,会出现错误,导致挫折。其实,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出现动作失误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错误”,避免产生挫折感。近年来各层次的优质课、研究课、公开课中,体育教师着重了“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即让学生在随意练习中出现一些错误,受到一点挫折,再及时地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启发学生。这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新意和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种令人叹服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的情感贯穿
“中国人最讲感情、人情、友情。”
中国是礼仪之邦,情感在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支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陶冶高雅优美的情操
人们往往认为艺术给人以美,体育给人以健康。其实,体育也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姿态、铿锵的韵律、有力的节奏、清晰的线条,无不让人陶醉其中。
优美动作的完成取决于技术娴熟的程度。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各年级重复性较大,加之课时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作还未到熟悉阶段就以“四不像”告终,很难掌握动作要领,更不用说体验其中的美了。所以,我们赞成“大单元”教学(一个教材的教学时数是过去的三倍以上)和“大体育课”形式(整年级按兴趣分组,由多位教师传授)。我们希望能将形体训练方式与内容,融进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2.增强和谐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于没有走向社会的中学生来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障碍并不新奇。
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帮助与保护”、分组比赛等手段来增强团结互助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逐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正确交往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渲染交往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采用跨班组合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既照顾了学生的情趣和特长,又加大了交往范围,在将要实施的新课程中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3.培养创造的思维智慧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为完成教学内容而上课,不光自己累得够呛,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焦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试一试“STS”的教学方法。比如:基本体操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抢险行动”(可设计为救火、救人等系列救援行动),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各负其责,教师只担任顾问或参谋,让学生设计并“演”出一场以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以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以生活常识得到汇集,以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的“戏”来。
围绕类似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实施以体育教材内容为主的、模拟现实生活的锻炼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智慧,像“一次运动会”、“一个考核项目的评判工作”、“基础知识测验”等等活动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锻炼项目,让学生发挥想像、联想,在锻炼项目中施展创造才能。当然,这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合理组织,精心策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如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案,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方法,就一定能使体育课更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
4.树立终身健体的思想
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离不开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许多身体上的疾病是由于心理疾病造成的,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身体,让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兴趣和爱好,合理去锻炼身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如“运动极限”、“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让学生学会一些锻炼的方法,积两项体育特长,逐渐养成健身的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三、体会
“什么东西都可以等待,教育下一代不能等待!”
我们在迅速改善制约体育教学适应发展的软、硬件的同时,还必须清楚认识到在人的完整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充分展现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体素质的内部依据。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中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体质,充满信心地享受人生,并“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投身于社会和未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实实在在、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