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对于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已经有很多相关学校把研究性教学这一模式运用在了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身上,为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而对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来说,更加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由此将崭新的认识融入进食品分析课的学习中。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教师开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开始作出创新,并且通过课堂教学对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食品分析 实验课程 教学质量 学生能力 思维提升 提高实践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1-01
对于现在的食品市场和食品企业来说,食品质量检验是食品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食品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分析实验作为食品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课程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实验的学习过程是整个食品分析课中的重点,需要通过实验来确认理论,与此同时,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不断的带领下慢慢把自己的这项技能进行加强,最终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力求为社会食品行业培养出具备专业学习态度,专业知识,严谨工作能力的学生来。
一、我国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1.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内容传统老套
对于实验课来说,其主要意义就是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但是我国现在很多学校中的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然很传统老套,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大纲和课本,只是将上面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下来。这样一来,就造成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的时候没有研究性,也没有新鲜的东西供他们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和流程来完成实验,那么就完全违背创新教学的意义。学生在这种教学下慢慢养成一种懒惰的习惯,会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思维,以及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2.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
所谓程序化教学,就是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候,会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直接把所有实验理论、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都像倒水一样全部灌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霸占著实验课的课堂,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操作者,完全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融入进去。
二、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1.在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中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
对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来说,理论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得来的。现在很多学校对于食品分析实践的教学没有那么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重视,久而久之养成了懒得动手,操作能力很弱的情况。所以,教师如果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把时间教学落实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学生掌握食品最基本的检验原理和方法,然后再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的采样和处理相关的内容。在所有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力求将每一项过程都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深记忆。实验课题的确立教师可以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为例,将学生置于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引导下,使得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在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中制定科学的计划和大纲
食品分析实验是一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安全以及身体成长,加上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所以,在进行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要更加重视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我们都知道,维生素是我们人体不能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学习《维生素的测定》这一任务时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积极备课,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这个大纲中,教师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教学的设计,重点需要通过实验来介绍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原理,以及让学生完成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教学的流程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层一层向学生渗透。
最后,食品分析实验课是重要的一项课程,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学生挖掘出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上的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炯,阚建全,张甫生,索化夷.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李秀霞,朱丹实,孙协军,吕艳芳,刘雪飞.食品分析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J].食品工业,2016
【关键词】食品分析 实验课程 教学质量 学生能力 思维提升 提高实践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1-01
对于现在的食品市场和食品企业来说,食品质量检验是食品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食品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分析实验作为食品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课程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实验的学习过程是整个食品分析课中的重点,需要通过实验来确认理论,与此同时,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不断的带领下慢慢把自己的这项技能进行加强,最终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力求为社会食品行业培养出具备专业学习态度,专业知识,严谨工作能力的学生来。
一、我国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1.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内容传统老套
对于实验课来说,其主要意义就是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但是我国现在很多学校中的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然很传统老套,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大纲和课本,只是将上面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下来。这样一来,就造成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的时候没有研究性,也没有新鲜的东西供他们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和流程来完成实验,那么就完全违背创新教学的意义。学生在这种教学下慢慢养成一种懒惰的习惯,会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思维,以及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2.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
所谓程序化教学,就是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候,会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直接把所有实验理论、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都像倒水一样全部灌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霸占著实验课的课堂,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操作者,完全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融入进去。
二、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1.在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中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
对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来说,理论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得来的。现在很多学校对于食品分析实践的教学没有那么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重视,久而久之养成了懒得动手,操作能力很弱的情况。所以,教师如果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把时间教学落实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学生掌握食品最基本的检验原理和方法,然后再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的采样和处理相关的内容。在所有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力求将每一项过程都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深记忆。实验课题的确立教师可以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为例,将学生置于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引导下,使得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在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中制定科学的计划和大纲
食品分析实验是一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安全以及身体成长,加上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所以,在进行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要更加重视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我们都知道,维生素是我们人体不能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学习《维生素的测定》这一任务时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积极备课,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这个大纲中,教师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教学的设计,重点需要通过实验来介绍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原理,以及让学生完成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教学的流程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层一层向学生渗透。
最后,食品分析实验课是重要的一项课程,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学生挖掘出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上的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炯,阚建全,张甫生,索化夷.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李秀霞,朱丹实,孙协军,吕艳芳,刘雪飞.食品分析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J].食品工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