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与思中领悟文本的精妙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领悟文本 精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63-01
  “学而不思则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存在一些遗憾,要么是教师分析得多而学生感悟得少,要么就是教师表面上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使学生在读与思中领悟文本的精妙呢?
  下面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做一些说明。
  一、关注标题
  让学生从标题中获得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从标题“泊”“消逝”“仙湖”中获取信息,初步感知文本:1.“泊”——左边三点水,说明罗布泊是有水的湖;2.“仙湖”——罗布泊不仅是有水的湖,而且是像仙境一样美的湖;3.“消逝”——告诉我们罗布泊这么美的仙湖现在已经消逝了。过渡:学生获得这些信息后会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把课文中描述罗布泊过去情况和现在状况的词句划出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体会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在文中关键的地方做些勾划或批注;3.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过渡:学生带着上述三项任务阅读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环节是为学生细读课文、进入文本做准备。
  三、品析文本
  精读课文,深刻理解文本。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时应注意防止:1.只注重文中的环保主题,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2.只注重让学生朗读,而未有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
  教师确定从哪里入手精读课文,要考虑学生思维的多向度。本文讲述罗布泊消逝了,但我们似乎听到了一个个不屈的生命在诉说。请你细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出示对本文品析的不同角度:
  令人向往的诉说
  令人气愤的诉说
  令人伤感的诉说
  令人遗憾的诉说
  ……
  提示:
  1.学生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
  2.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赏析:排比、拟人、比喻、词语妙用或句式特点等。
  赏析:
  (一)令人向往的诉说
  第一处,从前的罗布泊……生命绿洲。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关注为什么连用四个词语?表现了什么?学生明白表现了过去的罗布泊具有生命力、有活力;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齐读四个词语,注意读出有活力、有生命力。
  第二处,斯文·赫定笔下的罗布泊。学生易于从手法上赏析,如运用了拟人句,写出了过去罗布泊的宁静与美。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再从人、鸟、鱼、湖来感受仙湖带给人们的感受,并让学生说出这种感受,如有一种宁静的美、和谐美。再让一个平时阅读较好的学生读一下课文,体会此处的美。
  第三处,张骞对罗布泊的惊奇。学生容易找出有关词语,如:与江南异,金黄的麦浪。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此处的美与前两处不一样,可问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学生会说“美若江南”“别有洞天”“世外桃源”。学生感悟到这是一种另类的美,教师让男生与女生分别读这一句,体会不同朗读的效果。
  过渡:有生命力、具有活力的罗布泊,有着和谐美的罗布泊,有着别样美的罗布泊消逝了,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感到惋惜、痛惜,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令人气愤的诉说
  第一处,“四盲”。学生从表达手法上赏析这是一组排比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词语上体会,如“吸水鬼”“终于”“抽”等,说明人类不合理地使用水资源;然后结合排比句的句式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从而体会作者的愤怒之情(进入本文阅读的高潮)。
  第二处,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学生容易找出“又”字,教师让学生了解直抒胸臆的句式特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幸,指导学生在“又”字上重读,体会作者强烈的谴责意味。
  (三)令人伤感的诉说
  第一处,胡杨林。学生从手法上赏析后,教师范读,学生静听,体会胡杨林无声的控诉。
  第二处,站在X。学生从手法赏析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上体会,如“露的胸膛”“肌肤筋骨”,体会罗布泊伤痕累累之痛;然后学生齐读。
  (四)令人遗憾的诉说
  如青海湖,月牙泉……
  总之,教师出示四个品析课文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对课文的细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合作交流、扩展思维;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读出文章妙在哪里;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真正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深刻地领悟文本精妙。(责编 李景和)
其他文献
【关键词】思想品德 同课异构 细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55-02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各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常用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各异,演绎出思想品德课堂不同的精彩。45分钟的课堂中隐含或生成着许多细节。每一个细节,可以生成或毁灭一次精彩。“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得失
期刊
【关键词】文本解读 价值观 《我的叔叔于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47-0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可结合具体的文本,对初中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我的叔叔于勒》中的金钱、亲情
期刊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甘蔗种植管理 对照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68-01  2012春季学期,根据学校地理环境特点、生源特点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等,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甘蔗种植管理对照实验活动”。之所以选用甘蔗,是因为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甘蔗种植十分普遍,学生们对甘蔗十分熟悉。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女接触
期刊
【关键词】人文性 语言文字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62-01  鲁教版必修三课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语言简洁朴实而又包含着真情,抓住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体现了作者贾平凹一贯的风格。文章虽然没有吸引人的华丽外表,但是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在情感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都喜欢抓住这一点,从情感入手引
期刊
【关键词】图书馆 高中新课改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31-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将被重新整合和定位,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其功效也将再次被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把学校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是对图书馆在教
期刊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基地建设 特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63-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南宁市邕武路学校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教育工作,以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打造特色学校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既具有本土特色又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教育之路。  一
期刊
【关键词】学习成长档案袋 英语学习兴趣 民族地区高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17-03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
期刊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55-02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大赛要求以说课的形式,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取得什么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课例展示。我参赛的课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得到了评审组
期刊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教师 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06-03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和自身的教育教学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素养能否得到不断提升。“如果一个教
期刊
【关键词】高中 作文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59-02  曾几何时,我和其他许多老师一样,热衷于把从各种书刊资料上收集来的“写作技法”汇集起来,如获至宝,美其名曰:“高考作文秘笈”。这些“秘笈”可谓丰富多彩,有散点透视、镜头组合、书信写法、热点访谈、广而告之,等等。从当时的教学效果来看,新颖的形式确实激起了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