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探究式学习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课堂探究的灵魂;引导发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梯;史料呈现是课堂探究的关键。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65-02
杨振宁说过:“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他用朴素而又精辟的语言解读出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子目标中就明确提出: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对课程改革历史新教材的编写提出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式学习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是我们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符合新时期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1 什么叫探究性学习
“探究”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就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就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而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和科学探究又有一些不同。任长松在《探究式学习——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一书中对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有如下界定: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之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学生在自身的认知基础和能力上通过探究式学习感悟探究的过程,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形成探究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记了相关的知识,但是探究的体验及长期探究形成的探究意识和方法、能力在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裨益。
2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征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探究是课堂的灵魂。教师是探究情境和探究氛围的提供者和保护者。探究性学习课堂构建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提出探究式问题,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拓展学生思维张力,在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认识,内化为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构建探究式历史课堂的实践感悟
3.1 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对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能想象教师话语霸权的课堂下,学生的自主从何谈起?这样的课堂是单向流动的,是封闭式的。学生习惯了接受,思维可能会出现闭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就会大打折扣。而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最根本的在于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课堂教学即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生观念的碰撞和交融,开放、交融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构建平等课堂的根本,在教学细节上,具有亲和力的教态,对话式的语言风格等,都是营造平等课堂的重要要素,而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
3.2 问题意识是课堂探究的灵魂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第一步,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探究的源头,提不出问题的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例如,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学过程中,讲到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之后问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一下子思维被激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油然而生,他们从各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很有见地:如1787年制宪会议为什么开了那么长时间—— 116天?制宪会议为什么要秘密进行?55个代表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他们大多受过分权制衡理论的熏染?为什么1787年通过了,1789年才正式颁布?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且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面对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也是以后探究能力成长的关键。不能想象提不出任何问题,只能接受教师灌输的结论的学生他的探究潜质何在?因此,教师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应注意有意创造一些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3 引导发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梯
探究式学习的成果与探究者的知识储备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家或者某一领域的学者探究的成果总是很有建设性这与他们的知识基础扎实深厚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有专业性的探究思路和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相对地具有比一般学生相对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技巧方面,教师要注意倾听,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解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引导发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梯,教师即是阶梯的搭建者。下面我还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关于制宪会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例,阐述教师引导发现的重要作用。如有学生提出制宪会议为什么开了116天那么长的时间?我很是欣赏并用赞扬鼓励的眼神告诉他,他的问题很有见地。之后我引导他:“你能不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他陷入思考中。其他有同学已经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要充分讨论呀”、“毕竟是建国啊,可不能马虎”,还有同学说可能“矛盾太多吧”,这时这位同学试探着说:“制宪会议上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比较大吧?”我一看有门,走到他面前,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说:“什么问题这么难”他说:“制宪会议的代表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又要保护人的自由权利挺难。”我说:“对,当时确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邦联的弊端让他们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权威政府,那这对与会的各邦代表来讲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若有所思,我“火上浇油”:“建立联邦对各邦代表来讲困难在哪里,他们不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吗?”“利益”有同学喊出。我很激动,急忙叫那个同学站起来,他迫不及待:“邦联制下主权在邦,现在要建立一个联邦就意味着各邦要出让主权,就好像要从他们口袋里掏钱一样,他们会非常慎重,各个邦的利益之间可能也有利益冲突。因此各邦代表唇枪舌剑,这次会议应该是一个很艰难的谈判”。“很好,你们太有政治智慧了”我由衷地发出赞叹。并且总结:“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本着务实、理性的原则,经过利益的权衡与平衡和主权的让渡,通过116天的激烈讨论最终达成了‘伟大的妥协’,建立了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宪法一直会持续200多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我补充道:“其实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美国制宪会议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引导发现的大忌是不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而急于告诉学生教师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或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程序;引导发现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并给以鼓励进行提示性引导;引导发现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师的适时评价。教师的适时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引导发现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
3.4 史料呈现是课堂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学习要有科学的探究方法。普遍的探究规律下,不同学科的探究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历史学科研究方法里边最基本的一条即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呈现是一项基本工作,是创设探究情境的重要因素。课堂探究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时间相对有限,学生搜集资料显得很不现实,再说那是课外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工作,课堂探究的史料呈现主要是教师。在呈现史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相关问题。史料呈现要围绕探究主题,要提供不同角度的素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的能力;每一个史料注明出处来源,渗透严谨求实的探究态度;史料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辨析,形成学生的甄别历史史料的意识和能力;提供不同观点的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
探究的本质是对“未知”不懈的“追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让我们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探险,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 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 冯长运.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3] 黄晓颖.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4(7).
[4] 郑流爱.中学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释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65-02
杨振宁说过:“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他用朴素而又精辟的语言解读出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子目标中就明确提出: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对课程改革历史新教材的编写提出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式学习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是我们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符合新时期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1 什么叫探究性学习
“探究”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就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就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而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和科学探究又有一些不同。任长松在《探究式学习——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一书中对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有如下界定: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之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学生在自身的认知基础和能力上通过探究式学习感悟探究的过程,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形成探究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记了相关的知识,但是探究的体验及长期探究形成的探究意识和方法、能力在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裨益。
2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征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探究是课堂的灵魂。教师是探究情境和探究氛围的提供者和保护者。探究性学习课堂构建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提出探究式问题,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拓展学生思维张力,在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认识,内化为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构建探究式历史课堂的实践感悟
3.1 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对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能想象教师话语霸权的课堂下,学生的自主从何谈起?这样的课堂是单向流动的,是封闭式的。学生习惯了接受,思维可能会出现闭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就会大打折扣。而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最根本的在于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课堂教学即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生观念的碰撞和交融,开放、交融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构建平等课堂的根本,在教学细节上,具有亲和力的教态,对话式的语言风格等,都是营造平等课堂的重要要素,而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
3.2 问题意识是课堂探究的灵魂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第一步,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探究的源头,提不出问题的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例如,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学过程中,讲到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之后问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一下子思维被激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油然而生,他们从各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很有见地:如1787年制宪会议为什么开了那么长时间—— 116天?制宪会议为什么要秘密进行?55个代表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他们大多受过分权制衡理论的熏染?为什么1787年通过了,1789年才正式颁布?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且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面对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也是以后探究能力成长的关键。不能想象提不出任何问题,只能接受教师灌输的结论的学生他的探究潜质何在?因此,教师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应注意有意创造一些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3 引导发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梯
探究式学习的成果与探究者的知识储备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家或者某一领域的学者探究的成果总是很有建设性这与他们的知识基础扎实深厚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也有专业性的探究思路和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相对地具有比一般学生相对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技巧方面,教师要注意倾听,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解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引导发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梯,教师即是阶梯的搭建者。下面我还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关于制宪会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例,阐述教师引导发现的重要作用。如有学生提出制宪会议为什么开了116天那么长的时间?我很是欣赏并用赞扬鼓励的眼神告诉他,他的问题很有见地。之后我引导他:“你能不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他陷入思考中。其他有同学已经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要充分讨论呀”、“毕竟是建国啊,可不能马虎”,还有同学说可能“矛盾太多吧”,这时这位同学试探着说:“制宪会议上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比较大吧?”我一看有门,走到他面前,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说:“什么问题这么难”他说:“制宪会议的代表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又要保护人的自由权利挺难。”我说:“对,当时确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邦联的弊端让他们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权威政府,那这对与会的各邦代表来讲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若有所思,我“火上浇油”:“建立联邦对各邦代表来讲困难在哪里,他们不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吗?”“利益”有同学喊出。我很激动,急忙叫那个同学站起来,他迫不及待:“邦联制下主权在邦,现在要建立一个联邦就意味着各邦要出让主权,就好像要从他们口袋里掏钱一样,他们会非常慎重,各个邦的利益之间可能也有利益冲突。因此各邦代表唇枪舌剑,这次会议应该是一个很艰难的谈判”。“很好,你们太有政治智慧了”我由衷地发出赞叹。并且总结:“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本着务实、理性的原则,经过利益的权衡与平衡和主权的让渡,通过116天的激烈讨论最终达成了‘伟大的妥协’,建立了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宪法一直会持续200多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我补充道:“其实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美国制宪会议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引导发现的大忌是不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而急于告诉学生教师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或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程序;引导发现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并给以鼓励进行提示性引导;引导发现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师的适时评价。教师的适时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引导发现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
3.4 史料呈现是课堂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学习要有科学的探究方法。普遍的探究规律下,不同学科的探究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历史学科研究方法里边最基本的一条即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呈现是一项基本工作,是创设探究情境的重要因素。课堂探究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时间相对有限,学生搜集资料显得很不现实,再说那是课外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工作,课堂探究的史料呈现主要是教师。在呈现史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相关问题。史料呈现要围绕探究主题,要提供不同角度的素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的能力;每一个史料注明出处来源,渗透严谨求实的探究态度;史料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辨析,形成学生的甄别历史史料的意识和能力;提供不同观点的材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
探究的本质是对“未知”不懈的“追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让我们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探险,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 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 冯长运.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3] 黄晓颖.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4(7).
[4] 郑流爱.中学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释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