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常被过客们称为“文化沙漠”,认为这是一方完全被物质主宰的世界。其实,这是对香港的一种不公正的评价。当你走进香港,了解了这颗“东方明珠”,从她的光芒中,你就可以领略到知识的魅力。孰不知,香港早已甩掉了“文化沙漠”的帽子,发展成为一片充满香港特色的“文化绿洲”。诚如“罗马非一日之功”,文化绿洲的形成也浸透了诸多建设者的汗水。这其中,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松龄先生更是杰出的人物之一。
陈松龄先生从事文化出版事业半个多世纪,做过发行、编辑、杂志社总编等工作。位居天地图书领导者之列已超过三十载。多年来,在经营书店和出版事业中,他始终抱着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广和出版优质图书,为推动香港文化事业的发展尽责出力,堪称真正的“文化绿洲”的建设者。
高品质立天地
陈松龄先生出生在澳门,上世纪五十年代,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年轻人纷纷来到香港发展。1954年,陈松龄先生来到香港,从此扎根于这片热土。1954年,陈松龄先生进入上海书局工作。五十年代的上海书局在香港乃至东南亚享有很高的声誉,置身其中,陈松龄先生学会了很多关于出版工作的知识与技术。也就是从这开始,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出版行业,为香港出版事业戎马半生,建功颇多。
出版事业涵括编辑、出版、发行等工作,陈松龄先生可谓一一涉足。1972年,他与同仁一起创办香港著名的时政性刊物《广角镜》,并出任总编辑一职。1979年,他加入刚创办三年的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并于八十年代担任董事长一职至今,已达二十余载。在他的领导下,天地图书现已发展为香港较具规模的图书出版公司,至今已出版图书达三千多种,现在每年更是多达两百多种,这在香港出版界来说,绝对是名列前茅的。而更为人称道的是,在提升“量”的同时,天地图书亦保证了“质”的提升,将一系列优秀读物源源不断地介绍给读者。
“一直以来,我们天地图书无论是出版流行读物、休闲小品,还是严肃文学、历史政治等社会科学类图书,我们的编辑方针都是要求高质素的作品,采取宁缺毋滥的专业态度。”陈松龄先生介绍说,“如果说,天地图书出版的书,是很重视质量的,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也正是因为抱持这样一种专业、负责的态度,天地图书不仅在读者中树立起了优质的品牌形象,更成为不少高质素作者为他们的心血作品选择出版社时的首选。
即使是有些作者主动与出版社联繋,愿意自费出书,天地图书也不会盲目应允。“我们出版社有自己的宗旨和风格,因此,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考虑是否符合我们的宗旨和风格,须是有一定质量,我们才会答应帮忙出版。况且这些自费书本也只占了我们业务的一小部分,我们的主力是放在自己所策划的产品上。”陈松龄先生还介绍到,作为天地图书高水平代表的珍藏本图书受到了专家与读者的高度评价。其实,这皆源自天地图书坚持的高品质原则。由著名学者刘绍铭教授主编、天地图书出版的《当代散文典藏》系列,就是经过长时间专业细致策划所带来的珍品典范。因此,虽然近年香港本地的纯文学作品销路不算好,但此套丛书却得到了爱好文学的读者的欢迎。
天地图书除了经营出版业务外,还从事图书批发、零售等。天地图书总店开设在湾仔庄士敦道,占地一万六千多平方呎,为港岛最大规模的书店之一。设有中文部、英文部、文具部和杂志部,此外还附设小展览厅,定期举办专题展销和公开座谈会。另外,天地图书还在九龙尖沙咀弥敦道设有分店。天地图书环境清雅,书种齐备,自然成为爱书一族聚集的热点,甚至被读者亲切称为“灵魂的家园”。可见,天地图书的形象已是深入人心。
在2006年天地图书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金庸先生题赠“难得”二字,可谓是对天地图书这么多年来坚持“高品质”原则,为推动本港文化发展及推广中华优秀文化所做贡献的肯定与赞扬。而天地图书能在三十余载中即成为在本地及海外享负盛名的图书出版机构,这与陈松龄先生的经营哲学密不可分。
创意为主雅俗共赏
出版社其实就是一座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既要做到保持出版理念,起社会教化之功效,又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效益,以保持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决策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一味迎合读者的需求,因大众知识文化水平的差异,就难免陷入庸俗之地;如果一味追求“阳春白雪”的高雅,就会因“曲高和寡”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决策者来说,关系重大。对此,陈松龄先生有着自己的经营哲学:“我们出版社坚持自己的风格,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寻求积极合理的方式来赢取经济效益。这其中,创意的作用不可小觑。”
作为管理者与决策人,陈松龄先生非常看重人才的培养。他指出:“所有好的创意全来自人的构想,因此,人才对于出版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香港的情况来说,优秀的出版人才难求。因为在香港的大学里,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出版专业,人才需要公司自己培养,而培养一个专业出版人才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所以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据陈松龄先生介绍,在天地图书公司,编辑部按照出版社的宗旨和风格,主要负责策划选题,寻找一流的作家,选题约稿。另外,公司鼓励编辑人员启动创意,融入社会多个层面,不要自我封闭,此外还应与读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互动,分析市场,以预测图书投放市场的可行性。
而在这样一个时代,除了在编辑上下功夫外,陈松龄先生亦着重书籍的包装。他说:“同样的内容,包装效果不同,市场反响就会有差异。”其实,包装就如人的外表,好的包装会让读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了好印象,才有要揭开这本书了解内容的第二步。因此,在陈松龄先生的经营理念中,他对图书包装也是主张要求从严,每本图书的封面、封底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这也体现出他对图书质量的高品质要求。
陈松龄先生还非常注重后期推广环节,他说:“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推广宣传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图书市场繁荣的重要推动力。一般而言,做广告是常用的宣传手法,当然也有新书发布会、作家签名活动等。区别情况加以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推介效果。”
另外,陈松龄先生在经营天地图书时,还非常注意社会的动态,积极推介新知识,与时并进。面对社会上一个新的话题与焦点,他就希望公司以积极的态度来回应。书店向读者推介图书时,有点像报刊杂志的头条或重点新闻一样。读者所希望了解的,都能及时在书店的推介或专题图书柜上看到。“即使我们编辑部暂时来不及围绕焦点策划选题,但我要求书店必须有相关书籍上架,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才是真正应社会而动、应读者而动的经营智慧。
在出版书目上,天地图书采取的是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文学类、历史人物、实用知识等佳作纷呈,其中尤以文艺类居多,可谓雅俗共赏。现今,与天地图书保持合作的有蔡澜、亦舒、李碧华等香港一批畅销书作家,这三位再加上因年高封笔的梁羽生,被人称为天地的“四大天王”,在天地图书的鼓励下,才华横溢的他们为香港读者献上了许多优秀精品。
另外,天地图书公司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和郊野公园之友会合作的介绍香港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系列书籍,现今已多达一百多种。随着香港行山和郊游的风行,这套书也越来越受香港人喜爱。香港人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套书籍。
立足香港放眼大中华
两岸三地的出版业每年都有互访、座谈、展览等交流活动。从九十年代开始至数年前,陈松龄先生作为香港出版界代表之一,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出版联谊活动,探讨世界出版市场的发展与华文出版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在两岸三地的交流中,陈松龄先生对华文出版的未来剖析深刻。他说:“华文世界有13亿多人口,英文阅读人口世界全部加起来也才4个亿,所以,未来华文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就目前来说,一方面,华文出版的大市场应在内地,海外华人虽有五千万,却分布相对分散,但这个大市场有待整合;另一方面,目前出版中,外文书翻译成中文的居多,中文翻译成外文较少,所以,两岸三地的华文出版应加强联繋,提升质素,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陈松龄先生很早就开始与内地联繋,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气象一新,涌现了许多新作家、好作品,天地当时就出版了一个系列的内地作家作品集,叫《天地文丛》,包括王蒙、刘心武、贾平凹、张炜等作家的作品,由此打开了海外读者的阅读眼界。陈松龄先生还非常看好内地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大陆市场巨大,出版人才丰富,随着市场逐步开放,必将成为世界华文出版中心。
当然,立足香港,陈松龄先生也看到了香港的优势地位。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香港法律赋予全体公民及法团以言论及出版自由,因此香港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没有禁书的城市”。作为一个图书出版机构的决策人,问及陈松龄先生如何来把握自由的呎度时,他说:“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但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出版与言论自由并不等于出版业的混乱无序与低劣,恰恰相反,在香港成熟的市场氛围下,本港新老出版社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我们天地图书也遵循自己的风格,依法出版,鼓励创意,但也绝不会去做任何攻击、诋毁他人的违法行为。”
另外,香港社会对出版物的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公信力。而陈松龄先生也表示,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大陆虽有明显进步,但仍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而这也是成为一个出版中心的必要保证。
半个世纪以来,陈松龄先生倾情于出版事业,为改变香港的“文化沙漠”形象,建设“文化绿洲”而不遗余力。在推动香港文化发展的同时,他亦带领天地图书公司加强与两岸三地的联繋,为推动世界华文出版事业的发展尽责出力。这是一个真正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重任的出版人。
【人物简介】
陈松龄先生,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1954年进入香港上海书局工作,曾于1972年创办著名时政刊物《广角镜》并任总编辑。1979年加入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继任公司董事长以来,他致力于推广文化出版事业,并注重加强与两岸三地的联系。在2005年第十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上,获颁由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家出版协会联名授予的雕刻有“华人世界,携手开拓”字样的金属飞马纪念品一座。
陈松龄先生从事文化出版事业半个多世纪,做过发行、编辑、杂志社总编等工作。位居天地图书领导者之列已超过三十载。多年来,在经营书店和出版事业中,他始终抱着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广和出版优质图书,为推动香港文化事业的发展尽责出力,堪称真正的“文化绿洲”的建设者。
高品质立天地
陈松龄先生出生在澳门,上世纪五十年代,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年轻人纷纷来到香港发展。1954年,陈松龄先生来到香港,从此扎根于这片热土。1954年,陈松龄先生进入上海书局工作。五十年代的上海书局在香港乃至东南亚享有很高的声誉,置身其中,陈松龄先生学会了很多关于出版工作的知识与技术。也就是从这开始,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出版行业,为香港出版事业戎马半生,建功颇多。
出版事业涵括编辑、出版、发行等工作,陈松龄先生可谓一一涉足。1972年,他与同仁一起创办香港著名的时政性刊物《广角镜》,并出任总编辑一职。1979年,他加入刚创办三年的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并于八十年代担任董事长一职至今,已达二十余载。在他的领导下,天地图书现已发展为香港较具规模的图书出版公司,至今已出版图书达三千多种,现在每年更是多达两百多种,这在香港出版界来说,绝对是名列前茅的。而更为人称道的是,在提升“量”的同时,天地图书亦保证了“质”的提升,将一系列优秀读物源源不断地介绍给读者。
“一直以来,我们天地图书无论是出版流行读物、休闲小品,还是严肃文学、历史政治等社会科学类图书,我们的编辑方针都是要求高质素的作品,采取宁缺毋滥的专业态度。”陈松龄先生介绍说,“如果说,天地图书出版的书,是很重视质量的,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也正是因为抱持这样一种专业、负责的态度,天地图书不仅在读者中树立起了优质的品牌形象,更成为不少高质素作者为他们的心血作品选择出版社时的首选。
即使是有些作者主动与出版社联繋,愿意自费出书,天地图书也不会盲目应允。“我们出版社有自己的宗旨和风格,因此,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考虑是否符合我们的宗旨和风格,须是有一定质量,我们才会答应帮忙出版。况且这些自费书本也只占了我们业务的一小部分,我们的主力是放在自己所策划的产品上。”陈松龄先生还介绍到,作为天地图书高水平代表的珍藏本图书受到了专家与读者的高度评价。其实,这皆源自天地图书坚持的高品质原则。由著名学者刘绍铭教授主编、天地图书出版的《当代散文典藏》系列,就是经过长时间专业细致策划所带来的珍品典范。因此,虽然近年香港本地的纯文学作品销路不算好,但此套丛书却得到了爱好文学的读者的欢迎。
天地图书除了经营出版业务外,还从事图书批发、零售等。天地图书总店开设在湾仔庄士敦道,占地一万六千多平方呎,为港岛最大规模的书店之一。设有中文部、英文部、文具部和杂志部,此外还附设小展览厅,定期举办专题展销和公开座谈会。另外,天地图书还在九龙尖沙咀弥敦道设有分店。天地图书环境清雅,书种齐备,自然成为爱书一族聚集的热点,甚至被读者亲切称为“灵魂的家园”。可见,天地图书的形象已是深入人心。
在2006年天地图书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金庸先生题赠“难得”二字,可谓是对天地图书这么多年来坚持“高品质”原则,为推动本港文化发展及推广中华优秀文化所做贡献的肯定与赞扬。而天地图书能在三十余载中即成为在本地及海外享负盛名的图书出版机构,这与陈松龄先生的经营哲学密不可分。
创意为主雅俗共赏
出版社其实就是一座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既要做到保持出版理念,起社会教化之功效,又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效益,以保持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决策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一味迎合读者的需求,因大众知识文化水平的差异,就难免陷入庸俗之地;如果一味追求“阳春白雪”的高雅,就会因“曲高和寡”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决策者来说,关系重大。对此,陈松龄先生有着自己的经营哲学:“我们出版社坚持自己的风格,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寻求积极合理的方式来赢取经济效益。这其中,创意的作用不可小觑。”
作为管理者与决策人,陈松龄先生非常看重人才的培养。他指出:“所有好的创意全来自人的构想,因此,人才对于出版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香港的情况来说,优秀的出版人才难求。因为在香港的大学里,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出版专业,人才需要公司自己培养,而培养一个专业出版人才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所以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据陈松龄先生介绍,在天地图书公司,编辑部按照出版社的宗旨和风格,主要负责策划选题,寻找一流的作家,选题约稿。另外,公司鼓励编辑人员启动创意,融入社会多个层面,不要自我封闭,此外还应与读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互动,分析市场,以预测图书投放市场的可行性。
而在这样一个时代,除了在编辑上下功夫外,陈松龄先生亦着重书籍的包装。他说:“同样的内容,包装效果不同,市场反响就会有差异。”其实,包装就如人的外表,好的包装会让读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了好印象,才有要揭开这本书了解内容的第二步。因此,在陈松龄先生的经营理念中,他对图书包装也是主张要求从严,每本图书的封面、封底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这也体现出他对图书质量的高品质要求。
陈松龄先生还非常注重后期推广环节,他说:“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推广宣传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图书市场繁荣的重要推动力。一般而言,做广告是常用的宣传手法,当然也有新书发布会、作家签名活动等。区别情况加以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推介效果。”
另外,陈松龄先生在经营天地图书时,还非常注意社会的动态,积极推介新知识,与时并进。面对社会上一个新的话题与焦点,他就希望公司以积极的态度来回应。书店向读者推介图书时,有点像报刊杂志的头条或重点新闻一样。读者所希望了解的,都能及时在书店的推介或专题图书柜上看到。“即使我们编辑部暂时来不及围绕焦点策划选题,但我要求书店必须有相关书籍上架,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才是真正应社会而动、应读者而动的经营智慧。
在出版书目上,天地图书采取的是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文学类、历史人物、实用知识等佳作纷呈,其中尤以文艺类居多,可谓雅俗共赏。现今,与天地图书保持合作的有蔡澜、亦舒、李碧华等香港一批畅销书作家,这三位再加上因年高封笔的梁羽生,被人称为天地的“四大天王”,在天地图书的鼓励下,才华横溢的他们为香港读者献上了许多优秀精品。
另外,天地图书公司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和郊野公园之友会合作的介绍香港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系列书籍,现今已多达一百多种。随着香港行山和郊游的风行,这套书也越来越受香港人喜爱。香港人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套书籍。
立足香港放眼大中华
两岸三地的出版业每年都有互访、座谈、展览等交流活动。从九十年代开始至数年前,陈松龄先生作为香港出版界代表之一,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出版联谊活动,探讨世界出版市场的发展与华文出版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在两岸三地的交流中,陈松龄先生对华文出版的未来剖析深刻。他说:“华文世界有13亿多人口,英文阅读人口世界全部加起来也才4个亿,所以,未来华文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就目前来说,一方面,华文出版的大市场应在内地,海外华人虽有五千万,却分布相对分散,但这个大市场有待整合;另一方面,目前出版中,外文书翻译成中文的居多,中文翻译成外文较少,所以,两岸三地的华文出版应加强联繋,提升质素,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陈松龄先生很早就开始与内地联繋,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气象一新,涌现了许多新作家、好作品,天地当时就出版了一个系列的内地作家作品集,叫《天地文丛》,包括王蒙、刘心武、贾平凹、张炜等作家的作品,由此打开了海外读者的阅读眼界。陈松龄先生还非常看好内地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大陆市场巨大,出版人才丰富,随着市场逐步开放,必将成为世界华文出版中心。
当然,立足香港,陈松龄先生也看到了香港的优势地位。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香港法律赋予全体公民及法团以言论及出版自由,因此香港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没有禁书的城市”。作为一个图书出版机构的决策人,问及陈松龄先生如何来把握自由的呎度时,他说:“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但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出版与言论自由并不等于出版业的混乱无序与低劣,恰恰相反,在香港成熟的市场氛围下,本港新老出版社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我们天地图书也遵循自己的风格,依法出版,鼓励创意,但也绝不会去做任何攻击、诋毁他人的违法行为。”
另外,香港社会对出版物的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公信力。而陈松龄先生也表示,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大陆虽有明显进步,但仍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而这也是成为一个出版中心的必要保证。
半个世纪以来,陈松龄先生倾情于出版事业,为改变香港的“文化沙漠”形象,建设“文化绿洲”而不遗余力。在推动香港文化发展的同时,他亦带领天地图书公司加强与两岸三地的联繋,为推动世界华文出版事业的发展尽责出力。这是一个真正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重任的出版人。
【人物简介】
陈松龄先生,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1954年进入香港上海书局工作,曾于1972年创办著名时政刊物《广角镜》并任总编辑。1979年加入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继任公司董事长以来,他致力于推广文化出版事业,并注重加强与两岸三地的联系。在2005年第十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上,获颁由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家出版协会联名授予的雕刻有“华人世界,携手开拓”字样的金属飞马纪念品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