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格为基本特征。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带来变革的因素,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物;而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创造性仅仅意味着对于我们个人自身有一种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前者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将后者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我们所说的创新属于后者,即指开发人的可能性、自我潜在能力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合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讨论、比较、筛选出简便、合理的解法。这样,不仅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善于创新。从语文教学看,教师囿于教材甚至把教参当金科玉律,“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上没什么改变。肢解课文,掰开了,揉碎了,把教参的分析和老师的理解塞给学生,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近几年,如果看到语文课堂上热热闹闹,也多是局限于课文情节的提问,而且一般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是惟一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把原本十分有灵气的语文课变成了呆板公式化的形式。为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老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因此,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
  
  我们明确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即主动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求异性原则、愉快性学习及无批评原则。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基本的思维方法。2、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教学目的的确要紧紧围绕着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一节课堂的课堂教学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人格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创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渗透在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
  1、认识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正确认识学生是进行创新教学活动的前提。
  2、设计主体教案。教案的书写设计必须改革。要变教案为学案,进行双轨道设计,既要求有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又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既要求有教法,又要求有学法,教与学两条线浑然一体。
  3、教学目标具体化。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要求”代替目标的做法,结合教材特点,找准学生认知水平,挖掘创新能力训练的因素,把即时目标长远目标相结合,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相结合,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多种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服务。
  4、寓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格。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极为重要。当然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当,生动有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格。活动包含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艺术节、联欢会、小竞赛、小展览都是较好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育风格,为培养21世纪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理念的普及,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变革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涌现出的许多体现改革成果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就从这些课呈现的方式来看,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更多地为听课者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
期刊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课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政治教学事半功倍。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政治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政治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新课
期刊
随着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我校学生大部分是提前招生进来的,这部分学生入校时起点相对较低,文化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而职高数学的内容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作为职高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促进学生数学
期刊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新理念、新突破,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关注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关爱学生,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并体验现实 ,感悟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教法 思想品德 感知    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内容枯燥,方法呆板,气氛沉闷,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有“生命
期刊
在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本文就四方面能力培养阐述了一些想法。  从事历史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材的文字表述一般偏重于叙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也最有效,学习不仅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
期刊
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 就没有戏剧”, 舞台布景的形式美是舞台最直观的形式。雷勃曼说: “艺术的形式即生命的形式”, 舞台美术形式应在内容的制约下, 具有诗中有情, 画中有意, 似诗如画的艺术效果, 充分体现情感形式的描绘性表现。从这里可以看出, 舞台布景设计者是具有诗人气息的艺术家。舞台布景的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 德国戏剧家、导演布莱希特认为:“布景要有艺术的价值, 还要有个性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