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放松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为了升学率,语文教学陷于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战术之中,功利化、放弃化倾向使学生成为应试机器,文学教育呈现简单化、机械化甚至弱化的趋势。另外,社会道德品质的丧失,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异化,人们首先对高中语文教学发起冲击,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强化了工具性,排斥了人文性,有人甚至用“少慢差费”来概括高中语文教学。于是人们纷纷发出了“还我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要以立人为中心”、“语文课要上成‘人’课”的呐喊,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掀起了文学教育的巨浪。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等方面有不可低估、无法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教育也是无可否定的。但是,以此就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学教育,甚至否定语文学科的独立性,以为语文应从属于文学,则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涉及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何。
语文教学是一个母语的教学,它最早是因为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的言语交际行为,为了培养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而开设的。因此,从起源看,语文教学是语言运用教学,是致力于培养言语能力的教学。再加上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肩负着思想教育、思维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正如朱自清所说的那样:“语文学科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发展思想,涵育情感。”但语文毕竟姓“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教育是语文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也是语文学科自身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在文学中发挥到了极致。因此,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其丰富、优美、细腻、生动的语言中,受到特有的语言磨练。文学作品应该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推诿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是高中语文学的文学教育并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文学教育,虽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但其仍有基础工具性的特点。同是学习鲁迅的《祝福》,高中生主要是学习鲁迅先生用什么样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用什么的语言表达主题思想;而大学生则主要学习文章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前者着眼于语言的学习,后者则侧重于思想内涵的把握。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的一般属性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实例”,是训练语文技能的“情境”,其核心是“语言”。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从头到尾都致力于言语能力的提高,反对任何借口、任何形式的移位错位;但这绝不意味着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纯语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培训”。以语言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了解语言运用之妙,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就能在语言能力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的陶冶。正如刘国正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工具性发挥出来就是人文性。工具之论之所以主张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目的也就在于此。语文工具论的最终价值取向就是人文,语文是人文的工具。强调培养言语能力,化人文为我所有,它突出的正是大写的“人”字,这个人不仅具有认知能力、吸收能力,更具有批判能力、创造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一般意义上是作为语言教学的手段而存在的。语言教学不是纯工具教学,它满载着人文内容,为人文的获得提供了前提。叶圣陶曾说:“惟有对基本训练锲而不舍,熟而成习,接触文学才会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可见,作为语文教学两大重要内容的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文学教育是语言教学的手段,语言教学是文学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文学教育。
历史地看,文学教育从来不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遵循的是文章教育传统,而非文学教育传统;发展地看,文学教育也不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内容,处理信息是学习、工作须臾不能离开的任务。因此,具备迅速筛选、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是现实的合理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无法推卸的重任。而承载信息的主要是文章而非文学。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和应对时代的挑战,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而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就为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另外,面向高科技竞争的社会,学习科学的表达方式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单纯的文学教育是不能承担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的。
语文是综合体,语文教学具有多重任务,文学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更不能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重视文学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若将语文作为文学的附庸,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不可能全面实现的。单纯的文学教育与单纯的科学教育一样,将会造成理智的扭曲。尽管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应该大力提倡,踏实推进,但也不能以牺牲基础知识、实用语言教学为代价。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丢掉语文基础学科的本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对狭隘的文学教育,更不可用文学教育替代语文教学。语文应该是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的高度整合,两者应互相促进、相生相长。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等方面有不可低估、无法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教育也是无可否定的。但是,以此就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学教育,甚至否定语文学科的独立性,以为语文应从属于文学,则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涉及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何。
语文教学是一个母语的教学,它最早是因为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的言语交际行为,为了培养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而开设的。因此,从起源看,语文教学是语言运用教学,是致力于培养言语能力的教学。再加上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肩负着思想教育、思维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正如朱自清所说的那样:“语文学科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发展思想,涵育情感。”但语文毕竟姓“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教育是语文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也是语文学科自身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在文学中发挥到了极致。因此,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其丰富、优美、细腻、生动的语言中,受到特有的语言磨练。文学作品应该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推诿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是高中语文学的文学教育并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文学教育,虽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但其仍有基础工具性的特点。同是学习鲁迅的《祝福》,高中生主要是学习鲁迅先生用什么样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用什么的语言表达主题思想;而大学生则主要学习文章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前者着眼于语言的学习,后者则侧重于思想内涵的把握。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的一般属性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实例”,是训练语文技能的“情境”,其核心是“语言”。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从头到尾都致力于言语能力的提高,反对任何借口、任何形式的移位错位;但这绝不意味着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纯语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培训”。以语言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了解语言运用之妙,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就能在语言能力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的陶冶。正如刘国正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工具性发挥出来就是人文性。工具之论之所以主张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目的也就在于此。语文工具论的最终价值取向就是人文,语文是人文的工具。强调培养言语能力,化人文为我所有,它突出的正是大写的“人”字,这个人不仅具有认知能力、吸收能力,更具有批判能力、创造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一般意义上是作为语言教学的手段而存在的。语言教学不是纯工具教学,它满载着人文内容,为人文的获得提供了前提。叶圣陶曾说:“惟有对基本训练锲而不舍,熟而成习,接触文学才会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可见,作为语文教学两大重要内容的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文学教育是语言教学的手段,语言教学是文学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文学教育。
历史地看,文学教育从来不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遵循的是文章教育传统,而非文学教育传统;发展地看,文学教育也不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内容,处理信息是学习、工作须臾不能离开的任务。因此,具备迅速筛选、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是现实的合理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无法推卸的重任。而承载信息的主要是文章而非文学。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和应对时代的挑战,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而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就为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另外,面向高科技竞争的社会,学习科学的表达方式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单纯的文学教育是不能承担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的。
语文是综合体,语文教学具有多重任务,文学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更不能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重视文学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若将语文作为文学的附庸,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不可能全面实现的。单纯的文学教育与单纯的科学教育一样,将会造成理智的扭曲。尽管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应该大力提倡,踏实推进,但也不能以牺牲基础知识、实用语言教学为代价。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丢掉语文基础学科的本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对狭隘的文学教育,更不可用文学教育替代语文教学。语文应该是语言教学和文学教育的高度整合,两者应互相促进、相生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