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良好的课堂对话应该是精神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视界的拓展、新知的创生,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对话。但是在现实课堂中,仍存在相当多的围绕显性知识的浅层对话、学生一直受教师牵引的被动对话,缺乏追问与拓展的封闭对话,这与课堂对话的本质要求是相违背的。我认为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鼎质,让学生的思维发出声音,成为课堂对话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