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氵勇的作品被同行归入当代艺术,但他坚持认为这是水墨绘画,不过这种水墨又不是传统的中国画。中国画是很讲究笔意、墨意的,而周氵勇的画则是“反笔墨”的,画面将传统中国画中线与墨的文学性与趣味性全部去掉,用平面化的方法对笔与墨进行理性处理,从而使画面能非常有效地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对应大众的视觉习惯。
梅兰竹菊这类古代文人钟情的中国画元素通通不在周氵勇眼里,政治正确的宏大题材也不是周氵勇的喜好,古代的高雅与政治的崇高离当下生活太遥远,于是周氵勇选择了在生活的细节处着笔。在教导儿子不要吃那么多炸鸡后,他创作了《鸡里有激素,要少吃》,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后,他创作了《父母不知道我们同居》看到了隆胸整形的新闻后,创作了《隆胸》和《美胸图》。在周氵勇的波普年画中,观者看到的都是自己“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
无论是水墨语言上的“离经叛道”,还是创作题材上的大胆创新,周氵勇的这些尝试都离不开上世纪80年代的成长环境。在那个喊出了“一无所有”的启蒙年代,周氵勇跟很多同代人一样,走上了去传统化、去政治化的“现代化”探索,大量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养分,开始水墨艺术现代化的探索。不过,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找不到正确的路。周氵勇觉得,以一种“试错”的心态开始多种的尝试,心里就会平衡很多。在不断“试错”中,周氵勇没有给自己定下既定的风格。
在2000年后的10年里面,周氵勇相对稳定地尝试把中国传统年画和西方波普艺术结合起来,创作出波普年画。而最近,他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尝试,用国画的线描、古代小说插图的方式,关注当下社会话题。
在当代艺术圈子里面,周氵勇坚持自己正在从事的水墨绘画,而对于来自传统国画圈子的非议声,周氵勇也不屑一顾。充满个性的周氵勇在两者之间,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因为他坚持,“美术史不会为重复的人撰写,只会记录那些对前人作出颠覆的思想和作品。”
艺术问答
T=《风尚周报》
Z=周湧
抱着“试错”的心态不断尝试
T:为了清晰表达主题和水墨语言,你在线和墨的处理上有很多尝试,积累了自己的方式。这是一种有目的的努力,还是无目的的探索?
Z:我读书时学的国画知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国画知识,另一部分是1949年建国之后融合政治文化的国画知识。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化热的年代,一个启蒙的时代,大家都非常向往“现代化”,不知不觉就开始否定以往常用的、所信仰的东西。很多画家就开始去政治化、去中国化,所谓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当时很多画家把眼光放到西方的现代艺术。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创造一种既不同于古代传统的也不同政治现实主义的水墨画。我开始大量的实验,希望找到一种全新的水墨画思路和语言。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始终抱着一种“试错”的心态,不管它成功不成功,都给后面的人提供一个参照。所以在创作中,我试过很多种方式,没有一种固定的风格和语言。我试过西方的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以及中国传统的神秘主义和民间艺术。我用三五年做这一种风格,再用三五年做另外一种风格。最终目的是要找到一种新的水墨语言,表现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T:在你不断的“试错”中,有没有找到一条接近于“对”的路子?
Z:我的“试错”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八九十年代的,那时的风格比较多变,然后到了2000年后是较为稳定的10年。最近的三年时间里面,我又作了别的尝试,就是以传统的线描、木板年画表现当下的题材。“试错”不能找到绝对正确的路,只能找到接近于正确的路。
T:你创作结合了传统技法和西方的艺术方式,这也是现在很多画家所考虑的方向,在你经历过尝试并开始有效进行这样的创作后,觉得效果如何?
Z:2000年后我就开始用传统年画与西方的波普艺术结合起来。民间年画是大众的老百姓的艺术,而西方的波普艺术也是大众性的,它们都具有平民精神。
那时我追求的是简洁、直白、直接,在技法上尽量平面化。传统的中国画线条要一波三折,讲究墨分五色。我把这些都去掉了,我把传统中国画中书法线条的文学性、叙事性、情感性暂时先去掉,用很理性的点连成线,理性地使用这些墨,整体表现比较冷。
我在思考用一种跟传统的用笔用墨完全相反的方式来演绎中国画,即很冷的、很理性的方式,一种新的笔墨法。
T:但也有人对你这种笔墨手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方式破坏了毛笔线条的天然流畅,没有了传统的筋骨。你怎么看?
Z:这种批评我也听过。我作品的线不是书写性的,我跟画传统中国画的画家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线条、传统的笔墨,但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考虑的是新的水墨语言方式,这才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做的。而且我的名利场不是在国画圈里面,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当代水墨的展览中展出。所以这些批评跟我不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
T:你的很多作品都很通俗,如《鸡里有激素,要少吃》《多种树,空气好》《是法官大还是主席大》《我想去隆胸》和《父母不知道我们同居》。这些题材的选择就是为了迎合大众阅读乐趣吗?还是说你自己有区别于大众观点的另外的看法?
Z:以前的创作都是宏大主题、宏大叙事,现在大家都反这些了,更追求个人化、日常化的艺术表达。
我的作品用最普通的、大家最日常的东西,通过一种有趣的画面表现出来。我有很多很标语性的作品,比如我儿子的同学很多吃肯德基麦当劳吃得胖胖的,我就将教育小孩的这些语言如“鸡里有激素,要少吃”写在画面上,很生活化的用语。 当时我着重水墨语言的直接性,所以我那时的画面相对来讲比较简洁。比如有一幅作品《我要去隆胸》,这是很多女孩子会谈论的东西,我就用了一些招贴画和插图的方式来表现。这里没有传统水墨画的技法难度。那时的作品更多是考虑观念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技法简单了些。
T:对于传统与现代,东方跟西方争论,你现在的看法跟八九十年代相比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Z:上世纪80年代,传统是现代的对立面。要搞现代化,必须要批判传统、打烂传统,那是80年代的一个特点。批判性、反叛性是第一位。后来大家发现这是一种趋势,都开始争当改革者。
2000年以后有大的变化,就是当代艺术思潮的引入。当代文化强调多元。
落实到我的创作思路上,传统不再是对立面,传统成为一种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外国的也好,中国的也好,社会主义的也好,资本主义的也好,表现主义也好,立体派也好,大家不再是用新和旧,用现代和传统这种对立的观点来看待,而是以一种很包容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多元的文化资源。
T:你最近的作品中,是否有体现这种包容性、多元性?
Z:比如说我最近创作了长卷《美胸图》,我把隆胸这个当下热门的话题,以传统的线描、民间年画、明清时期小说插画的形式来展现,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呈现当下生活的内容。
T:在你的绘画中,审美比较特别,而画家一般会以专业的角度来判断女性的美的标准,你的标准是什么?
Z: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喜欢画女性,我的作品中有女性题材,就像《美胸图》。虽然是有女性,但是我并不是为了表达女性的美,而是为了表现这个时代的特点,在需要用到女性时我才放上去。总的来说,在我的作品中关注社会意义大于女性的美。
T:你认为一个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艺术上的成功?如果不是,市场和艺术的取向为何会有分歧?
Z:以前我们认为艺术好了就是好作品。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还要加上了资本因素。光是艺术做得好还不行,还必须在市场上能成功才算是好。
我自己在做作品的时候,首考先虑的是艺术性,首先我要保证作品是好的艺术,希望在美术史上有意义。如果这个作品出来后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是很高兴的。当然适当地考虑市场因素也是可以的,但是要分主次。
生活问答
在家听老婆的,在单位听领导的,在街上听警察的
《风尚周报》:你最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
周湧:喜欢简单的生活,上课、画画、写文章、看球。在家听老婆的、在单位听领导的、在街上听警察的。
《风尚周报》:你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周湧:我是用试错的态度去搞艺术,做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实验,积累的经验多一些,所以我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的图像参照,尽量缩短他探索的时间。我可以提供给学生我自己画法以外的知识。有些老师作品风格单一,只能把他自己的画法教给学生,结果学生画出来的东西跟老师一模一样。
《风尚周报》:你最欣赏的艺术家是谁?
周湧:不同阶段我会欣赏不同的艺术家,从他们作品中汲取一些东西。有一些艺术家的风格是固定的,从头到尾都是一种风格,他可能会有一个最欣赏的艺术家。但是像我这样的,很少集中在某一个艺术家身上。太容易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也是一个缺点。有时候需要对兴趣做减法。
《风尚周报》:那除了在绘画领域,你有没有比较欣赏的其他人或事?
周湧:欣赏的电影是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风尚周报》:你还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吗?
周湧:我喜欢看球,以前自己也踢过。最喜欢马拉多纳,还有齐达内和巴洛特利。喜欢看他们踢球的艺术,还有看他们如何去改变格局。
梅兰竹菊这类古代文人钟情的中国画元素通通不在周氵勇眼里,政治正确的宏大题材也不是周氵勇的喜好,古代的高雅与政治的崇高离当下生活太遥远,于是周氵勇选择了在生活的细节处着笔。在教导儿子不要吃那么多炸鸡后,他创作了《鸡里有激素,要少吃》,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后,他创作了《父母不知道我们同居》看到了隆胸整形的新闻后,创作了《隆胸》和《美胸图》。在周氵勇的波普年画中,观者看到的都是自己“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
无论是水墨语言上的“离经叛道”,还是创作题材上的大胆创新,周氵勇的这些尝试都离不开上世纪80年代的成长环境。在那个喊出了“一无所有”的启蒙年代,周氵勇跟很多同代人一样,走上了去传统化、去政治化的“现代化”探索,大量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养分,开始水墨艺术现代化的探索。不过,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找不到正确的路。周氵勇觉得,以一种“试错”的心态开始多种的尝试,心里就会平衡很多。在不断“试错”中,周氵勇没有给自己定下既定的风格。
在2000年后的10年里面,周氵勇相对稳定地尝试把中国传统年画和西方波普艺术结合起来,创作出波普年画。而最近,他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尝试,用国画的线描、古代小说插图的方式,关注当下社会话题。
在当代艺术圈子里面,周氵勇坚持自己正在从事的水墨绘画,而对于来自传统国画圈子的非议声,周氵勇也不屑一顾。充满个性的周氵勇在两者之间,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因为他坚持,“美术史不会为重复的人撰写,只会记录那些对前人作出颠覆的思想和作品。”
艺术问答
T=《风尚周报》
Z=周湧
抱着“试错”的心态不断尝试
T:为了清晰表达主题和水墨语言,你在线和墨的处理上有很多尝试,积累了自己的方式。这是一种有目的的努力,还是无目的的探索?
Z:我读书时学的国画知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国画知识,另一部分是1949年建国之后融合政治文化的国画知识。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化热的年代,一个启蒙的时代,大家都非常向往“现代化”,不知不觉就开始否定以往常用的、所信仰的东西。很多画家就开始去政治化、去中国化,所谓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当时很多画家把眼光放到西方的现代艺术。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创造一种既不同于古代传统的也不同政治现实主义的水墨画。我开始大量的实验,希望找到一种全新的水墨画思路和语言。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始终抱着一种“试错”的心态,不管它成功不成功,都给后面的人提供一个参照。所以在创作中,我试过很多种方式,没有一种固定的风格和语言。我试过西方的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以及中国传统的神秘主义和民间艺术。我用三五年做这一种风格,再用三五年做另外一种风格。最终目的是要找到一种新的水墨语言,表现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T:在你不断的“试错”中,有没有找到一条接近于“对”的路子?
Z:我的“试错”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八九十年代的,那时的风格比较多变,然后到了2000年后是较为稳定的10年。最近的三年时间里面,我又作了别的尝试,就是以传统的线描、木板年画表现当下的题材。“试错”不能找到绝对正确的路,只能找到接近于正确的路。
T:你创作结合了传统技法和西方的艺术方式,这也是现在很多画家所考虑的方向,在你经历过尝试并开始有效进行这样的创作后,觉得效果如何?
Z:2000年后我就开始用传统年画与西方的波普艺术结合起来。民间年画是大众的老百姓的艺术,而西方的波普艺术也是大众性的,它们都具有平民精神。
那时我追求的是简洁、直白、直接,在技法上尽量平面化。传统的中国画线条要一波三折,讲究墨分五色。我把这些都去掉了,我把传统中国画中书法线条的文学性、叙事性、情感性暂时先去掉,用很理性的点连成线,理性地使用这些墨,整体表现比较冷。
我在思考用一种跟传统的用笔用墨完全相反的方式来演绎中国画,即很冷的、很理性的方式,一种新的笔墨法。
T:但也有人对你这种笔墨手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方式破坏了毛笔线条的天然流畅,没有了传统的筋骨。你怎么看?
Z:这种批评我也听过。我作品的线不是书写性的,我跟画传统中国画的画家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线条、传统的笔墨,但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考虑的是新的水墨语言方式,这才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做的。而且我的名利场不是在国画圈里面,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当代水墨的展览中展出。所以这些批评跟我不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
T:你的很多作品都很通俗,如《鸡里有激素,要少吃》《多种树,空气好》《是法官大还是主席大》《我想去隆胸》和《父母不知道我们同居》。这些题材的选择就是为了迎合大众阅读乐趣吗?还是说你自己有区别于大众观点的另外的看法?
Z:以前的创作都是宏大主题、宏大叙事,现在大家都反这些了,更追求个人化、日常化的艺术表达。
我的作品用最普通的、大家最日常的东西,通过一种有趣的画面表现出来。我有很多很标语性的作品,比如我儿子的同学很多吃肯德基麦当劳吃得胖胖的,我就将教育小孩的这些语言如“鸡里有激素,要少吃”写在画面上,很生活化的用语。 当时我着重水墨语言的直接性,所以我那时的画面相对来讲比较简洁。比如有一幅作品《我要去隆胸》,这是很多女孩子会谈论的东西,我就用了一些招贴画和插图的方式来表现。这里没有传统水墨画的技法难度。那时的作品更多是考虑观念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技法简单了些。
T:对于传统与现代,东方跟西方争论,你现在的看法跟八九十年代相比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Z:上世纪80年代,传统是现代的对立面。要搞现代化,必须要批判传统、打烂传统,那是80年代的一个特点。批判性、反叛性是第一位。后来大家发现这是一种趋势,都开始争当改革者。
2000年以后有大的变化,就是当代艺术思潮的引入。当代文化强调多元。
落实到我的创作思路上,传统不再是对立面,传统成为一种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外国的也好,中国的也好,社会主义的也好,资本主义的也好,表现主义也好,立体派也好,大家不再是用新和旧,用现代和传统这种对立的观点来看待,而是以一种很包容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多元的文化资源。
T:你最近的作品中,是否有体现这种包容性、多元性?
Z:比如说我最近创作了长卷《美胸图》,我把隆胸这个当下热门的话题,以传统的线描、民间年画、明清时期小说插画的形式来展现,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呈现当下生活的内容。
T:在你的绘画中,审美比较特别,而画家一般会以专业的角度来判断女性的美的标准,你的标准是什么?
Z: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喜欢画女性,我的作品中有女性题材,就像《美胸图》。虽然是有女性,但是我并不是为了表达女性的美,而是为了表现这个时代的特点,在需要用到女性时我才放上去。总的来说,在我的作品中关注社会意义大于女性的美。
T:你认为一个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艺术上的成功?如果不是,市场和艺术的取向为何会有分歧?
Z:以前我们认为艺术好了就是好作品。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还要加上了资本因素。光是艺术做得好还不行,还必须在市场上能成功才算是好。
我自己在做作品的时候,首考先虑的是艺术性,首先我要保证作品是好的艺术,希望在美术史上有意义。如果这个作品出来后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是很高兴的。当然适当地考虑市场因素也是可以的,但是要分主次。
生活问答
在家听老婆的,在单位听领导的,在街上听警察的
《风尚周报》:你最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
周湧:喜欢简单的生活,上课、画画、写文章、看球。在家听老婆的、在单位听领导的、在街上听警察的。
《风尚周报》:你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周湧:我是用试错的态度去搞艺术,做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实验,积累的经验多一些,所以我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的图像参照,尽量缩短他探索的时间。我可以提供给学生我自己画法以外的知识。有些老师作品风格单一,只能把他自己的画法教给学生,结果学生画出来的东西跟老师一模一样。
《风尚周报》:你最欣赏的艺术家是谁?
周湧:不同阶段我会欣赏不同的艺术家,从他们作品中汲取一些东西。有一些艺术家的风格是固定的,从头到尾都是一种风格,他可能会有一个最欣赏的艺术家。但是像我这样的,很少集中在某一个艺术家身上。太容易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也是一个缺点。有时候需要对兴趣做减法。
《风尚周报》:那除了在绘画领域,你有没有比较欣赏的其他人或事?
周湧:欣赏的电影是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风尚周报》:你还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吗?
周湧:我喜欢看球,以前自己也踢过。最喜欢马拉多纳,还有齐达内和巴洛特利。喜欢看他们踢球的艺术,还有看他们如何去改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