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农村留守初中生无法学好历史学科,一方面在于学校教育缺位,不重视历史副科教学的影响力,对知识教授缺乏耐心和正确对策,一方面在于学生家庭缺位,家长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关照不到位。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有关农村留守学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并思考如何提高该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农村留守学生;影响因素;有效性策略
留守初中生是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占比比例非常之大,他们的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在儿童最关键的初中学习阶段不能尽到家长的家庭义务与责任。所以对这一群体来说,完成学校学业就变得更加困难。
一、 农村留守生初中历史学习困难的成因简析
初中历史是副科,再加之农村留守生数量居多,种种原因导致历史课程在农村中学中的推进困难。
(一) 家庭教育的缺位
留守初中生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能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少之甚少,所以他们长期对家庭生活处于不满状态。而有些留守初中生由于要承担起父母不在以后家庭的责任,所以可能平时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心情学习。或者说留守初中生的大量精力被转移,其性格特点、技能习得方向与心理素质都因为家庭教育的缺位而发生变化,所以说学校中教师会发现留守儿童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是非常之少的,性格的孤僻与心理的叛逆也让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二) 学校教育的缺位
传统农村中学教育并不重视历史这门副科,虽然当前农村中小学也大谈减负,但减掉的不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历史、地理、政治这样的副科的教学比重,最终的结果是语数外比重大幅度增加,副科比例大幅度减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没有减轻,反而在增加。农村留守中学生本来就无心学习,而学校还同时教育学生如此看待历史副科,同时历史考试是开卷考试,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历史学科在农村中学中是不受待见的,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缺失还是学校教育缺失,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实际行为与思想精神方面都是存在较大缺陷的,这些使得他们对于历史这门副科重视不起来,再加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让他们打不起兴趣学习历史。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注重学科素质化教育,所以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必须思考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想办法帮助留守初中生学好历史。
二、 农村留守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农村留守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多方面思考有效性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摆脱、忘记自己的身份,以正常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学习历史,下文也给出了两点正确的教学策略。
(一) 明确历史学习目标、认知历史学习应用价值
农村中小学教育功利主义色彩严重,所以对历史副科教育极其不重视,这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初中生的心智,导致他们无法明确历史学习目标,也无法认知历史学科的实用价值。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尝试改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中考机会,而是帮助学生争取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对于留守初中生而言,他们由于缺乏教育家庭这一块导致自身人格缺失,难以在历史学习中摆正心态,所以教师必须在历史教学中首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甚至世界观。比如教师就可通过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来渲染课堂氛围,指引学生认知并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美好,进而实现人文价值观培育,为留守初中生端正学习及生活心态,摆脱父母教育缺失的现实困境。
(二) 建立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指出:“学校里最重要的教育缺失是爱与自尊。”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他们所缺乏的正是爱与自尊。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正性,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要首先做到公正,爱护并尊重学生,尽量少的惩罚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的一大任务自然是激发学生学习,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如此才能逐渐培养留守初中生相对独立的人格,保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具体到教学方法实施方面,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到尊重留守初中生的个体差异,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但各自家庭状况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对他们个体差异的尊重。比如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并谈谈自己所喜欢、所向往的生活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自由性与开放性,让学生完全放开投入到有关历史内容的讨论当中,进而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充实性与完整性。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处处关照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自己则作为主导负责引领,二者不但不矛盾,还能营造出一种相对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体会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爱与尊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还应该尝试改变教法。比如说可以优化学生的记忆方式,循序渐进的传授历史知识内容,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教学中,教师就教授学生如何巧妙记忆“战国七雄”,比如说“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一句打油诗朗朗上口且简单好记,不但让学生记住了战国七雄的名字还记住了他们所处的位置,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也有一定好处。
三、 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农村留守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推进存在一定难度,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留守生本身的心理状态与兴趣一直,一改传统历史教学单一乏味的实际状况,从尊重学生人格开始,调节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完美渗透。
参考文獻:
[1]游美云.农村初中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陆水.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基于学校管理的视角[D].广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冯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望谟县纳夜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农村留守学生;影响因素;有效性策略
留守初中生是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占比比例非常之大,他们的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在儿童最关键的初中学习阶段不能尽到家长的家庭义务与责任。所以对这一群体来说,完成学校学业就变得更加困难。
一、 农村留守生初中历史学习困难的成因简析
初中历史是副科,再加之农村留守生数量居多,种种原因导致历史课程在农村中学中的推进困难。
(一) 家庭教育的缺位
留守初中生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能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少之甚少,所以他们长期对家庭生活处于不满状态。而有些留守初中生由于要承担起父母不在以后家庭的责任,所以可能平时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心情学习。或者说留守初中生的大量精力被转移,其性格特点、技能习得方向与心理素质都因为家庭教育的缺位而发生变化,所以说学校中教师会发现留守儿童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是非常之少的,性格的孤僻与心理的叛逆也让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二) 学校教育的缺位
传统农村中学教育并不重视历史这门副科,虽然当前农村中小学也大谈减负,但减掉的不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历史、地理、政治这样的副科的教学比重,最终的结果是语数外比重大幅度增加,副科比例大幅度减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没有减轻,反而在增加。农村留守中学生本来就无心学习,而学校还同时教育学生如此看待历史副科,同时历史考试是开卷考试,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历史学科在农村中学中是不受待见的,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缺失还是学校教育缺失,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实际行为与思想精神方面都是存在较大缺陷的,这些使得他们对于历史这门副科重视不起来,再加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让他们打不起兴趣学习历史。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注重学科素质化教育,所以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必须思考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想办法帮助留守初中生学好历史。
二、 农村留守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农村留守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多方面思考有效性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摆脱、忘记自己的身份,以正常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学习历史,下文也给出了两点正确的教学策略。
(一) 明确历史学习目标、认知历史学习应用价值
农村中小学教育功利主义色彩严重,所以对历史副科教育极其不重视,这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初中生的心智,导致他们无法明确历史学习目标,也无法认知历史学科的实用价值。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尝试改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中考机会,而是帮助学生争取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对于留守初中生而言,他们由于缺乏教育家庭这一块导致自身人格缺失,难以在历史学习中摆正心态,所以教师必须在历史教学中首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甚至世界观。比如教师就可通过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来渲染课堂氛围,指引学生认知并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美好,进而实现人文价值观培育,为留守初中生端正学习及生活心态,摆脱父母教育缺失的现实困境。
(二) 建立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指出:“学校里最重要的教育缺失是爱与自尊。”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他们所缺乏的正是爱与自尊。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正性,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要首先做到公正,爱护并尊重学生,尽量少的惩罚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的一大任务自然是激发学生学习,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如此才能逐渐培养留守初中生相对独立的人格,保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具体到教学方法实施方面,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到尊重留守初中生的个体差异,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但各自家庭状况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对他们个体差异的尊重。比如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并谈谈自己所喜欢、所向往的生活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自由性与开放性,让学生完全放开投入到有关历史内容的讨论当中,进而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充实性与完整性。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处处关照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自己则作为主导负责引领,二者不但不矛盾,还能营造出一种相对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体会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爱与尊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还应该尝试改变教法。比如说可以优化学生的记忆方式,循序渐进的传授历史知识内容,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教学中,教师就教授学生如何巧妙记忆“战国七雄”,比如说“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一句打油诗朗朗上口且简单好记,不但让学生记住了战国七雄的名字还记住了他们所处的位置,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也有一定好处。
三、 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农村留守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推进存在一定难度,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留守生本身的心理状态与兴趣一直,一改传统历史教学单一乏味的实际状况,从尊重学生人格开始,调节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完美渗透。
参考文獻:
[1]游美云.农村初中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陆水.广西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基于学校管理的视角[D].广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冯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望谟县纳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