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日语教学的模式仍有待完善,强化对高职院校日语办学定位、教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日语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而良好的听力是人才必备的技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日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日语听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引言
对于缺少日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听是他们获取日语知识和地道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电话、电视、电脑等的广泛使用,使得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了。因此,在日语学习当中要更加重视听力能力的培养。
1 目前在高职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大纲中课时设置不合理
在笔者所在学院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上,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语初级听力教程》的教学大纲,给“日语听力”课程每学期仅仅安排了32学时(每周2学时),与“基础日语”精读课程的160学时(每周10学时)相比,听力在日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非常渺小。由于课时少,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听教材上的内容,而没有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原版音声资料的环境,缺少培养学生语感的机会。
1.2 日语听力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高职日语听力教学中,每周最多只有四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让学生先听录音,说出答案,如有错误进行分析讲解。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固定模式:听录音——给出答案——关键部分分析——给出原文,师生的互动也仅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聽说结合不够
传统的听力教学,偏向于“听”,而忽视了“听”与“说”是一体的。众所周知,听与说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中最难把握的技能。看似听力训练,实際上是弱化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授课内容基本听懂了,但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却只能用简单的词汇来回答,虽然简单的回答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听力状况,但仅仅知道懂还是不懂,根本无法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交流,即所谓的“哑巴式日语”。这样的日语是不受欢迎的,也不是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
2 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改革建议
2.1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丰富教学手段
2.1.1 变单纯理论教学为理、实相结合教学
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对于就业至关重要。教学模式上,变单纯理论教学为理、实相结合教学,通过大量实训环节,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具备岗位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理、实相结合教学的内容和技能训练越接近行业和企业需求,学生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认可。通过参与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了解工作岗位实际状况,熟悉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委派、分工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些优秀的品质,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以至将来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发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收听最新的新闻,收看实时报道,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语言,通过反复听力练习、语音模仿、背诵记忆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设计出不同场景,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若学生无法按要求做出合适表达,多媒体教学可模拟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观看日语纪录片、动画片等,然后就观看内容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一般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单靠每周4课时的听力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看些动漫或日剧,可以带着字幕看,其中有些简单的,学生能听懂就会有成就感,然后第二遍、第三遍,根据自身情况增加遍数,直到不看字幕听懂为止。当然教师每半个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会话表演,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听电台日语新闻,鼓励学生多与外教交流,积极参加中日文化节等活动,这都是鲜活的日语听力练习阵地。
2.3 教学效果的考核形式要多种多样
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每个月的月末。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随时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方法可以是听录音选答案,也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还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或看到的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多种考核形式可以考察到学生听力、口语及概述等全方位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在,日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听力课堂上实现“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灵活处理和挖掘教材、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听力教学的高效方法;要以改善日语听力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优化日语听力教学,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芳.应用型本科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53-156.
[2] 陈晓敏.高职日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探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6,20:285-286+288.
[3] 王峥凤.高职日语听力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时代农机,2016,08:98-99.
[关键词]高职;日语听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引言
对于缺少日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听是他们获取日语知识和地道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电话、电视、电脑等的广泛使用,使得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了。因此,在日语学习当中要更加重视听力能力的培养。
1 目前在高职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大纲中课时设置不合理
在笔者所在学院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上,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语初级听力教程》的教学大纲,给“日语听力”课程每学期仅仅安排了32学时(每周2学时),与“基础日语”精读课程的160学时(每周10学时)相比,听力在日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非常渺小。由于课时少,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听教材上的内容,而没有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原版音声资料的环境,缺少培养学生语感的机会。
1.2 日语听力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高职日语听力教学中,每周最多只有四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让学生先听录音,说出答案,如有错误进行分析讲解。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固定模式:听录音——给出答案——关键部分分析——给出原文,师生的互动也仅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聽说结合不够
传统的听力教学,偏向于“听”,而忽视了“听”与“说”是一体的。众所周知,听与说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中最难把握的技能。看似听力训练,实際上是弱化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授课内容基本听懂了,但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却只能用简单的词汇来回答,虽然简单的回答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听力状况,但仅仅知道懂还是不懂,根本无法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交流,即所谓的“哑巴式日语”。这样的日语是不受欢迎的,也不是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
2 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改革建议
2.1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丰富教学手段
2.1.1 变单纯理论教学为理、实相结合教学
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对于就业至关重要。教学模式上,变单纯理论教学为理、实相结合教学,通过大量实训环节,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具备岗位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理、实相结合教学的内容和技能训练越接近行业和企业需求,学生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认可。通过参与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了解工作岗位实际状况,熟悉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委派、分工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些优秀的品质,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以至将来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发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收听最新的新闻,收看实时报道,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语言,通过反复听力练习、语音模仿、背诵记忆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设计出不同场景,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若学生无法按要求做出合适表达,多媒体教学可模拟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观看日语纪录片、动画片等,然后就观看内容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一般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单靠每周4课时的听力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看些动漫或日剧,可以带着字幕看,其中有些简单的,学生能听懂就会有成就感,然后第二遍、第三遍,根据自身情况增加遍数,直到不看字幕听懂为止。当然教师每半个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会话表演,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听电台日语新闻,鼓励学生多与外教交流,积极参加中日文化节等活动,这都是鲜活的日语听力练习阵地。
2.3 教学效果的考核形式要多种多样
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每个月的月末。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随时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方法可以是听录音选答案,也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还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或看到的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多种考核形式可以考察到学生听力、口语及概述等全方位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在,日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听力课堂上实现“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灵活处理和挖掘教材、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听力教学的高效方法;要以改善日语听力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优化日语听力教学,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芳.应用型本科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53-156.
[2] 陈晓敏.高职日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探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6,20:285-286+288.
[3] 王峥凤.高职日语听力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时代农机,2016,0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