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一位并不著名的台湾女诗人冯青的作品,题目叫《最好回苏州去》:“午夜,什么才能解渴呢?最好回苏州去,骑匹小毛驴,不要带书僮,七拐八拐地走进青石弄堂……”读的是岛上的原版,觉得这样的诗确实适宜以繁体字竖排,最好印在泛黄的毛边纸上,线装,不标价,内部交流。又觉得作者大可不必多写,仅这题目就是一首诗了。纽约有家华人办的诗刊叫《一行》,真正的好诗(或好诗的核心)常常只有一行。有时候写出一行詩要耗费一生。
冯青祖籍江苏武进,难怪她总想回苏州呢,只是这漫长的一步至少要横跨台湾海峡。想象苏州无异于望梅止渴,在寻根的岛民们心目中,苏州简直是个代名词,它象征着古典的中国。石拱桥,乌篷船,月亮门,对联与戏曲,折扇与瓷器,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离我们最近的也要算戴望舒的雨巷了,只是在屋檐下行走,你再也找不见半个世纪前的那把伞了。
虎丘还是虎丘,塔有点斜,运河还是有点脏。临水的雕花木窗封闭住一个个老故事。社戏台下的青石板埠头依旧有妇女捶洗衣物。枫桥夜泊还做着唐朝的梦。私家园林还是那么精巧且干净。这构成我们视觉中的苏州。说来说去,苏州还是老样子,仿佛一百年不变。根据中国人的说法,苏州是天堂的一半,而“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尘世中的我辈有什么理由苛求苏州的变化呢——仅仅因为人类在这座城市面前加倍显得匆促且易老吗?
记得一进拙政园,发现亭台楼阁虽重新油漆过,并未改换古朴的氛围,假山石依旧瘦骨嶙峋,曲桥与回廊还是游人如织,甚至水池里饲养的红鱼还是那般小巧且熟悉,不超过人的巴掌,仿佛经历这么多朝代并未长大,仿佛还是十多年前我亲眼目睹的那一群。只是此时此刻我投映在水面的身影,风尘仆仆且憔悴,再也找不回往昔那少年郎的清纯了。心境会老,苏州却是一面不老的镜子。或许我们永远站在岸上,站在岁月的岸上观察苏州,观察流水的苏州,鱼戏莲叶间……
接近姑苏,像呼吸梳过美女的云鬓,让人心软,让人忍不住提笔临摹一段《爱眉小札》……
陪同写诗的女孩逛数不清的丝绸店,那里面旗帜般悬挂的真丝围巾与衣饰最能使女孩子乐不思蜀,她每相中一条便下意识地用手去抚摸,以鉴别质料的优劣。那细腻的动作,简直令我怀疑:她是在用触觉感受苏州,感受苏州沧桑的纹路与脉络,她在和苏州肌肤相亲。这里毕竟是丝绸之路的源头,全世界都曾经爱抚苏州。苏州的丝绸天下无敌,手感很好,既凉爽又滑润。
此刻苏州就在我的掌心。纸上的苏州风吹不倒。苏州,刻在竹简上的古老情书,与我青梅竹马的永远的新娘,马灯、橹、水草、鱼和米、民间歌谣、美女学校、蚕头燕尾的隶书、梁祝蝴蝶、手抄本、芭蕉扇的美丽的化身。我像盲人一样焦灼地抚摸一指之遥的苏州,千里之外的苏州。刺绣的苏州是我一生摸不透也摸不够的象形文字。
抚摸苏州的历史就等于抚摸古典的中国,抚摸人面桃花,就等于抚摸一种文化,我终于寻找到最痴迷、最恰切的亲近方式……
冯青祖籍江苏武进,难怪她总想回苏州呢,只是这漫长的一步至少要横跨台湾海峡。想象苏州无异于望梅止渴,在寻根的岛民们心目中,苏州简直是个代名词,它象征着古典的中国。石拱桥,乌篷船,月亮门,对联与戏曲,折扇与瓷器,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离我们最近的也要算戴望舒的雨巷了,只是在屋檐下行走,你再也找不见半个世纪前的那把伞了。
虎丘还是虎丘,塔有点斜,运河还是有点脏。临水的雕花木窗封闭住一个个老故事。社戏台下的青石板埠头依旧有妇女捶洗衣物。枫桥夜泊还做着唐朝的梦。私家园林还是那么精巧且干净。这构成我们视觉中的苏州。说来说去,苏州还是老样子,仿佛一百年不变。根据中国人的说法,苏州是天堂的一半,而“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尘世中的我辈有什么理由苛求苏州的变化呢——仅仅因为人类在这座城市面前加倍显得匆促且易老吗?
记得一进拙政园,发现亭台楼阁虽重新油漆过,并未改换古朴的氛围,假山石依旧瘦骨嶙峋,曲桥与回廊还是游人如织,甚至水池里饲养的红鱼还是那般小巧且熟悉,不超过人的巴掌,仿佛经历这么多朝代并未长大,仿佛还是十多年前我亲眼目睹的那一群。只是此时此刻我投映在水面的身影,风尘仆仆且憔悴,再也找不回往昔那少年郎的清纯了。心境会老,苏州却是一面不老的镜子。或许我们永远站在岸上,站在岁月的岸上观察苏州,观察流水的苏州,鱼戏莲叶间……
接近姑苏,像呼吸梳过美女的云鬓,让人心软,让人忍不住提笔临摹一段《爱眉小札》……
陪同写诗的女孩逛数不清的丝绸店,那里面旗帜般悬挂的真丝围巾与衣饰最能使女孩子乐不思蜀,她每相中一条便下意识地用手去抚摸,以鉴别质料的优劣。那细腻的动作,简直令我怀疑:她是在用触觉感受苏州,感受苏州沧桑的纹路与脉络,她在和苏州肌肤相亲。这里毕竟是丝绸之路的源头,全世界都曾经爱抚苏州。苏州的丝绸天下无敌,手感很好,既凉爽又滑润。
此刻苏州就在我的掌心。纸上的苏州风吹不倒。苏州,刻在竹简上的古老情书,与我青梅竹马的永远的新娘,马灯、橹、水草、鱼和米、民间歌谣、美女学校、蚕头燕尾的隶书、梁祝蝴蝶、手抄本、芭蕉扇的美丽的化身。我像盲人一样焦灼地抚摸一指之遥的苏州,千里之外的苏州。刺绣的苏州是我一生摸不透也摸不够的象形文字。
抚摸苏州的历史就等于抚摸古典的中国,抚摸人面桃花,就等于抚摸一种文化,我终于寻找到最痴迷、最恰切的亲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