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受到阅读广度、报刊接触、社会见闻、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知识广度、现代意识深度、现代生活细节等多方面都相对较少甚至缺乏的局限性,所以作文教学难度相对大得多,学生作文兴趣也差得多。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长期困扰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经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和实践反思,我总结出了小学生作文教学激趣十法,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激趣法;观察
一、 观察思考激趣法
教会学生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小学生每看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产生了观察的契机。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城市繁华,可供观察的事物很多;农村的景物单纯、风俗淳朴、人际关系稍简单,生活细节也不是很复杂。对这些,但许多学生往往熟视无睹,往往没有思考。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观察、记录,写成日志、周记。这一方面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培养观察能力,一方面培养写作兴致。
二、 新颖命题激趣法
命题当然属于命题作文,它带有定向辐射性思维特点,是作文训练和考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命题新颖则更能激发作文兴趣。一是坚持贴近生活原则。换句话说就是题目要实。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其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生活”指学生所经历、了解的个人、班级、学校、家庭以及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活内容,既包括学生亲自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身所接触的等直接的生活内容,也包括学生从其他信息传媒中获得的间接的生活内容,还包括学生想象中的广阔世界。贴近生活命题,学生习作时就容易“下笔千言”,如《一张照片的故事》《我的一次恶作剧》等。二是坚持情感共鸣原则。换句话说就是题目要含情。“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作文选题只有抓住感情这条主线,写自己身边的事或人,作文才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内容充实,事例具体。因此,命题作文一定要做到能激活学生常见的喜怒哀乐的人或事,感觉新奇有趣的人或事,让文题与习作人产生情感共鸣,方为上策。三是坚持创设情境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个与命题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想象,强化学生内心体验,形成强烈的情绪冲动,触发写作热情。
三、 生活体验激趣法
我们常说语文就是生活,作文更是生活的再现。对于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作為老师必须积极引导。比如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或走亲戚,或看生老病死,或自己做饭、洗衣、养家畜家禽、种菜、播种或收割,或修理什么,或孝敬爸妈、帮助别人,等等,都有许多内心体验,老师完全可以经常提醒学生,把自己经历的和相应的感受写出来。如教师可有意布置这样的作业,周末在家洗衣服,帮妈妈刷锅洗碗,观察爸爸妈妈上下班时的表情,仔细听听大人们在交流时都说些什么,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爸爸妈妈吵架时你在中间劝架,给奶奶梳头,给爸爸妈妈洗洗脚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这就是生活。学生一走到生活当中,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生动,很感人。
四、 阅读仿写激趣法
我们的课文有许多的结构技巧,或文笔简洁而优美,如《桂林山水》;或故事单纯而优美,如《月光曲》《马背上的小红军》,或神奇引人,如《一幅壮锦》等等。阅读这些结构精巧或文笔优美或情节神奇的课文,老师适当点拨,问学生是否愿意也写一个类似的景物、故事、传说于纸上,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仿写欲望。这样,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认真欣赏课文,加以仿写了。如写一个优美的景物段落,写一个感人的故事,写一个自己想象的神话或童话,等等,都是可以的。
五、 读书心得激趣法
读书包括读课文,也包括读课外书籍、网络文章。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有阅读,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得,或受情感感染,或受道德感染,或受思想启发,或由文中什么产生联想,只要老师相准时机提醒,学生即会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和想法,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来了,其写体会心得的思想闸门即可打开,倾泻于纸上。
六、 观看影视激趣法
电视电影是学生喜欢的艺术门类。学生回家大都要看电视。老师可以把练习尽量在学校完成,节约时间鼓励学生看电视,如重要新闻、电视剧,看了让他们一定把它写下来。这一方面让学生认真投入地看,进行欣赏或了解,一方面促使其边看边思考,这样,他有目的地看,就容易记住新闻或电视剧情节,并及时写下来。
七、 听讲故事激趣法
城市新闻多,农村传说多。可有意识让学生找大人讲故事,本地的传说,古代的传说,地名的、名人的、听说的,战争的、生产的、婚嫁的、孝道的、读书的、从艺从政的,都可以。让学生听了,有意识地及时写下来。那些故事一般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有的还有神秘性、道德感或激励性质,也具有文化意义,因此,让学生写下来,好处极多的。如果让学生再用课前演讲讲给同学听,学生会更有兴趣的。
八、 实践体会激趣法
学生参加升旗、大扫除、调查、公益劳动、捐助、当志愿者等实践活动,都有自己的体会,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体验和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
九、 参加活动激趣法
学生参加体育节、社会公益活动、家庭或其他集体活动,无论如何都是有故事有感受的,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回忆、提炼、思考,并有选择地写下来。
十、 话题联想激趣法
经常从课文或一些故事里挖掘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寻找素材,思考问题,写出故事或散文性作文,既为发展学生思维,又为中学写作文打下基础,可以经常使用。
综上,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肯定不止这些办法的,如还有投稿发表激趣法、辩论讨论激趣法、竞赛评比激趣法等等。而且这些办法还可以加以深化与丰富。但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一定会产生许多新的激发小学学生兴趣的方法的。
作者简介:
张华德,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立人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激趣法;观察
一、 观察思考激趣法
教会学生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小学生每看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产生了观察的契机。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城市繁华,可供观察的事物很多;农村的景物单纯、风俗淳朴、人际关系稍简单,生活细节也不是很复杂。对这些,但许多学生往往熟视无睹,往往没有思考。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观察、记录,写成日志、周记。这一方面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培养观察能力,一方面培养写作兴致。
二、 新颖命题激趣法
命题当然属于命题作文,它带有定向辐射性思维特点,是作文训练和考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命题新颖则更能激发作文兴趣。一是坚持贴近生活原则。换句话说就是题目要实。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其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生活”指学生所经历、了解的个人、班级、学校、家庭以及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活内容,既包括学生亲自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身所接触的等直接的生活内容,也包括学生从其他信息传媒中获得的间接的生活内容,还包括学生想象中的广阔世界。贴近生活命题,学生习作时就容易“下笔千言”,如《一张照片的故事》《我的一次恶作剧》等。二是坚持情感共鸣原则。换句话说就是题目要含情。“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作文选题只有抓住感情这条主线,写自己身边的事或人,作文才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内容充实,事例具体。因此,命题作文一定要做到能激活学生常见的喜怒哀乐的人或事,感觉新奇有趣的人或事,让文题与习作人产生情感共鸣,方为上策。三是坚持创设情境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个与命题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想象,强化学生内心体验,形成强烈的情绪冲动,触发写作热情。
三、 生活体验激趣法
我们常说语文就是生活,作文更是生活的再现。对于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作為老师必须积极引导。比如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或走亲戚,或看生老病死,或自己做饭、洗衣、养家畜家禽、种菜、播种或收割,或修理什么,或孝敬爸妈、帮助别人,等等,都有许多内心体验,老师完全可以经常提醒学生,把自己经历的和相应的感受写出来。如教师可有意布置这样的作业,周末在家洗衣服,帮妈妈刷锅洗碗,观察爸爸妈妈上下班时的表情,仔细听听大人们在交流时都说些什么,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爸爸妈妈吵架时你在中间劝架,给奶奶梳头,给爸爸妈妈洗洗脚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这就是生活。学生一走到生活当中,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生动,很感人。
四、 阅读仿写激趣法
我们的课文有许多的结构技巧,或文笔简洁而优美,如《桂林山水》;或故事单纯而优美,如《月光曲》《马背上的小红军》,或神奇引人,如《一幅壮锦》等等。阅读这些结构精巧或文笔优美或情节神奇的课文,老师适当点拨,问学生是否愿意也写一个类似的景物、故事、传说于纸上,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仿写欲望。这样,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认真欣赏课文,加以仿写了。如写一个优美的景物段落,写一个感人的故事,写一个自己想象的神话或童话,等等,都是可以的。
五、 读书心得激趣法
读书包括读课文,也包括读课外书籍、网络文章。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有阅读,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得,或受情感感染,或受道德感染,或受思想启发,或由文中什么产生联想,只要老师相准时机提醒,学生即会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和想法,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来了,其写体会心得的思想闸门即可打开,倾泻于纸上。
六、 观看影视激趣法
电视电影是学生喜欢的艺术门类。学生回家大都要看电视。老师可以把练习尽量在学校完成,节约时间鼓励学生看电视,如重要新闻、电视剧,看了让他们一定把它写下来。这一方面让学生认真投入地看,进行欣赏或了解,一方面促使其边看边思考,这样,他有目的地看,就容易记住新闻或电视剧情节,并及时写下来。
七、 听讲故事激趣法
城市新闻多,农村传说多。可有意识让学生找大人讲故事,本地的传说,古代的传说,地名的、名人的、听说的,战争的、生产的、婚嫁的、孝道的、读书的、从艺从政的,都可以。让学生听了,有意识地及时写下来。那些故事一般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有的还有神秘性、道德感或激励性质,也具有文化意义,因此,让学生写下来,好处极多的。如果让学生再用课前演讲讲给同学听,学生会更有兴趣的。
八、 实践体会激趣法
学生参加升旗、大扫除、调查、公益劳动、捐助、当志愿者等实践活动,都有自己的体会,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体验和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
九、 参加活动激趣法
学生参加体育节、社会公益活动、家庭或其他集体活动,无论如何都是有故事有感受的,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回忆、提炼、思考,并有选择地写下来。
十、 话题联想激趣法
经常从课文或一些故事里挖掘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寻找素材,思考问题,写出故事或散文性作文,既为发展学生思维,又为中学写作文打下基础,可以经常使用。
综上,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肯定不止这些办法的,如还有投稿发表激趣法、辩论讨论激趣法、竞赛评比激趣法等等。而且这些办法还可以加以深化与丰富。但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一定会产生许多新的激发小学学生兴趣的方法的。
作者简介:
张华德,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立人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