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拓宽小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教师加强指导,应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 “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而“读什么”的问题是前提,只有先解决这个前提,才便于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一、精选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才会对书感兴趣。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2.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又可增加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亲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二、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
興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接着介绍他的名作品及有关奇闻逸事,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有关知识兴趣,有可增加阅读量,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丰富情景,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设立班级“图书角”,
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在本班设立了“图书角”,其中的图书都来源于班里的每个学生,有些是学生捐的,有些是学生定期更换借给班级的。下午放学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有时我也带领几个学生参观书城,温州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发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设立阅读交流沙龙
不少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就在于学生一读了之,或各人埋头读书“不相往来”。读书交流,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礼》)。英国肖大戏剧家肖伯纳这样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相,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两段话都说明了读书必须切磋的道理。 读书交流实际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与检查,应该不断进行。教师可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形式。如:举行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等。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互推荐喜爱的读物,通过交流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也能促进友情。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的特长不同,阅读读物、交流方式等等诸多的差异,都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当然也不止几点,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
(三)重视阅读成果的反馈
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十分重视学生读完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利用活动课时间,我在期中举办小型的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交流会,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每学期将近期末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上台给大家讲一则这学期读过的最有意义的故事;给大家读一篇读后感,或进行一次演讲,然后给学生评上等级,奖励那些态度认真,博览群书的学生,封他们做“读书小博士”。
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在班级营造出了一个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锻炼他们动脑,动口的能力。
一、精选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才会对书感兴趣。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2.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又可增加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亲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二、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
興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接着介绍他的名作品及有关奇闻逸事,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有关知识兴趣,有可增加阅读量,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丰富情景,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设立班级“图书角”,
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在本班设立了“图书角”,其中的图书都来源于班里的每个学生,有些是学生捐的,有些是学生定期更换借给班级的。下午放学前,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有时我也带领几个学生参观书城,温州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发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设立阅读交流沙龙
不少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就在于学生一读了之,或各人埋头读书“不相往来”。读书交流,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礼》)。英国肖大戏剧家肖伯纳这样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相,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两段话都说明了读书必须切磋的道理。 读书交流实际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与检查,应该不断进行。教师可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形式。如:举行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讲会等。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互推荐喜爱的读物,通过交流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也能促进友情。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的特长不同,阅读读物、交流方式等等诸多的差异,都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当然也不止几点,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
(三)重视阅读成果的反馈
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十分重视学生读完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利用活动课时间,我在期中举办小型的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交流会,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每学期将近期末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上台给大家讲一则这学期读过的最有意义的故事;给大家读一篇读后感,或进行一次演讲,然后给学生评上等级,奖励那些态度认真,博览群书的学生,封他们做“读书小博士”。
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在班级营造出了一个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锻炼他们动脑,动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