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教育界热门的话题就是素质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对教育提出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邓小平同志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可见,提高国民的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作文 教学 素质 教育
“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指构成人身体和心理的主要因素、基本成分、结构和功能。即人的身心发展和质量。狭义的素质指的是人的心理品质、知识结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处于信息时代,口头语言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小学作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就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它列为学生应有的基本功来训练,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和主体性,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特点及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有一些出类拔萃的文章,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感觉。学生没有自己的观察和独立的见解,写出的文章体现的是别人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教学,既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框框套套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应鼓励学生应用初步的写作能力,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做法:
一、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片面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利于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观察与想象,想象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观察生活才有素材可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反映现实生活。比如学习《松鼠》一课,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或直接带学生到松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观察了解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及用途,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观察兴趣和积极思维的王国里。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等,通过自己的想象,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多媒体,通过“教、扶、练、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在有关人物写作的教学中,可应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人物形象,激发兴趣,然后教给学生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写作知识。辅导学生用口头语言仿写,在实践中小练笔,让学生自己选择人物,拟定提纲、起草、修改,以提高写作能力。
四、选好范文,指导学校在模仿的基础上独创
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范文的题目可以和学生作文题目相类似,但不能相同,要尽可能把学生的作文当范文,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对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可以多提供几篇,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设立口头作文课,坚持从口作达到写作的训练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口头作文这一环节。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化特征的载体。口头作文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的思维少受局限,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口头作文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勇于尝试的个性特征。
六、选好题目,选学生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
学生之所以惧怕作文,关键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化”题目。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让他们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会更加激烈,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七、解除包办式,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指导作文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调动和保持写作积极性。
当然,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的途径远不止以上几方面,只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和潜在的优势,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作文训练和培养,才能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不至于埋没。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单纯的为作文而作文。作文表达着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倾向。教学生作文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各种能力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真正体现的是自己的思想。
2.不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智育第一”,学什么考什么,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的德、体、美、劳等的培养置于次要地位,导致高分低能的出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提高了,但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现,所以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3.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两大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而把智力比作种子,认为种子要在合适的土地上才会长好,才会有收获。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维持、强化的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都是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备一定的良好素质,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作文 教学 素质 教育
“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指构成人身体和心理的主要因素、基本成分、结构和功能。即人的身心发展和质量。狭义的素质指的是人的心理品质、知识结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处于信息时代,口头语言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小学作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就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它列为学生应有的基本功来训练,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和主体性,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特点及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有一些出类拔萃的文章,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感觉。学生没有自己的观察和独立的见解,写出的文章体现的是别人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教学,既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框框套套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应鼓励学生应用初步的写作能力,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做法:
一、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片面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利于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观察与想象,想象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观察生活才有素材可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反映现实生活。比如学习《松鼠》一课,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或直接带学生到松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观察了解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及用途,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观察兴趣和积极思维的王国里。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等,通过自己的想象,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多媒体,通过“教、扶、练、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在有关人物写作的教学中,可应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人物形象,激发兴趣,然后教给学生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写作知识。辅导学生用口头语言仿写,在实践中小练笔,让学生自己选择人物,拟定提纲、起草、修改,以提高写作能力。
四、选好范文,指导学校在模仿的基础上独创
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范文的题目可以和学生作文题目相类似,但不能相同,要尽可能把学生的作文当范文,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对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可以多提供几篇,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设立口头作文课,坚持从口作达到写作的训练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口头作文这一环节。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化特征的载体。口头作文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的思维少受局限,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口头作文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勇于尝试的个性特征。
六、选好题目,选学生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
学生之所以惧怕作文,关键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化”题目。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让他们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会更加激烈,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七、解除包办式,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指导作文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调动和保持写作积极性。
当然,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的途径远不止以上几方面,只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和潜在的优势,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作文训练和培养,才能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不至于埋没。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单纯的为作文而作文。作文表达着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倾向。教学生作文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各种能力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真正体现的是自己的思想。
2.不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智育第一”,学什么考什么,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的德、体、美、劳等的培养置于次要地位,导致高分低能的出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提高了,但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现,所以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3.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两大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而把智力比作种子,认为种子要在合适的土地上才会长好,才会有收获。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维持、强化的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都是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备一定的良好素质,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