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百姓乃一国之根基。立国的首要任务是稳民心,聚民力。对于周朝初期的统治者来说,遗留下来的殷旧民的归顺问题,是统治者需要率先解决的问题。周公利用诰辞的形式,将一项项温和而有力的治国之道以及周朝明君贤臣的价值观,传达给统治者、众士及殷旧民。不论是间接的“沿用殷商旧制”、还是直接的“养民安民”政策,都以一种和平温和地怀柔方式,从深处感化殷旧民,以德感召,其良苦用心令人感怀。
关键词:周公;殷旧民;以德服人;怀柔政策;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周交替之际,商朝统治者纣虽“资辨敏疾,闻见甚敏”,但却“好酒淫乐,嬖于妇人”,“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饮。”以至于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然而商纣王并没有意识到渐渐出现的亡国危机,反而更加地变本加厉,大施酷刑于民。与此之时,周部族却在悄悄崛起。当商纣王恶端横行之时,周文王修德行善,将周部族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乎“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至此,商朝几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百姓们迎来了新的时代。
相比于商朝来说,周朝统治者更加注重民心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在周朝建立初期,如何对殷商遗民进行治理,使其归顺,成为了统治者们面临的棘手问题。武王克商后,除了人口数量庞大的殷商旧民之外,还有很多殷商的属国,这些旧势力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因此能否安定好这部分人的民心,对周朝安邦治国至关重要。《尚书·周书》中有八篇“诰书”,清晰详细地记录了周公摄政以来的所言所行,也反映了周公对 “如何治理殷商遗民”这个棘手问题的特殊解决方式。在这些遗民身上,遗留着数百年来殷商统治下根深蒂固的文化印记。并且这些经历过战乱的百姓,虽期盼着战火过后的安居乐业,却也难以忘记亡国的痛楚。周公面对这些内心“漂浮”的百姓,并没有有酷刑强迫其归顺,而是利用恩威并施的怀柔策略,用周朝特有的文化去感召他们,使其心悦臣服。
一、对殷旧制批判地继承
武王克商,周取而代之。虽然一代之亡必有其果,但一代之兴也比有其因。殷商虽亡,但并不代表要推翻与否认其几百年间的所有制度与文化。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册封文王的儿子康叔于魏国时,做《康诰》以告诫康叔,周公曰:“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正如《史记·魏世家》所云:“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康叔所封之地多是殷商旧民,旧势力不在少数。因此周公告诫康叔,若想治理好封地内的百姓,需要多向殷先哲王求教,吸取他们统治过程中的历史教训,且思殷旧民之志,如此便可以“以殷制而治殷旧民”。
周公沿用殷代旧政,以安定所统治的殷民。一方面,因为殷代旧政确有其可取之处,值得后代效法与改进。周朝统治者在周初沿用部分旧制,不仅是对殷商旧制的肯定,也是对殷商先哲王和其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对殷商遗民的认可。众所周知,商虽以酒亡国,但周公在《酒诰》对康叔说:“封!我惟闻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至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商虽以酒亡国,周公肯定其殷先哲王不仅无纵酒寻欢之行,反而“经德秉哲”,对自身行为严以律己,不敢有丝毫放松。这种做法,从很大层面上可以打消殷商遗民内心身为“外邦者”的顾虑,从而也从其内心提升了对周朝的好感。另一方面,这些殷商旧民中不乏曾经势力庞大的上層旧势力,祖祖辈辈生活在殷商统治之下。虽商朝末期君王不理朝政,百姓流于水火之中,但其却未对其造成重创。如若改朝换代之初就被迫使其改用周朝新政,改变其原有的习惯,恐生祸端。因此在周初沿用商代旧政,用循序渐渐的怀柔方式,使殷商旧民逐渐适应、改变,以致臣服于周。
二、养民安民之道
(一)以民为鉴
周公在《召诰》中说:“用顾畏于民碞。”强调不论在任何时候,统治者们都不可忽视民意,要考虑到百姓的需要而做顺应民意之事。除此之外,周公在《酒诰》中说:“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统治者若想知道自身的德行和国家的繁荣程度,应去观察百姓的生活状况。百姓若安居乐业,则治国有方。百姓若身处水火,则君主就要反省自身。人民百姓是国家的最坚实的根基,因此周公告诫统治者需时时以民为鉴,观察反省自己的德行是否有利于国家。
(二)惠及孤苦
在当时这些殷旧当中,贵族占少数,而平民占大多数。因此周公认为,下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者在“以民为鉴”之时,因以下层百姓为对象,惠及孤苦。“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周公强调要关注“鳏寡”、“贱妾”这些底层人民。使其有食,有所居。并且要将长期养育人民和安定人民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周公告诫统治者们,若要真正做到惠及孤苦,必须要做到感同身受。切身体会孤苦百姓生活中所经历的苦难,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周公曰:“呜呼!君子所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人之无闻知!’”对于统治者来说,应先知小民稼穑之艰难,进而才能懂得民间之疾苦。
参考文献:
[1] 李准.《今文尚书》“德”观念研究.湖南大学[D].2018
[2] 王浩.《康诰》为何把“明德”与“慎罚”并提——“古典新读·《尚书》篇”之二[J].博览群书2019.7
[3] 卢尚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中国哲学基础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3
关键词:周公;殷旧民;以德服人;怀柔政策;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周交替之际,商朝统治者纣虽“资辨敏疾,闻见甚敏”,但却“好酒淫乐,嬖于妇人”,“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饮。”以至于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然而商纣王并没有意识到渐渐出现的亡国危机,反而更加地变本加厉,大施酷刑于民。与此之时,周部族却在悄悄崛起。当商纣王恶端横行之时,周文王修德行善,将周部族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乎“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至此,商朝几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百姓们迎来了新的时代。
相比于商朝来说,周朝统治者更加注重民心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在周朝建立初期,如何对殷商遗民进行治理,使其归顺,成为了统治者们面临的棘手问题。武王克商后,除了人口数量庞大的殷商旧民之外,还有很多殷商的属国,这些旧势力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因此能否安定好这部分人的民心,对周朝安邦治国至关重要。《尚书·周书》中有八篇“诰书”,清晰详细地记录了周公摄政以来的所言所行,也反映了周公对 “如何治理殷商遗民”这个棘手问题的特殊解决方式。在这些遗民身上,遗留着数百年来殷商统治下根深蒂固的文化印记。并且这些经历过战乱的百姓,虽期盼着战火过后的安居乐业,却也难以忘记亡国的痛楚。周公面对这些内心“漂浮”的百姓,并没有有酷刑强迫其归顺,而是利用恩威并施的怀柔策略,用周朝特有的文化去感召他们,使其心悦臣服。
一、对殷旧制批判地继承
武王克商,周取而代之。虽然一代之亡必有其果,但一代之兴也比有其因。殷商虽亡,但并不代表要推翻与否认其几百年间的所有制度与文化。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册封文王的儿子康叔于魏国时,做《康诰》以告诫康叔,周公曰:“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正如《史记·魏世家》所云:“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康叔所封之地多是殷商旧民,旧势力不在少数。因此周公告诫康叔,若想治理好封地内的百姓,需要多向殷先哲王求教,吸取他们统治过程中的历史教训,且思殷旧民之志,如此便可以“以殷制而治殷旧民”。
周公沿用殷代旧政,以安定所统治的殷民。一方面,因为殷代旧政确有其可取之处,值得后代效法与改进。周朝统治者在周初沿用部分旧制,不仅是对殷商旧制的肯定,也是对殷商先哲王和其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对殷商遗民的认可。众所周知,商虽以酒亡国,但周公在《酒诰》对康叔说:“封!我惟闻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至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商虽以酒亡国,周公肯定其殷先哲王不仅无纵酒寻欢之行,反而“经德秉哲”,对自身行为严以律己,不敢有丝毫放松。这种做法,从很大层面上可以打消殷商遗民内心身为“外邦者”的顾虑,从而也从其内心提升了对周朝的好感。另一方面,这些殷商旧民中不乏曾经势力庞大的上層旧势力,祖祖辈辈生活在殷商统治之下。虽商朝末期君王不理朝政,百姓流于水火之中,但其却未对其造成重创。如若改朝换代之初就被迫使其改用周朝新政,改变其原有的习惯,恐生祸端。因此在周初沿用商代旧政,用循序渐渐的怀柔方式,使殷商旧民逐渐适应、改变,以致臣服于周。
二、养民安民之道
(一)以民为鉴
周公在《召诰》中说:“用顾畏于民碞。”强调不论在任何时候,统治者们都不可忽视民意,要考虑到百姓的需要而做顺应民意之事。除此之外,周公在《酒诰》中说:“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统治者若想知道自身的德行和国家的繁荣程度,应去观察百姓的生活状况。百姓若安居乐业,则治国有方。百姓若身处水火,则君主就要反省自身。人民百姓是国家的最坚实的根基,因此周公告诫统治者需时时以民为鉴,观察反省自己的德行是否有利于国家。
(二)惠及孤苦
在当时这些殷旧当中,贵族占少数,而平民占大多数。因此周公认为,下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者在“以民为鉴”之时,因以下层百姓为对象,惠及孤苦。“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周公强调要关注“鳏寡”、“贱妾”这些底层人民。使其有食,有所居。并且要将长期养育人民和安定人民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周公告诫统治者们,若要真正做到惠及孤苦,必须要做到感同身受。切身体会孤苦百姓生活中所经历的苦难,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周公曰:“呜呼!君子所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人之无闻知!’”对于统治者来说,应先知小民稼穑之艰难,进而才能懂得民间之疾苦。
参考文献:
[1] 李准.《今文尚书》“德”观念研究.湖南大学[D].2018
[2] 王浩.《康诰》为何把“明德”与“慎罚”并提——“古典新读·《尚书》篇”之二[J].博览群书2019.7
[3] 卢尚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中国哲学基础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