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代写论文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着的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很好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中图号】G64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30-01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认识不统一2005年7月2日至3日,在清华大学由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高校德育论坛——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会上,对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焦点集中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与“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关系问题。认识上的不一致,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2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健全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但与之配套的诸如职业资格以及职称晋升等政策性规定还未出台。同时,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也没有落到实处,辅导员队伍在聘用、提升、培养、待遇方面得不到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面临分流、转岗的压力,职业前途比较模糊,无法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所以,绝大多数辅导员只是把本岗位看作自己职业生涯的短暂过渡,任期结束后就奔赴其他更有“前途”的岗位,这从根本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1.3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措施不具体部分高校在落实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方面措施不具体、不科学。首先,辅导员职务、职称评定办法欠缺,晋升道路狭窄。高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两个方面。一般来讲,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是科级,特别优秀的升为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副处级)。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不方便用课时来计算,而辅导员也无暇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次,对辅导员工作成绩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
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现行的辅导员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高校发展需要。因此,辅导员职业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不得不引起思考和关注。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做好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职业化”使辅导员对工作更有信心,责任心加大,使工作向“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这也必将使辅导员的在职培训机制不断更新和完善,辅导员管理不断实现规范化,人员聘用、考核、晋升淘汰更加合理化,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吸引高层次、高质量的优秀人员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不是很明确,既是政工人员又是行政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有着模糊性,导致了个人角色冲突,他们常常被称作学校的“消防队”“政治警察”,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这也往往造成了有时做事名不正言不顺,吃亏还理不直气不壮,造成了辅导员对这个工作信心不够。
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研究水平。职业化解除了辅导员出路的后顾之忧,避免了以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让辅导员全身心地参加工作,不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从以往经验型的基础上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使自己的专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真正成为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者。
3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3.1转变观念,确实提高辅导员待遇是职业化的前提实行辅导员职业化,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辅导员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辅导员岗位重要性地认识,对辅导员要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不能把他们排除在教师行业之外。在晋职晋升、政治待遇、岗位补贴、住房条件、培训进修方面,给予认真考虑,条件成熟的,还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前提,可以说解决了辅导员工作的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辅导员之于学校,就像工人之于企业,如果工人的地位得不到领导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那么它的运转迟早要偏离轨道的。
3.2建立科学的辅导员管理机制,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增强辅导员工作效能和事业成就感理顺辅导员管理机制,一要理顺工作层级的领导关系,即在党委领导下,辅导员由院(系)党政直接领导工作,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不可直接向辅导员布置工作,避免多头领导多头管理的现象。二要理顺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划分清楚涉及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如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发挥专业咨询的作用,辅导员配合咨询人员,发挥中介者作用,从而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三要加强辅导员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把好入口关;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激励和约束制度,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将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等的培训和培养,纳入学校教师培养政策等,为辅导员工作和发展建立政策和制度保障,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
辅导员职业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实行辅导员职业化是为了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但是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本文对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学生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对实行辅导员职业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中图号】G64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30-01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认识不统一2005年7月2日至3日,在清华大学由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高校德育论坛——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会上,对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焦点集中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与“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关系问题。认识上的不一致,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2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健全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但与之配套的诸如职业资格以及职称晋升等政策性规定还未出台。同时,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也没有落到实处,辅导员队伍在聘用、提升、培养、待遇方面得不到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面临分流、转岗的压力,职业前途比较模糊,无法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所以,绝大多数辅导员只是把本岗位看作自己职业生涯的短暂过渡,任期结束后就奔赴其他更有“前途”的岗位,这从根本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1.3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措施不具体部分高校在落实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方面措施不具体、不科学。首先,辅导员职务、职称评定办法欠缺,晋升道路狭窄。高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两个方面。一般来讲,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是科级,特别优秀的升为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副处级)。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不方便用课时来计算,而辅导员也无暇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次,对辅导员工作成绩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
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现行的辅导员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高校发展需要。因此,辅导员职业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不得不引起思考和关注。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做好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职业化”使辅导员对工作更有信心,责任心加大,使工作向“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这也必将使辅导员的在职培训机制不断更新和完善,辅导员管理不断实现规范化,人员聘用、考核、晋升淘汰更加合理化,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吸引高层次、高质量的优秀人员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不是很明确,既是政工人员又是行政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有着模糊性,导致了个人角色冲突,他们常常被称作学校的“消防队”“政治警察”,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这也往往造成了有时做事名不正言不顺,吃亏还理不直气不壮,造成了辅导员对这个工作信心不够。
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研究水平。职业化解除了辅导员出路的后顾之忧,避免了以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让辅导员全身心地参加工作,不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从以往经验型的基础上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使自己的专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真正成为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者。
3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3.1转变观念,确实提高辅导员待遇是职业化的前提实行辅导员职业化,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辅导员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辅导员岗位重要性地认识,对辅导员要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不能把他们排除在教师行业之外。在晋职晋升、政治待遇、岗位补贴、住房条件、培训进修方面,给予认真考虑,条件成熟的,还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前提,可以说解决了辅导员工作的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辅导员之于学校,就像工人之于企业,如果工人的地位得不到领导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那么它的运转迟早要偏离轨道的。
3.2建立科学的辅导员管理机制,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增强辅导员工作效能和事业成就感理顺辅导员管理机制,一要理顺工作层级的领导关系,即在党委领导下,辅导员由院(系)党政直接领导工作,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不可直接向辅导员布置工作,避免多头领导多头管理的现象。二要理顺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划分清楚涉及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如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发挥专业咨询的作用,辅导员配合咨询人员,发挥中介者作用,从而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三要加强辅导员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把好入口关;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激励和约束制度,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将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等的培训和培养,纳入学校教师培养政策等,为辅导员工作和发展建立政策和制度保障,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
辅导员职业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实行辅导员职业化是为了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但是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本文对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学生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对实行辅导员职业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