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施了几年的今天,教师都已经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尽快转变角色,让教学更好地为学服务。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师“一统天下”的情况还屡见不鲜,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发生。改变这一局面,除了改变教学观念外,更主要的是要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
  “基于教”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立足于教师“条分缕析地教”,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逻辑性强,有固定的“线性序列”。学生在狭窄的思维通道中步步前行,活动空间小,自主性弱,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完美教学预案的对象。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立足于学生“尝试探索着学”,是以学生学习为逻辑主线的“板块式结构”。教师将话语权、探究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很大的学习空间中充分、自主的学习,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和开展的活动都是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前期知识、需要以及学习风格而进行的。
  以“体积单位中立方厘米的创立和运用”的教学为例。
  【教法A】
  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知道测量体积要用哪些体积单位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依次出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出示课题)。体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1立方厘米。
  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模型让学生看,并告诉学生这就是1立方厘米。(在大屏幕上同步演示放大的1立方厘米)
  师:这是1条线段,长度是1厘米。
  这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这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请从学具袋中拿出1立方厘米,先看一看、再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把它的大小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师:怎样做一个1立方厘米大小的正方体呢?
  生1:可以用橡皮泥捏。
  生2:可以用纸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再将它围起来。
  生3:可以用萝卜或马铃薯来切。
  师:真是些聪明的孩子,用你现有的材料做一个,试一试。(学生动手完成,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呢?
  生:很小的石子、一粒花生豆、小孩的大拇指手指肚……
  【教法B】
  师:两捆接力棒,谁的体积大?
  生:第二捆体积大。(因为第二捆接力棒的个数多。)
  师:每一根接力棒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只要数出哪捆根数多,哪捆的体积就大。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
  生:这个体积大;那个体积大;无法比较;(疑惑)……
  师:(点击课件)其实我们在研究面积的时候,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谁的面积大?后来经过思考、尝试、探索,最终确定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的形状,在两个平面上密铺,数出它们各自含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就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了。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对测量标准的大小进行规定: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也就是我们说的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等。有了这两条,我们就可以创建面积单位了。有记忆吗?(引导学生回顾)
  师:借鉴过去的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我们今天测量物体的体积是不是也应该创立一个测量体积的测量标准?(板书:测量标准)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呢?(板书:形状大小)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有以下的汇报。
  组1:我们组在两个盒子的表面密铺正方形,然后数一数哪个用的正方形多,哪个盒子的体积就大。组2:我们可以把正方体放进两个盒子内,哪个放得多,哪个体积就大。
  通过辩论、交流,学生发现:在盒子表面铺正方形的方法不行,比出来的是两个盒子的表面积的大小,而不是两个盒子体积的大小。用正方形作标准测量的是面积,这里是要求测量体积,所以往盒子里摆放正方体,哪个摆得多,比出来的才真正是体积,所以组2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确定形状了,大小的问题还没确定呢,你觉得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应该是多少呢?
  生:棱长为1(解释一下)棱长为1厘米、1分米、1米。
  此时,教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来感知1立方厘米。
  师:(拿出一个火柴盒)估计一下这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怎样验证你估的结果。
  生:在火柴盒内摆放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师:好,用你们的方法测出它的体积。
  (各小组进行测量活动。)
  师:有结果了吗?这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
  生: 12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火柴盒内摆放了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所以火柴盒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
  师:老师明白了,因为火柴盒内包含了12个1立方厘米,所以火柴盒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可是刚才大家只测量了火柴盒的内部,加上外壳,它的实际体积应该比12立方厘米大一点。你说对吧?(对)
  师:你认为1立方厘米还能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方便?
  生:长方体橡皮,牙膏盒……
  师:说得好,看来用立方厘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非常方便。
  教法A中,学生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先观察再动手操作,充分感受了1立方厘米的大小。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的物体,进一步加深了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看似非常流畅,但却缺少营养。
  教法B中,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当回顾思考之后,学生在测量标准形状的选择上出现了两种情况:组1选正方形,组2选正方体。该选谁?教师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之间互相交锋,真正展示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真实过程,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学生由平面测量向立体空间测量的转变过程。课件的同屏对比,既及时总结了学生的“碰撞成果”,又体现出类比这一方法的强大作用。当1立方厘米创立成功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形状”和“大小”两个方面来认识立方厘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科学正确的描述体积单位,还为后面“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描述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思考——比较——描述——举例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由抽象到立体的感知过程,真正做到手中有物,眼中有体,脑中有像。继而通过让学生测量火柴盒体积,真正感受到物体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对立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加强。最后对于火柴盒体积的科学描述,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体积的概念,从而把容积和体积进行正确区分。通过举例,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立方厘米测量较小的物体比较方便。这样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概念是由学生自己创立的,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发生了。(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新课标 情感教育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163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新课标三维目标教育中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所以情感教育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黄鹤楼送别》一文为例,立足于“文包诗”的文体特点,从三方面阐述了“文包诗”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读懂诗意——悟透诗情——学会方法”的教学思路。特别是第二方面“选‘精’读‘文’,感悟诗的情意”紧扣一个“精”字,从“诗中有”和“诗中无”两个视角解读文本,体现读“文”悟“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包诗 教学策略  “文包诗”是苏教版的独创。低年级有《咏华山》《英英学古诗》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下了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的课程。”这句总揽全局的话清晰地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低年级虽然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可是语言积累也不可忽视。识字写字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进行。万丈高楼平地起,丰富而高品质的语言积
期刊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我们身边的熟悉的实例变成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体验、感知和认知数学,远比把课本上的教材生硬地塞入学生的头脑要好得多。总之,要达到高效课堂,必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活动 高效  一、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
期刊
“高效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传输和交融的课堂,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会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还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期刊
作为一门新型的工具性、服务性课程,教育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在教法、学法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给传统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的学科课程整合状况还不容乐观: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还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教几代”的老路子上徘徊;另一方面,一些城区学校的年轻教师把“借助教育技术优化教学”变成了“完全依赖教育技术教学”,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德困生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改变德困生的现状,笔者以“3﹢2﹢1”助长工程转化德困生,让他们成功脱“困”。  关键词:小学 德困生 转化策略  所谓“德困生”指的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出现偏差的后进生。德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教师应以热爱、尊重学生为前提,深入了解和分析德困生的成因,对症下药,找到让他们脱“困”的妙方。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以“3﹢2﹢
期刊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因此,生活化教学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生活化教学概况  (一)含义  英语生活化教学,就是指积极开发有效利用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等课程生活资源
期刊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承载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职责。加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作用,实现综合性教学目标,是让教育服务于当代学生的努力方向。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学与娱乐玩耍进行有效结合,会大大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会让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活动 寓教于乐 方法  体育教学同其他的学科一样,有自己
期刊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像资源导学,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距离学生久远的时代音乐作品。有了电影片段的欣赏,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感召下,更能理解音乐作品。  关键词:音乐 音像结合 情感 欣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似一缕和煦的春风,又似一丝甘甜的雨露,悄悄浸润人的心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情感。音乐课中适时地让学生把握音乐中表达的情感,能够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