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窗框现行标准防水做法
行业标准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第5.3.1部分,对门窗框节点构造的防水设计要求如下: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门窗框,防水层与门窗框间应预留凹槽,并应嵌填密封材料;门窗上楣的外口应做滴水线;外窗台应设置不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
2008年颁布实施的JGJ 103—2008《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针对建筑外窗安装过程中窗下框与洞口缝隙的处理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1)普通墙体:应先将窗下框与洞口间隙用防水砂浆填实,填实后撤掉临时固定用的垫块,其空隙用防水砂浆填实。当外侧抹灰时,采用片材将抹灰层与窗框临时隔开,并留槽。待外侧抹灰层硬化后,应撤去片材,然后将密封胶挤入沟槽内填实抹平。
2)保温墙体:应将窗下框与洞口间隙全部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塞饱满。外贴保温材料时,保温材料应略压住窗下框,其缝隙应用密封胶进行处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都能严格按照以上的施工工艺进行,相信基本上能解决绝大部分的渗漏问题,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2.窗框渗漏原因分析
建筑外窗渗漏的部位大多集中在窗的周边,导致渗漏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外侧密封胶因时间或环境问题,老化、开裂,失去相应的密封效果。
2)窗框下部填充的柔性材料或防水砂浆等,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处理,填充不密实,后续施工过程中相应的密封处理又不到位,造成渗水现象。
3)外窗台部位未施工泛水,上部窗沿未进行鹰嘴处理,也是造成一定概率上渗漏的因素。
4)因建筑的不均匀沉降,窗角等应力集中部位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墙体开裂,形成不规则裂缝,使得雨水由此渗入室内。
5)窗框上部为屋面的,若发生渗漏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屋面构造层破损后,水从屋面女儿墙根部渗入;另一原因是窗框上部阴角部位因应力集中,在不均匀沉降后,造成外墙开裂,故而形成渗漏。
6)窗框周边采用砌块砖进行施工处理,未按规范要求施工,砌块砖的密实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外墙装饰层存有隐患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窗边渗漏。
7)窗框上部有横梁的,若外墙横梁处发生渗漏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横梁上沿部位渗漏,其可能原因为上部窗框阴角部位因应力集中,在相应的变形等情况下,产生墙体裂缝,经长时间作用后,裂缝逐渐发展,在外侧雨水的作用下,导致裂缝部位渗漏;或是结构在长时间作用下,横梁两侧的支座应力产生相应的剪力,致使横梁与上部填充墙部位发生开裂,最终导致上沿部位渗漏。另一种是横梁与下部砖填充墙交接处渗漏,其可能原因为在处理下部砖墙与梁交接处时,斜搓或填充未施工到位,或后续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此部位的变形发展,最终形成外墙缺陷后发生渗漏。
3.针对窗与墙体之间处理方法提出的解决措施
结合以往处理窗框渗漏的相关经验,以幕墙系统有副框窗框和面砖系统无副框窗框为例,提出外墙窗框部位防水节点改进做法,分别见图1和图2。
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窗框根据要求安装完成后,对接缝部位进行发泡胶打胶处理。
2)发泡胶施工完成后,在其未干固前用专用工具对其进行挤压,使窗外侧接缝部位预留至少20 mm深的空隙。
3)对窗框预留缝隙部位及需防水施工的部位进行适当处理。
4)密封胶嵌填处理。根据密封胶两面粘的施工特性,先对发泡胶面处进行处理,后进行密封胶嵌填施工,密封胶嵌填应充盈、饱满。
5)待密封胶达到相应的固化要求后,用防水砂浆、普通砂浆,或“堵漏宝”(可掺一定的乳液)等对多余缝隙进行批嵌处理。
6)根据防水设计要求,对基面进行防水施工。
7)后续施工,应注意在幕墙施工完毕或面砖等装饰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外侧密封材料的收口处理前,对缝及两侧进行基层清理,并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对于密封胶直接外露施工而言,在缝隙之间增加施工一道密封材料,密封材料的相关性能可得到有效的发挥,在窗框应力或温变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能保证窗框防水的长期有效,对外墙整体防渗漏效果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除了幕墙系统有副框窗框、面砖系统无副框窗框外,还有幕墙系统无副框窗框、面砖系统有副框窗框等其他多种情况,这些窗框与墙体间的处理都可参考以上做法。
(作者:上海东方雨虹防水工
行业标准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第5.3.1部分,对门窗框节点构造的防水设计要求如下: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门窗框,防水层与门窗框间应预留凹槽,并应嵌填密封材料;门窗上楣的外口应做滴水线;外窗台应设置不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
2008年颁布实施的JGJ 103—2008《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针对建筑外窗安装过程中窗下框与洞口缝隙的处理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1)普通墙体:应先将窗下框与洞口间隙用防水砂浆填实,填实后撤掉临时固定用的垫块,其空隙用防水砂浆填实。当外侧抹灰时,采用片材将抹灰层与窗框临时隔开,并留槽。待外侧抹灰层硬化后,应撤去片材,然后将密封胶挤入沟槽内填实抹平。
2)保温墙体:应将窗下框与洞口间隙全部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塞饱满。外贴保温材料时,保温材料应略压住窗下框,其缝隙应用密封胶进行处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都能严格按照以上的施工工艺进行,相信基本上能解决绝大部分的渗漏问题,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2.窗框渗漏原因分析
建筑外窗渗漏的部位大多集中在窗的周边,导致渗漏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外侧密封胶因时间或环境问题,老化、开裂,失去相应的密封效果。
2)窗框下部填充的柔性材料或防水砂浆等,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处理,填充不密实,后续施工过程中相应的密封处理又不到位,造成渗水现象。
3)外窗台部位未施工泛水,上部窗沿未进行鹰嘴处理,也是造成一定概率上渗漏的因素。
4)因建筑的不均匀沉降,窗角等应力集中部位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墙体开裂,形成不规则裂缝,使得雨水由此渗入室内。
5)窗框上部为屋面的,若发生渗漏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屋面构造层破损后,水从屋面女儿墙根部渗入;另一原因是窗框上部阴角部位因应力集中,在不均匀沉降后,造成外墙开裂,故而形成渗漏。
6)窗框周边采用砌块砖进行施工处理,未按规范要求施工,砌块砖的密实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外墙装饰层存有隐患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窗边渗漏。
7)窗框上部有横梁的,若外墙横梁处发生渗漏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横梁上沿部位渗漏,其可能原因为上部窗框阴角部位因应力集中,在相应的变形等情况下,产生墙体裂缝,经长时间作用后,裂缝逐渐发展,在外侧雨水的作用下,导致裂缝部位渗漏;或是结构在长时间作用下,横梁两侧的支座应力产生相应的剪力,致使横梁与上部填充墙部位发生开裂,最终导致上沿部位渗漏。另一种是横梁与下部砖填充墙交接处渗漏,其可能原因为在处理下部砖墙与梁交接处时,斜搓或填充未施工到位,或后续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此部位的变形发展,最终形成外墙缺陷后发生渗漏。
3.针对窗与墙体之间处理方法提出的解决措施
结合以往处理窗框渗漏的相关经验,以幕墙系统有副框窗框和面砖系统无副框窗框为例,提出外墙窗框部位防水节点改进做法,分别见图1和图2。
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窗框根据要求安装完成后,对接缝部位进行发泡胶打胶处理。
2)发泡胶施工完成后,在其未干固前用专用工具对其进行挤压,使窗外侧接缝部位预留至少20 mm深的空隙。
3)对窗框预留缝隙部位及需防水施工的部位进行适当处理。
4)密封胶嵌填处理。根据密封胶两面粘的施工特性,先对发泡胶面处进行处理,后进行密封胶嵌填施工,密封胶嵌填应充盈、饱满。
5)待密封胶达到相应的固化要求后,用防水砂浆、普通砂浆,或“堵漏宝”(可掺一定的乳液)等对多余缝隙进行批嵌处理。
6)根据防水设计要求,对基面进行防水施工。
7)后续施工,应注意在幕墙施工完毕或面砖等装饰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外侧密封材料的收口处理前,对缝及两侧进行基层清理,并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对于密封胶直接外露施工而言,在缝隙之间增加施工一道密封材料,密封材料的相关性能可得到有效的发挥,在窗框应力或温变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能保证窗框防水的长期有效,对外墙整体防渗漏效果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除了幕墙系统有副框窗框、面砖系统无副框窗框外,还有幕墙系统无副框窗框、面砖系统有副框窗框等其他多种情况,这些窗框与墙体间的处理都可参考以上做法。
(作者:上海东方雨虹防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