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但从目前的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存在合作学习法使用低效的现象,因此本文将以“合理的小组分配”“科学的合作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为例,浅谈如何改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希望为其他一线生物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法展开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高中生物;合作目标;生物教学
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对高中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挖掘等等,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合作学习法。
一、 合理的小组分配
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区别而存在的,因此,每个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学习的状态不同,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生物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法促进生物课堂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看做是具有同一性的整体,而是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从而促进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例如,在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DNA的复制》这节课学习中,由于本节课知识需要“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来探讨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本质,而本班级内的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相同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也有所差别,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以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个组当中包含的成员生物基础处于不同的层次,这样方便组内成员更好地开展有关《DNA的复制》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不难看出,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时,应当根据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不同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从而实现合作学习法的有效使用。
二、 科学的合作目标
合作目标是教师针对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而制定的教学目标,即是指导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南,也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当科学设计合作目标,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例如,在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节课的合作目标指定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内容,设定:(1)小组成员能够相互讲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環境、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理化性质;(2)小组成员能够通过相互讨论得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结论;(3)小组成员能够通过相互协作建构概念图和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的合作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能够在该合作目标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不难看出,高中生物教师制定科学的合作目标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小组的合作质量。
三、 多元的评价主体
传统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之后,教师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发现自己在使用合作学习法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认识自身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表现,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正,为之后有效使用合作学习法奠定基础。但是,在传统的评价形式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一人,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对每位学生都进行细微的观察,所以最后的评价也只是从整体宏观的层面对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了改善评价主体单一带来的高中生物课堂弊端,生物教师可以在使用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添加评价主体,使学生能够在多元主体评价中,更加全面的认知自我的表现。具体而言,这个评价主体包含学生自身,同组成员,其他组成员以及教师四方主体。例如,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课的采用合作学习法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四方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综合评价中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小组协作的能力。不难看出,教师采用的多元主体评价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使用。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使用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生物教学的活动,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制定科学的合作目标,构建多元主体评价的形式,从而促进学生能够通过生物课堂的合作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尤敬灵.基于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文先.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求知导刊,2016(05):130.
作者简介:
曾其升,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高中生物;合作目标;生物教学
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对高中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挖掘等等,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合作学习法。
一、 合理的小组分配
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区别而存在的,因此,每个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学习的状态不同,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生物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法促进生物课堂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看做是具有同一性的整体,而是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从而促进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例如,在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DNA的复制》这节课学习中,由于本节课知识需要“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来探讨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本质,而本班级内的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相同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也有所差别,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以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个组当中包含的成员生物基础处于不同的层次,这样方便组内成员更好地开展有关《DNA的复制》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不难看出,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时,应当根据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不同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从而实现合作学习法的有效使用。
二、 科学的合作目标
合作目标是教师针对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而制定的教学目标,即是指导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南,也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当科学设计合作目标,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例如,在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节课的合作目标指定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内容,设定:(1)小组成员能够相互讲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環境、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理化性质;(2)小组成员能够通过相互讨论得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结论;(3)小组成员能够通过相互协作建构概念图和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的合作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能够在该合作目标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不难看出,高中生物教师制定科学的合作目标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小组的合作质量。
三、 多元的评价主体
传统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之后,教师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发现自己在使用合作学习法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认识自身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表现,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正,为之后有效使用合作学习法奠定基础。但是,在传统的评价形式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一人,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对每位学生都进行细微的观察,所以最后的评价也只是从整体宏观的层面对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了改善评价主体单一带来的高中生物课堂弊端,生物教师可以在使用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添加评价主体,使学生能够在多元主体评价中,更加全面的认知自我的表现。具体而言,这个评价主体包含学生自身,同组成员,其他组成员以及教师四方主体。例如,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课的采用合作学习法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四方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综合评价中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小组协作的能力。不难看出,教师采用的多元主体评价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使用。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使用合作学习法来开展生物教学的活动,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制定科学的合作目标,构建多元主体评价的形式,从而促进学生能够通过生物课堂的合作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尤敬灵.基于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文先.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求知导刊,2016(05):130.
作者简介:
曾其升,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