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深远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日趋成熟,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理性等特点,但也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政治参与是促进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分析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或“民主参与”,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行为投入,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国的民主发展水平和民众的思想政治觉悟。
1、从个人角度而言,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其实现政治社会化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而决定人的本质的是其社会性。在政治社会里,政治社会化在人的社会化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政治社会化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各种社会化的实现。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公民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实践形式,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来体现其接受和认同政治文化的过程,同时通过政治参与使自己的政治态度外显为政治行为,由此达到政治社会化的目的。
2、从国家角度而言,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多处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不是相背离的,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民主政治的一个表现就是广泛的政治参与,但是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同样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思想及民众的政治素质等。其中,民众的政治素质是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具有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政治人”。大学生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民主观念、民主意识的传播者,其更易于掌握民主的知识和构建民主的观念,密切关注国家的政治建设和民主进程,并且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有一定的榜样和导向作用,他们不仅自身可以积极有效的进行政治参与,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行为对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吸引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政治建设当中去,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热情较高,主流积极健康
大学生政治参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乐观的认知倾向。大部分大学生非常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大大增强,积极谈论国家大事或政治方面的问题,如在“两会”召开期间,不少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关注大会的进展情况,在人大换界选举中能积极主动地关注候选人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
2、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不足和问题
(1)“政治冷漠”现象
政治参与热情不足。在有些大学生看来,政治是国家的事,对他们来说,关心政治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不如抓一点有实际利益的东西,谁来执政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以为自己只要学业出众,将来在某一领域中做出一鸣惊人的成就,就可以名利双收,从而重专业技术知识,轻精神文明建设;重个人自我设计,轻集体和全局意识。同时大学生十分重视理想和信念,对政治的热情常常服从于理想的需要,面对我国腐败久治不愈,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社会治安未见根本好转和社会公正等不能令人民满意的现实,使一些大学生加重了对政治的无力和无奈感,有些大学生甚至对政府的公信力都产生了一定的怀疑,致使失去对政治的热情。
(2)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之间存在偏差
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的投入却很少。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能对某一政治现象作出恰当的评价,但在实际参与行为上却有偏差,常常表现出知行不一。当代大学生“谈”政治较多而实际参与较少,相对而言,“谈”政治远比实际参与政治容易。当被问起对西部大开发的态度时,一些大学生一方面认为西部太落后了,应该开发。另一方面则坦言:这样的鬼地方,别说工作一两年,就是一两天也呆不下去。在各种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把贪污腐败列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强烈要求严惩这种贪污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少数大学生崇拜权力,希望将来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把“不是我不想腐败,而是我没有能力腐败”作为流行语。
三、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与政治参与效率的高低相联系,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成败的关键。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手段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但其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对现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则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以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采取新的视角和全面的观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增设宪法及政治参与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把法制教育纳入到常规教育中来,增强他们对政治参与合法性的了解,对政府机构、政治流程有详尽的认知,以保证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其次,高校要大力提高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传授的同时,坚持与学生互动的平等,注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使理论知识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必须重视解决思想理论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理论观点要准确而严谨,理论推论要少而精,主要精力放在运用适当的资料,生动形象地阐释和说明问题,使大学生随时理解和接受,这样化解难点和热点问题,容易入情入理,使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參考文献: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汇报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分析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或“民主参与”,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行为投入,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国的民主发展水平和民众的思想政治觉悟。
1、从个人角度而言,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其实现政治社会化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而决定人的本质的是其社会性。在政治社会里,政治社会化在人的社会化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政治社会化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各种社会化的实现。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公民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实践形式,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来体现其接受和认同政治文化的过程,同时通过政治参与使自己的政治态度外显为政治行为,由此达到政治社会化的目的。
2、从国家角度而言,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多处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不是相背离的,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民主政治的一个表现就是广泛的政治参与,但是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同样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思想及民众的政治素质等。其中,民众的政治素质是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具有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政治人”。大学生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民主观念、民主意识的传播者,其更易于掌握民主的知识和构建民主的观念,密切关注国家的政治建设和民主进程,并且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有一定的榜样和导向作用,他们不仅自身可以积极有效的进行政治参与,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行为对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吸引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政治建设当中去,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热情较高,主流积极健康
大学生政治参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乐观的认知倾向。大部分大学生非常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大大增强,积极谈论国家大事或政治方面的问题,如在“两会”召开期间,不少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关注大会的进展情况,在人大换界选举中能积极主动地关注候选人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
2、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不足和问题
(1)“政治冷漠”现象
政治参与热情不足。在有些大学生看来,政治是国家的事,对他们来说,关心政治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不如抓一点有实际利益的东西,谁来执政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以为自己只要学业出众,将来在某一领域中做出一鸣惊人的成就,就可以名利双收,从而重专业技术知识,轻精神文明建设;重个人自我设计,轻集体和全局意识。同时大学生十分重视理想和信念,对政治的热情常常服从于理想的需要,面对我国腐败久治不愈,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社会治安未见根本好转和社会公正等不能令人民满意的现实,使一些大学生加重了对政治的无力和无奈感,有些大学生甚至对政府的公信力都产生了一定的怀疑,致使失去对政治的热情。
(2)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之间存在偏差
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的投入却很少。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能对某一政治现象作出恰当的评价,但在实际参与行为上却有偏差,常常表现出知行不一。当代大学生“谈”政治较多而实际参与较少,相对而言,“谈”政治远比实际参与政治容易。当被问起对西部大开发的态度时,一些大学生一方面认为西部太落后了,应该开发。另一方面则坦言:这样的鬼地方,别说工作一两年,就是一两天也呆不下去。在各种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把贪污腐败列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强烈要求严惩这种贪污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少数大学生崇拜权力,希望将来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把“不是我不想腐败,而是我没有能力腐败”作为流行语。
三、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与政治参与效率的高低相联系,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成败的关键。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手段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但其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对现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则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以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采取新的视角和全面的观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增设宪法及政治参与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把法制教育纳入到常规教育中来,增强他们对政治参与合法性的了解,对政府机构、政治流程有详尽的认知,以保证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其次,高校要大力提高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传授的同时,坚持与学生互动的平等,注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使理论知识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必须重视解决思想理论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理论观点要准确而严谨,理论推论要少而精,主要精力放在运用适当的资料,生动形象地阐释和说明问题,使大学生随时理解和接受,这样化解难点和热点问题,容易入情入理,使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參考文献: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