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学家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说到教学细节,众所周知,它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个外显的最小单位。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想很多特级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你会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善于捕捉细节,提升细节,才使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细节就是课堂中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一个错误、一个疑点。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应该怎样把握这些教学细节,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呢???一、切入有效细节,激发课堂活力
通常在我们学习《学会合理消费》的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通常会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学生1:“我把它全部捐献给国家。”
学生2:“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买房、买车。”
……
学生的回答往往都会出乎了教师的意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匆忙收场,不了了之,不顾学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思考:这样的教学片段让作为教师的我们会想到什么呢?
启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脉络再清晰,活动再丰富,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总是一头雾水。追寻原因,很显然:情境设置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而使活动缺乏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有效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敢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让学生说完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传统的观点来评价学生的生成的观点,否则會抹去学生精彩的观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礼貌显魅力》一课,出示了“孔融让梨”的案例,然后提问:如果你也有三个梨,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先把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小的留给自己”;“先让爸爸妈妈吃,再自己吃”……教师颇感满意,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我要先挑大的,在选小的。”此时,教师装作没听到,马上把话题一转,进入下面的教学。下课了,我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学生,为什么你要先选大的呢?学生天真得抬起头:“我要先尝一尝,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给爸爸妈妈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让爸爸妈妈吃甜的。”……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样精彩的话语,肯定会感到十分遗憾!
其实,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
2.善于处理学生的“误点”。
例如: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问题时,一位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道:“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被指名提问的学生竟然响亮的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目瞪口呆:“啊?”……
怎么办?这位教师没有回避问题,而是果断的接住学生的招数,直面这个问题,将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注意调控。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
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认真、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无论是治学还是授课,小处都不可小视,细节都不可忽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
通常在我们学习《学会合理消费》的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通常会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学生1:“我把它全部捐献给国家。”
学生2:“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买房、买车。”
……
学生的回答往往都会出乎了教师的意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匆忙收场,不了了之,不顾学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思考:这样的教学片段让作为教师的我们会想到什么呢?
启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脉络再清晰,活动再丰富,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总是一头雾水。追寻原因,很显然:情境设置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而使活动缺乏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有效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敢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让学生说完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传统的观点来评价学生的生成的观点,否则會抹去学生精彩的观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礼貌显魅力》一课,出示了“孔融让梨”的案例,然后提问:如果你也有三个梨,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先把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小的留给自己”;“先让爸爸妈妈吃,再自己吃”……教师颇感满意,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我要先挑大的,在选小的。”此时,教师装作没听到,马上把话题一转,进入下面的教学。下课了,我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学生,为什么你要先选大的呢?学生天真得抬起头:“我要先尝一尝,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给爸爸妈妈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让爸爸妈妈吃甜的。”……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样精彩的话语,肯定会感到十分遗憾!
其实,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
2.善于处理学生的“误点”。
例如: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问题时,一位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道:“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被指名提问的学生竟然响亮的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目瞪口呆:“啊?”……
怎么办?这位教师没有回避问题,而是果断的接住学生的招数,直面这个问题,将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注意调控。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
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认真、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无论是治学还是授课,小处都不可小视,细节都不可忽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