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学研引导基金是政府出资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引导基金,其设立的初衷通常是为了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创新的股权投资方式,产学研基金在加快主体培育、激活技术、资本活力,促进社会资本支持地方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等方面,有效发挥了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同时,产学研引导基金作为财政投入方式的一种创新,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运作思路,从而逐渐完善基金的运营环节。
关键词:产学研引导基金;运作模式;问题研究
产学研引导基金是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政府部门、基金公司、高校均属于首次尝试。基金建立的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强化了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基金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重点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但由于国内可借鉴的同类基金较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模式不够成熟、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阐述产学研基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探索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产学研引导基金运作模式
(一)宣讲基金政策,拓宽项目来源
产学研引导基金作为新鲜事物,扶持方向及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于科研人员熟悉的科研经费,需要基金管理团队走入高校解读基金政策。通过举办政策交流会,与高校有科技成果转化意愿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帮助高校科研团队理思路、消顾虑,带动高校科研人员投身实业。
(二)完善投资视角,以市场化眼光筛选项目
基金的投资过程实质为层层筛选的过程,从项目源、项目立项、项目调查、商务谈判直到投资决策,都需要投资经理层层把关。特别是产学研引导基金是用有偿投入的方式,扶持初创企业发展并实现资金良性循环,考验基金的运作智慧和水平。通常,基金管理团队会积极挖掘潜在的微型 “独角兽”企业标的,以市场化的投资理念筛选项目,从源头把控投资方向。
(三)坚持股权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产学研引导基金以投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基本宗旨,初创期的企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风险较大,股权投资共担风险的模式可以大大减轻高校科研团队创业的顾虑。同时,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股东,根据需要对企业进行创业辅导,参与企业的经营规划,对被投资企业的重要事项做到事前参谋、事中跟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试错成本;另一方面,以股权模式进入企业、基金择期退出的投资机制,也会增加原股东的危机感,使其意识到引导基金不是免费的面包,需要参与企业的效益分配,压力与动力并存将更大的激发经营者的创业激情。资金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有效的调节杠杆,通过引导基金投资方向的侧重偏好,将有助于实现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助推经济升级转型。
二、产学研引导基金运作问题
(一)缺乏免责容错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产学研基金设立的初衷是支持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投资项目以种子期、初创期为主,这类项目往往具有高风险,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失败率高等特点;而政府资金的使用底线是保证资金的整体规模与安全性,投资方向的高风险性与资金运作的安全性需求间存在较大矛盾。由于引导基金来源于财政资金,风险偏好天生比较低,如何在高风险的股权投资里控制风险,且兼顾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发展,是产学研基金运作中的难题。
(二)高校配套政策出台略显延迟
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已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但制度落实情况较差,尚停留在观望阶段。此外,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产学研基金扶持及收益分配机制更侧重于未来项目的获利预期,但对高校科研人员短期内的校内考核评优、职称晋级、任务量完成等诸多事项并无益处,因此部分科研人员热情不高。
(三)基金让利机制尚不健全,退出渠道单一
产学研引导基金作为地方性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基金,目的在于支持科技创新与创业,由于基金投资于创业初期,被投资企业体量较小,因此基金一般持股比重较大,大多为20%以上,甚至部分企业已近40%。对初创企业而言,更多的获取政府基金的现金支持,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但在企业稳健运营后,基金作为财务投资人,秉承着同股同权的投资理念,必然将获取高额的分红及收益,此种股权结构有可能导致创业团队的心理失衡,且在公司的后续融资中,由于创业团队持股比例相对不高,易导致其限制后期融资的尴尬局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为基金投资松绑,适时建立符合产学研基金特点的容错机制。基金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亟需有关部门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依法履行决策程序后的投资失误予以宽容和补偿。鼓励基金按照设立初衷向新兴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断点等市场投入不足的领域进行投资,避免出现“有人投的蜂拥投,没人投的仍然没人投”的尴尬局面,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的方向引导作用。
(二)探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对创业团队的让利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优质项目的发展活性。为了激发创业团队的创业激情,打破现有投资架构中同股同权的统一操作思路,探索特定条件下股权投资的不同模式,如让渡部分股权的分红、定向定价回购、股权激励等针对创业团队或原始出资人的特定激励模式,在保证基金整体收益的情况下,适度让利,将当前投资转换成未来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及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成果转化实施制度细则,如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专利转化过程中,将收益或股权及时完成院校与科技人员间的划分,将资金、股权明确至个人名下,将极大调动科技人员转化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宝明. 我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15.
[2]黄祥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5(3):10.
[3]陈思,何文龙,张然.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影响和潜在机制[J]. 管理世界, 2017,(1):158-169.
作者简介:
张杨(199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 张 杨
关键词:产学研引导基金;运作模式;问题研究
产学研引导基金是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政府部门、基金公司、高校均属于首次尝试。基金建立的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强化了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基金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重点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但由于国内可借鉴的同类基金较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模式不够成熟、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阐述产学研基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探索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产学研引导基金运作模式
(一)宣讲基金政策,拓宽项目来源
产学研引导基金作为新鲜事物,扶持方向及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于科研人员熟悉的科研经费,需要基金管理团队走入高校解读基金政策。通过举办政策交流会,与高校有科技成果转化意愿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帮助高校科研团队理思路、消顾虑,带动高校科研人员投身实业。
(二)完善投资视角,以市场化眼光筛选项目
基金的投资过程实质为层层筛选的过程,从项目源、项目立项、项目调查、商务谈判直到投资决策,都需要投资经理层层把关。特别是产学研引导基金是用有偿投入的方式,扶持初创企业发展并实现资金良性循环,考验基金的运作智慧和水平。通常,基金管理团队会积极挖掘潜在的微型 “独角兽”企业标的,以市场化的投资理念筛选项目,从源头把控投资方向。
(三)坚持股权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产学研引导基金以投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基本宗旨,初创期的企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风险较大,股权投资共担风险的模式可以大大减轻高校科研团队创业的顾虑。同时,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股东,根据需要对企业进行创业辅导,参与企业的经营规划,对被投资企业的重要事项做到事前参谋、事中跟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试错成本;另一方面,以股权模式进入企业、基金择期退出的投资机制,也会增加原股东的危机感,使其意识到引导基金不是免费的面包,需要参与企业的效益分配,压力与动力并存将更大的激发经营者的创业激情。资金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有效的调节杠杆,通过引导基金投资方向的侧重偏好,将有助于实现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助推经济升级转型。
二、产学研引导基金运作问题
(一)缺乏免责容错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产学研基金设立的初衷是支持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投资项目以种子期、初创期为主,这类项目往往具有高风险,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失败率高等特点;而政府资金的使用底线是保证资金的整体规模与安全性,投资方向的高风险性与资金运作的安全性需求间存在较大矛盾。由于引导基金来源于财政资金,风险偏好天生比较低,如何在高风险的股权投资里控制风险,且兼顾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发展,是产学研基金运作中的难题。
(二)高校配套政策出台略显延迟
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已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但制度落实情况较差,尚停留在观望阶段。此外,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产学研基金扶持及收益分配机制更侧重于未来项目的获利预期,但对高校科研人员短期内的校内考核评优、职称晋级、任务量完成等诸多事项并无益处,因此部分科研人员热情不高。
(三)基金让利机制尚不健全,退出渠道单一
产学研引导基金作为地方性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基金,目的在于支持科技创新与创业,由于基金投资于创业初期,被投资企业体量较小,因此基金一般持股比重较大,大多为20%以上,甚至部分企业已近40%。对初创企业而言,更多的获取政府基金的现金支持,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但在企业稳健运营后,基金作为财务投资人,秉承着同股同权的投资理念,必然将获取高额的分红及收益,此种股权结构有可能导致创业团队的心理失衡,且在公司的后续融资中,由于创业团队持股比例相对不高,易导致其限制后期融资的尴尬局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为基金投资松绑,适时建立符合产学研基金特点的容错机制。基金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亟需有关部门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依法履行决策程序后的投资失误予以宽容和补偿。鼓励基金按照设立初衷向新兴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断点等市场投入不足的领域进行投资,避免出现“有人投的蜂拥投,没人投的仍然没人投”的尴尬局面,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的方向引导作用。
(二)探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对创业团队的让利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优质项目的发展活性。为了激发创业团队的创业激情,打破现有投资架构中同股同权的统一操作思路,探索特定条件下股权投资的不同模式,如让渡部分股权的分红、定向定价回购、股权激励等针对创业团队或原始出资人的特定激励模式,在保证基金整体收益的情况下,适度让利,将当前投资转换成未来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及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成果转化实施制度细则,如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专利转化过程中,将收益或股权及时完成院校与科技人员间的划分,将资金、股权明确至个人名下,将极大调动科技人员转化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宝明. 我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15.
[2]黄祥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5(3):10.
[3]陈思,何文龙,张然.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影响和潜在机制[J]. 管理世界, 2017,(1):158-169.
作者简介:
张杨(199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 张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