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由单一性到多元化的转变,适应了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传统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而研究性教学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和主体意识。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 研究性教学 全面
【中图分类号】G642.4;S-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64-01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学都已经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行与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目前研究性教学并未在所有高校全面开展,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是什么?如何打造属于我国本科院校适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不妨从理论与实践、发展与创新、宏观与微观方面进行探究与剖析。
一、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研究性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教学方法本身,研究、学习、探索,怎样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所授的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获得的课程知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探求知识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真正的研究性教学要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全过程。
“研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而农科类专业有些学生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热情不高,所以就谈不上探索性学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对专业的了解,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去指引学生,尤其在生产实习中去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形式
研究性教学开展的形式可以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几种形式,但这需要强调每个学生必须积极参,如果仅仅是流于形式,会导致某些学科的教学中会单纯的变成仅仅是几个或者是部分学生的事情,那就失去了研究性教学要求人人参与的本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鼓励发表独立见解。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应以统一的形式,而应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素质有所区别,设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研究性教学环节中来。对于有些课程,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得提交研究性学习报告,然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对提交报告的批阅结果,从中选择一些比较有新意,或有争议的学习报告,从而对于这些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另外,加大综合性、研究性實验力度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参与实验室工作,从而通过亲身的实践经验获取科学结论,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科学的态度,使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难点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具有一个过程性、实践性和导向性等特点,研究性教学的这些特点也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完全自然的转化为教育现实,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传统的习惯、主体的认识、环境和条件等影响。
研究性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有些教师还未能适应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学生学习模式的转换等等,这些困境使得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缺乏动力。也由于各方对于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偏差、重视不够、教师认识错位、积极性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依赖传统的授课教学、缺乏自主学习精神、缺乏科学研究兴趣等问题,都给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困难。
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应当要积极的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中对于研究性教学工作量的衡量标准,使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对于目前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校内实习基地严重缺乏的现象,提倡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炼,增加感性认识,尤其在生产实践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研究性教学还需要空间上的支撑和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教室资源、内部布局以及相应的实验室空间上要很好的支撑研究性教学的纵深开展。
参考文献:
[1]蔡琼.研究性教学理念与高校法律基础教学,《高教论坛》,2005-10-30
[2]梁海军.中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问题及建议,《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6-25
[3]王亨,李建基,刘宗平,孟霞.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兽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12-02-29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 研究性教学 全面
【中图分类号】G642.4;S-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64-01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学都已经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行与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目前研究性教学并未在所有高校全面开展,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是什么?如何打造属于我国本科院校适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不妨从理论与实践、发展与创新、宏观与微观方面进行探究与剖析。
一、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研究性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教学方法本身,研究、学习、探索,怎样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所授的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获得的课程知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探求知识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真正的研究性教学要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全过程。
“研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而农科类专业有些学生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热情不高,所以就谈不上探索性学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对专业的了解,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去指引学生,尤其在生产实习中去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形式
研究性教学开展的形式可以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几种形式,但这需要强调每个学生必须积极参,如果仅仅是流于形式,会导致某些学科的教学中会单纯的变成仅仅是几个或者是部分学生的事情,那就失去了研究性教学要求人人参与的本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鼓励发表独立见解。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应以统一的形式,而应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素质有所区别,设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研究性教学环节中来。对于有些课程,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得提交研究性学习报告,然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对提交报告的批阅结果,从中选择一些比较有新意,或有争议的学习报告,从而对于这些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另外,加大综合性、研究性實验力度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参与实验室工作,从而通过亲身的实践经验获取科学结论,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科学的态度,使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难点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具有一个过程性、实践性和导向性等特点,研究性教学的这些特点也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完全自然的转化为教育现实,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传统的习惯、主体的认识、环境和条件等影响。
研究性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有些教师还未能适应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学生学习模式的转换等等,这些困境使得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缺乏动力。也由于各方对于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偏差、重视不够、教师认识错位、积极性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依赖传统的授课教学、缺乏自主学习精神、缺乏科学研究兴趣等问题,都给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困难。
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应当要积极的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中对于研究性教学工作量的衡量标准,使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对于目前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校内实习基地严重缺乏的现象,提倡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炼,增加感性认识,尤其在生产实践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研究性教学还需要空间上的支撑和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教室资源、内部布局以及相应的实验室空间上要很好的支撑研究性教学的纵深开展。
参考文献:
[1]蔡琼.研究性教学理念与高校法律基础教学,《高教论坛》,2005-10-30
[2]梁海军.中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问题及建议,《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6-25
[3]王亨,李建基,刘宗平,孟霞.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兽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