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工作岗位将近7年了,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在此,我想结合这几年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好的班风能够有效的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活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理念倡导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本人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下面,本人就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性情。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
1.教室的净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在这个方面我做了许多探索,感受颇深。我所执教的2007级9班以前一直比较差,为此,我每次都在班会上强调,多次发火,但效果一直不好,后来国家级优秀班主任来我校所作的报告给了我启迪,与其自己苦苦地在黑暗中摸索,不如向名家请教,于是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些班级管理论著,一个个名家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呢?经过一番思索,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划分了值日小组(一共分为七个组,班主任担任一组的组长,其它六个值日组长由平时卫生习惯较差的同学担任。)并召开了卫生小组长会议,最后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我向学生开诚布公的说了本班卫生成绩在整个级部的位置,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失误与不足,恳请同学们的原谅并表明自己的决心。第二天一早我第一个来到教室,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每个课间我首先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教室地面的纸团捡起来,最后整理卫生工具和桌椅。上午,同学们感觉老师的做法真是滑稽可笑,可是,下午同学们就主动捡起自己身边的纸团,有的甚至主动帮我整理工具和桌椅,我一一向他们表示感谢。当天晚上我又来到教室,谈了自己一天卫生值班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为了班级良好的卫生环境将接力棒传递下去。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接力棒的传递拉开了帷幕。一直到今天,接力棒传得井然有序,2007级9班的卫生面貌已得到了彻底改观。
2.教室的美化
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教室黑板的左侧);班级文化宣传内容(如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地方)。
我班在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黑板上方是“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八个大字;黑板的左侧是班级发展目标;后面板报的上方张贴奖状,两侧分别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图的上方分别是“胸怀祖国”、“放眼天下”的警语;教室左侧的墙壁上,前半块是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及心中的大学,后半块是学习园地;教室的右侧由于主要是窗户,我们就张贴了班里几个小“书法家”的作品。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同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体现班级特色,它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守则》和《规范》虽然对中学生提出了合理的规定,但这些条令本身不具备强制性,在执行过程中只能提倡,如若学生违反了,则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时间长了,就形同虚设。而班规则是对《守则》和《规范》的具体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我班的班规在“教室纪律”、“宿舍制度”、“清洁卫生”、“体育锻炼”、“班主任”等十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共十章五十条,基本上覆盖了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但是制订和实施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起好步,开好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刚入校是制度建设的最好时机。学生刚入学就要进行学前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②扬民主,集众议。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的制定不妨由班主任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一份,然后交由班委汇总修改,最后由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执行起来才切实有效。③不松懈,重落实。制度一旦制定好了,就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④要公开,扬正气。班级制度是针对班级全体同学的,班主任不能偏袒任何学生,甚至班主任也应接受学生的监督,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我认为班级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班级凝聚力在活动的开展中强化。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进行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味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我经常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子、碰碰撞比赛等,师生无拘无束的参与其中,真是其乐融融。
其次,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知人善任,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学生搭建锻炼的舞台,充分的利用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培养班干部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轻松,而是为社会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苗。班主任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主人意识、创造意识和效率意识,班干部要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要让其接受学生的监督,避免搞“终身制”,一般担任一学期即可,以便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只要我们积极地想办法,找出路,就一定能够取得佳绩。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好的班风能够有效的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活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理念倡导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本人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下面,本人就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性情。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
1.教室的净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在这个方面我做了许多探索,感受颇深。我所执教的2007级9班以前一直比较差,为此,我每次都在班会上强调,多次发火,但效果一直不好,后来国家级优秀班主任来我校所作的报告给了我启迪,与其自己苦苦地在黑暗中摸索,不如向名家请教,于是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些班级管理论著,一个个名家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呢?经过一番思索,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划分了值日小组(一共分为七个组,班主任担任一组的组长,其它六个值日组长由平时卫生习惯较差的同学担任。)并召开了卫生小组长会议,最后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我向学生开诚布公的说了本班卫生成绩在整个级部的位置,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失误与不足,恳请同学们的原谅并表明自己的决心。第二天一早我第一个来到教室,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每个课间我首先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教室地面的纸团捡起来,最后整理卫生工具和桌椅。上午,同学们感觉老师的做法真是滑稽可笑,可是,下午同学们就主动捡起自己身边的纸团,有的甚至主动帮我整理工具和桌椅,我一一向他们表示感谢。当天晚上我又来到教室,谈了自己一天卫生值班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为了班级良好的卫生环境将接力棒传递下去。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接力棒的传递拉开了帷幕。一直到今天,接力棒传得井然有序,2007级9班的卫生面貌已得到了彻底改观。
2.教室的美化
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教室黑板的左侧);班级文化宣传内容(如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地方)。
我班在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黑板上方是“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八个大字;黑板的左侧是班级发展目标;后面板报的上方张贴奖状,两侧分别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图的上方分别是“胸怀祖国”、“放眼天下”的警语;教室左侧的墙壁上,前半块是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及心中的大学,后半块是学习园地;教室的右侧由于主要是窗户,我们就张贴了班里几个小“书法家”的作品。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同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体现班级特色,它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守则》和《规范》虽然对中学生提出了合理的规定,但这些条令本身不具备强制性,在执行过程中只能提倡,如若学生违反了,则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时间长了,就形同虚设。而班规则是对《守则》和《规范》的具体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我班的班规在“教室纪律”、“宿舍制度”、“清洁卫生”、“体育锻炼”、“班主任”等十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共十章五十条,基本上覆盖了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但是制订和实施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起好步,开好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刚入校是制度建设的最好时机。学生刚入学就要进行学前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②扬民主,集众议。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的制定不妨由班主任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一份,然后交由班委汇总修改,最后由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执行起来才切实有效。③不松懈,重落实。制度一旦制定好了,就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④要公开,扬正气。班级制度是针对班级全体同学的,班主任不能偏袒任何学生,甚至班主任也应接受学生的监督,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我认为班级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班级凝聚力在活动的开展中强化。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进行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味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我经常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子、碰碰撞比赛等,师生无拘无束的参与其中,真是其乐融融。
其次,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知人善任,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学生搭建锻炼的舞台,充分的利用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培养班干部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轻松,而是为社会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苗。班主任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主人意识、创造意识和效率意识,班干部要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要让其接受学生的监督,避免搞“终身制”,一般担任一学期即可,以便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只要我们积极地想办法,找出路,就一定能够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