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通过充分地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因素,把人类创造的各種美变为学生的心灵财富,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审美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 1.诱发学生产生感受美的情感
  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的那种激奋的情感再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中的美,从而获得启迪和教益。诱发学生的情感应抓住作品的源头、趋向、起伏、强弱,用作者的感情去感动学生。同时还要研究从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才感兴趣,最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也就是寻找激情点。这样以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情来触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感知美,产生美感。
   2.带领学生赏析美的语言
  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美感。这些美文中美的语言能感染和熏陶学生。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我们在讲解时就应该重点分析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像文中的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烘托、比较、联想等表现手法和作家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我们都应作出详尽的分析,力求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陶冶。高尔基说:“语言使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因此,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散文在表现情感和反映生活上更自由、更生动,也使文章充溢着特殊的魅力。“好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一位批评家如是说。由此可见,分析文章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的美尤为必要。
   3.启发学生对美的充分想象
   别林斯基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最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因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课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的形象、姿态、特性,让文章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活”起来。例如教学《陌上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品读侧面描写罗敷的文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行者”、“担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相怨怒”的情景,从而体会罗敷的美。如此,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来填补课文“只字未提罗敷如何美的空白”。
   4.把美的意境引入语文课堂
  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眼前景物的传神描写就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意”。这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即“意境”。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美育,就必须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否则就谈不上感受美,也就谈不上理解、欣赏、创造美了。我们可以凭借音乐形象、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入意境,唤起内心的视像,就是把作者描绘的景象再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受到“境”的熏陶。
   5.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以上所说的阅读教学侧重于鉴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我们主要是靠作文教学。教师上完一篇课文应该是以指导学生对该课文的写作方法加以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练笔中为标志的。我们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审美并创造美,把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时,及时地进行口头或书面作文训练,一方面结合欣赏课文的感受,一方面调动有关的生活经验,这样就有感而发、有法可效了。学生对美的创造欲望也就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和美育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唤起学生开垦荒漠心田的激情,热爱生活,去荡涤污浊的心灵,使沉睡在课本中的静态的文字的美质,还其本色,以教师的才情,使语文教学发挥其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喜爱语文,最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真正践行“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如何构建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生活实际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 1.借“生活经验”,學习知识  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术语,如:程序、操作系统、软件、文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相互影响和交织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教学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复合主体中双边的关系。    课堂是师生活
期刊
担任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了,在这些年的实践与思考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低年级的小朋友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么怎样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和主人呢?   一次,我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准备给小朋友们讲讲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我说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听故事,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发光了,我心里一阵欢喜,想着原来孩子们的兴趣是在这儿啊!在听故事的中间
期刊
现代远程教育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当前,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探索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规律,研究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模式,总结和积累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经验,这是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对于我国中小学远程辅助教学的发展和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远程辅助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我们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才能适应这一
期刊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結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 1.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杜甫的诗中说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梁启超先生把自己的一生比喻为蚕,三十岁以前吃桑叶,三十岁以后吐丝作茧。這些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大量阅读的写作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真正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期刊
【摘要】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 发展 学生敏捷的思维。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期刊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