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我们的教师,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划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就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儿童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展教师的创新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有人预测,未来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更有人认为“网络教学”将取代人。计算机教学确实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形象化,将不易观察的事物虚拟可视化。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其平均分成红蓝各一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再将其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同时展示拼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长方形的长和圆周长、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的关系,很容易推出圆的面积。这里运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同时渗透了“极限”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動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 培养创新能力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现在使用的小学教材都是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对教材的选择、课后的练习设计、习作训练等方面都充分孕含了创新教育的内容。所以数学的创新教育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特别是要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结合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到创新处理,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内容。教师在处理相关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创新性,让学生对于创新的内容有所领悟。领悟从而学习别人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处理教材的过程要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结合数学预习提示、等自主理解内容。允许学生对内容在理解上有各自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有争议。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开放性、能引起学生争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创设好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要把教材变成有坡度的练习材料,多采用"启发式情景"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教学中心。开启学生的思维机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想出新方法、提出新见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树立开放意识,把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努力创设开放式的人文情景,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中。同时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模仿、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自我的充分发展,创新教育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在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索欲,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我们的教师,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划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就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儿童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展教师的创新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有人预测,未来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更有人认为“网络教学”将取代人。计算机教学确实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形象化,将不易观察的事物虚拟可视化。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其平均分成红蓝各一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再将其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同时展示拼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长方形的长和圆周长、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的关系,很容易推出圆的面积。这里运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同时渗透了“极限”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動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 培养创新能力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现在使用的小学教材都是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对教材的选择、课后的练习设计、习作训练等方面都充分孕含了创新教育的内容。所以数学的创新教育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特别是要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结合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到创新处理,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内容。教师在处理相关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创新性,让学生对于创新的内容有所领悟。领悟从而学习别人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处理教材的过程要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结合数学预习提示、等自主理解内容。允许学生对内容在理解上有各自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有争议。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开放性、能引起学生争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创设好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要把教材变成有坡度的练习材料,多采用"启发式情景"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教学中心。开启学生的思维机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想出新方法、提出新见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树立开放意识,把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努力创设开放式的人文情景,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中。同时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模仿、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自我的充分发展,创新教育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在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索欲,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