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职培训课程开设需要一定的条件,本文在分析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针对岗位任职的培训课程设置对策。
关键词:任职培训;岗位任职;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是培训内容的载体,是参训学员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职业素质的信息来源。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任职培训开展的优劣,高效的任职培训一定是建立在结构合理、内容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之上的。从参训人员的角度来讲,培训课程紧贴任职现状,课程内容学有所用,才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任职培训才会取得较好效果。
一、课程设置影响因素
1、岗位需求引导课程设置方向
岗位任职需求决定了任职培训存在的价值,是影响课程设置的决定性因素。任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参训人员的任职能力,胜任岗位任职,较培训前发挥更大作用。课程设计要对参训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以把握岗位任职所需能力,确定培训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参训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不同,需要的任职能力也是不同的,选择的课程也随之有所不同,培训课程呈现多样性。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迫使岗位任职能力需求转变加快,任职培训课程设置更新呈现加速性。无论培训怎么发展转变,满足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以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是课程设置的方向标,指引课程发展方向。
2、认知能力决定课程难易程度
人员参加任职培训实际上就是学习岗位知识,提升任职能力的过程。而人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运用总是受到认知规律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培训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就是要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充分考虑参训人员的认知能力,顺应认知规律,设置的培训内容难易适中,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课程的设置者不能凭主观认识来决定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而是应该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遵循参训人员特点,结合参训人员的学习能力,进行设置。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岗位任职中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对工作所需的知识也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课程内容设置过难,不利于参训人员快速掌握,达不到培训效果,对岗位任职起不到作用。如果内容太简单,参训人员学不到什么东西,对实际工作也不会有太大帮助。参训人员的认知能力,应该成为课程设置的考虑因素,控制培训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利于参训人员的学习,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3、培训资源支撑课程质量
任职培训资源可以简单地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是开展任职培训的智力基础,直接关系到一些课程能否开设。教员是任职培训的课程设计者、教材的编写者、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者,为任职培训提供智力支撑,可以归类为任职培训的软件资源。教员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是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要具备提高培训水平的高质量课程,就必须有一支符合任职培训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另外软件资源还包括专业教学数据库,收集、储存了大量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图表、视频、动画、图片等素材资料。资料室还应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专业期刊杂志可供参训人员查阅,为补充培训外的岗位知识提供理想场所。
任职培训的课程开设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硬件资源作保障,一些课程是无法设置的。只有具备充足的硬件资源才不会在课程设置中因硬件设施的缺乏形成障碍。同时应该注意到,任职培训更强调实践性教学,而实践类课程对硬件资源依赖性很大,没有硬件资源的保障,大部分实践类课程是无法设置的,这就造成了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和实际任职衔接,脱离岗位需求,使参训人员认为学而无用,直接影响人员参训的积极性,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课程设置对策
1、明确岗位任职需求,把握课程设置方向性
岗位任职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任职培训要紧跟岗位任职需求的变化,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任职教育不像学历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变化相对较小。任职培训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变化发展快,课程内容应根据岗位发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去旧取新,不断循环更新使培训内容符合岗位任职需求。因此任职培训教员要重新设定教学内容的次数增多了,但教学内容的设置标准是不变的,就是要以提高参训人员任职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符合岗位任职需求的人才为标准。只有充分认识培训人员岗位任职能力,明确需求,才能把握课程设置方向,不至于偏离岗位任职的客观要求,引导任职培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分析参训人员特点,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对教学对象特点把握,有充分了解,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如果说学历教育的学员年龄、学历、经历具有相似性,教员花费很少时间就可以把握学员特点,对学员有很好的了解,那么任职教育参训人员的巨大差异性,则需要教员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把握参训人员特点,增加对他们有了解,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在培训开始之前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员团队就要掌握参训干部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分析,根据参训人员特点进行人员分类,根据不同特点可以采用分班教学,或者针对不同特点人员群体有所偏重地进行课程设置,使培训既注重参训人员的共性又注重参训人员的个性,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专业理论基础,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要高效地开展培训,就必须正确处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只有合理设定培训课程内容才能使参训人员学有所用,达到培训目的。
任职培训时间短,内容多且要求岗位针对性要强,培训所学,回到工作岗位上要很快能用上,因此培训中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传授就显得重要了。通过岗位任职能力及岗位职责分析,参训人员提高任职能力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这就决定了课程设计应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性质应该更偏重于实践性。但课程设计完全抛弃理论是不可能的,实践性的课程是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内容做基础,参训人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实际任职中才能灵活运用培训中学到的内容,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三、结束语
随着岗位任职的变化发展,昔日合理的课程结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今天合理先进的课程,也许几年就变的落后了,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任职培训的课程设置。任职培训课程体系应该是动态发展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课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随着岗位任职发展而发展。应以参训人员任职能力现实需求作为课程衡量标准,只要符合现实任职需求的课程就是合理的、有效的。
关键词:任职培训;岗位任职;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是培训内容的载体,是参训学员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职业素质的信息来源。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任职培训开展的优劣,高效的任职培训一定是建立在结构合理、内容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之上的。从参训人员的角度来讲,培训课程紧贴任职现状,课程内容学有所用,才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任职培训才会取得较好效果。
一、课程设置影响因素
1、岗位需求引导课程设置方向
岗位任职需求决定了任职培训存在的价值,是影响课程设置的决定性因素。任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参训人员的任职能力,胜任岗位任职,较培训前发挥更大作用。课程设计要对参训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以把握岗位任职所需能力,确定培训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参训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不同,需要的任职能力也是不同的,选择的课程也随之有所不同,培训课程呈现多样性。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迫使岗位任职能力需求转变加快,任职培训课程设置更新呈现加速性。无论培训怎么发展转变,满足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以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是课程设置的方向标,指引课程发展方向。
2、认知能力决定课程难易程度
人员参加任职培训实际上就是学习岗位知识,提升任职能力的过程。而人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运用总是受到认知规律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培训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就是要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充分考虑参训人员的认知能力,顺应认知规律,设置的培训内容难易适中,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课程的设置者不能凭主观认识来决定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而是应该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遵循参训人员特点,结合参训人员的学习能力,进行设置。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岗位任职中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对工作所需的知识也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课程内容设置过难,不利于参训人员快速掌握,达不到培训效果,对岗位任职起不到作用。如果内容太简单,参训人员学不到什么东西,对实际工作也不会有太大帮助。参训人员的认知能力,应该成为课程设置的考虑因素,控制培训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利于参训人员的学习,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3、培训资源支撑课程质量
任职培训资源可以简单地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是开展任职培训的智力基础,直接关系到一些课程能否开设。教员是任职培训的课程设计者、教材的编写者、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者,为任职培训提供智力支撑,可以归类为任职培训的软件资源。教员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是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要具备提高培训水平的高质量课程,就必须有一支符合任职培训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另外软件资源还包括专业教学数据库,收集、储存了大量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图表、视频、动画、图片等素材资料。资料室还应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专业期刊杂志可供参训人员查阅,为补充培训外的岗位知识提供理想场所。
任职培训的课程开设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硬件资源作保障,一些课程是无法设置的。只有具备充足的硬件资源才不会在课程设置中因硬件设施的缺乏形成障碍。同时应该注意到,任职培训更强调实践性教学,而实践类课程对硬件资源依赖性很大,没有硬件资源的保障,大部分实践类课程是无法设置的,这就造成了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和实际任职衔接,脱离岗位需求,使参训人员认为学而无用,直接影响人员参训的积极性,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课程设置对策
1、明确岗位任职需求,把握课程设置方向性
岗位任职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任职培训要紧跟岗位任职需求的变化,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任职教育不像学历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变化相对较小。任职培训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变化发展快,课程内容应根据岗位发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去旧取新,不断循环更新使培训内容符合岗位任职需求。因此任职培训教员要重新设定教学内容的次数增多了,但教学内容的设置标准是不变的,就是要以提高参训人员任职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符合岗位任职需求的人才为标准。只有充分认识培训人员岗位任职能力,明确需求,才能把握课程设置方向,不至于偏离岗位任职的客观要求,引导任职培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分析参训人员特点,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对教学对象特点把握,有充分了解,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如果说学历教育的学员年龄、学历、经历具有相似性,教员花费很少时间就可以把握学员特点,对学员有很好的了解,那么任职教育参训人员的巨大差异性,则需要教员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把握参训人员特点,增加对他们有了解,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在培训开始之前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员团队就要掌握参训干部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分析,根据参训人员特点进行人员分类,根据不同特点可以采用分班教学,或者针对不同特点人员群体有所偏重地进行课程设置,使培训既注重参训人员的共性又注重参训人员的个性,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专业理论基础,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要高效地开展培训,就必须正确处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只有合理设定培训课程内容才能使参训人员学有所用,达到培训目的。
任职培训时间短,内容多且要求岗位针对性要强,培训所学,回到工作岗位上要很快能用上,因此培训中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传授就显得重要了。通过岗位任职能力及岗位职责分析,参训人员提高任职能力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这就决定了课程设计应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性质应该更偏重于实践性。但课程设计完全抛弃理论是不可能的,实践性的课程是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内容做基础,参训人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实际任职中才能灵活运用培训中学到的内容,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三、结束语
随着岗位任职的变化发展,昔日合理的课程结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今天合理先进的课程,也许几年就变的落后了,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任职培训的课程设置。任职培训课程体系应该是动态发展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课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随着岗位任职发展而发展。应以参训人员任职能力现实需求作为课程衡量标准,只要符合现实任职需求的课程就是合理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