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体验之旅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到底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难题,一种名为“死亡体验”的活动正在年轻人中间悄然兴起。“死亡体验”在国外已经不太新鲜,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被杀害的女星韩宥拉,就曾经参加过“死亡体验”。
  记者近日到上海的一处死亡体验馆,经历了一次“死亡之旅”。在死亡体验馆的创办者、总经理谢洪全看来,这种死亡和重生的仪式感能刷新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让人们站在出世的角度反思生活,从而帮助体验者找到通往内心,寻找自我的捷径”。
  来一剂心灵“猛药”
  7月初,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M50桃浦创意园的死亡体验馆。体验馆藏身在几幢办公楼之间,正逢周末,园区显得静谧。
  整个体验时间耗时一天,上午是集体魔镜和沙盘游戏环节,“心灵导师”通过这些心理学游戏观察每个体验者。经过这些环节后,记者和其他三名体验者迎来了此次体验的核心—各自的“告别”时间。在导师的指引下,体验者们换上麻制的丧服和布鞋,来到一间特别的房间。
  屋内灯光灰暗,体验者盘坐在各自的案几前,案上点上一支熏香,轻烟袅袅。当最后一缕轻烟散尽,被称为“黑先生”的工作人员打开屋内的移门,五具棺材排成一列,出现在体验者眼前,迎面而来的厚重感让人的呼吸有些沉重。
  体验者们盘坐在各自的棺材内写着遗书。结束后,大家蒙上面纱,静静地躺在棺材内,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当……”,钟声响起,棺盖被缓缓盖严。黑暗中,火化的“呲呲”声萦绕在耳边,却沸腾了体验者的心。约20分钟后,棺盖被打开,再次感受光明的体验者们自此获得新生,而各人脸上表情怪异。
  整个死亡体验的环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在棺材内的时间只有约20分钟。据了解,活动开办至今,几乎每场都有体验者在棺材内或失声痛哭,或小声啜泣,一些人在打开棺盖的那一刻泪流满面。“重获新生”的体验者都会回到换上鲜花的案几前,几乎每位都会在纸上洋洋洒洒写下许多感悟。
  谢洪全将这20分钟定位为“心灵急速成长的时刻”,“死亡体验把握得好,就能打开人们的心灵,让他们找回真正的自己。”谢洪全表示。
  “如果一个人的临终反思,能够提前50年,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在谢洪全的名片背后,赫然印着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的这句名言。这位创始人希望可以通过活动实现公司的企业文化“帮助更多的人”。谢洪全的希望是,体验过后,大家会觉得,“人终有一死,但是我可以……”
  “写遗书,睡棺材,这些特别的情境会给人心灵带来强烈的刺激,伤心事儿、遗憾事儿就会一股脑儿全都涌出来。这时我们的导师就会以倾听者、陪伴者的身份,引导负面情绪的释放。”谢洪全将死亡体验比作是给人心灵带来的一剂“猛药”,因此所有的导师都必须最低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而体验者也只能体验一次,“年龄在20至70岁,并且不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死亡体验环节结束后,心理咨询师还会以沙盘游戏、读图等依据,帮助体验者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谢洪全坦言,目前体验者以2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喜欢新奇的事物,这很正常。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具有冲击力的卖点先赚足眼球和口碑。但死亡体验,最好还是三四十岁,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这样更有感触,效果也会更明显。”
  据了解,死亡体验价格不菲,正式售价为24800元,主要面向中高端人群,帮助他们解决压力大、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除了当天的体验,体验馆还推出了“1+21天”模式。即在活动之后,心理咨询师会针对体验者的问题,协助他们制订改善自我的21天计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将持续跟进。
  “以后我们围绕心灵成长这个话题,还会推出一系列类似异度空间、世外桃源这样的活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谢洪全表示。
  直面死亡
  死亡体验其实早有先例。2009年,韩国人郑俊于创办了“棺材学院”,任何人只要出25美元,就能到“棺材学院”中体验一回死亡的恐怖感觉。全程历时4小时,参与者会在“棺材学院”中写下自己的“遗嘱”和“墓志铭”,然后参加自己的“葬礼”,最后穿上寿衣被装进一只木棺材中静躺10分钟。当他们再次从棺材中爬出来时,便意味着自己“获得了新生”。
  在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首创死亡体验课程,学校设有悲伤辅导、临终关怀、多功能奠礼堂等专业教室,除此之外还有1间放置有10具特制棺材的死亡体验室,让学生完整体验死亡过程。
  该校生命关怀事业科助理教授邱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死亡体验课程会先安排生死导论的“行前教育”,然后让学生写遗嘱、穿寿衣、拍遗照,接着躺卧进棺材,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向自己的一生告别,体验像尸体一般,接受殡葬人员为自己进行入殓、封棺、掩埋等程序。一位学生就曾在订立遗嘱时泣不成声:“亲爱的爸妈,我曾经很幸福,但我的时间不多了,很后悔经常和你们争吵。”
  上海的死亡体验场所也并不是只有一家,在上海公益新天地一处259平方米的空间里,还有一家“4D死亡体验馆”正在建设中。黄卫平就是这个体验馆的缔造者之一,黄卫平表示,4D生命体验馆是一个可以体验死亡与重生的地方。
  据介绍,体验将由13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体验“死一回”的感受。参与者将经历预立遗嘱、遗体捐赠、撰写墓志铭等一系列死亡预演,而后进入到一个全息的4D“焚化炉”。在“焚化炉”里,体验者可以通过视听嗅味触五感体验真实焚化炉的感觉。在经历“焚化”后,体验者最终进入4D子宫,重获新生。结束生命体验后,13人所组成的小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后续的交流活动,一起探讨生命话题。
  其实,在创建生命体验馆之前,黄卫平是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这是一个缘起于汶川地震心理关怀小组的临终关怀组织,送走了众多的临终者。在这期间,黄卫平发现,国外较为普遍的生命教育在国内却鲜有见闻,而中国人对于死亡话题多有避讳。
  黄卫平说,人们对于死亡讳莫如深的态度导致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告知患者的病情、如何告知家属死亡的消息、如何面对死亡的事实等,这些都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问题,却没有完美的定论。   黄卫平表示,创办生命体验馆的原因很简单。“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差别很大,每个人对于死亡的理解不相同,也没有对错之分,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人们思考这个问题然后采取行动。”黄卫平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徐光兴则表示,死亡体验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教育人们活在当下,提醒那些原本轻视生命的人珍惜生活。同时,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也有教育意义,完善他们对于生死的认知。但作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或者存在心理、身体疾病的人则要慎重,否则有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也可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
  徐光兴表示,死亡体验需要做好后续的安抚疏导工作,打造良好的“安全岛”,做好跟踪心理教育。作为体验馆的心理疏导员,需要有积极的生存观和哲学观,而整个体验则需要等待专家的验证。
  国外的“死亡教育”
  英美等国家的死亡教育,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平息,和平生活再次走入正轨之后。那个时代陆续出版了一些著名的研究类著作,如1959年美国死亡学先驱赫曼·菲尔德的《死亡的含义》、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勒威顿的《死亡教育范围》等,为这一学科和教育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公立学校到上个世纪90年代正式展开死亡教育,至今这样的课程是准许学生自愿选择的。开展这一教育的原因,主要是基于社会犯罪和滥杀情况严重,电视和媒体对暴力行为的渲染以及儿童尝试自杀的现象增多等等。
  2013年,英国已经有550所幼儿园开始死亡教育,专家和家长普遍认为,这样的教育,对帮助孩子们理解悲痛和失亲的现实很有好处。英国教育界认为,尽早地让孩子接受教育,理解死亡的存在,做好离别的心理准备,对他们成长有益无害。
  在亚洲国家里,日本的死亡教育开始的时间大致与美国相同,而且也注重该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日本这项教育的结果,可以从2011年日本东部发生大地震和海啸事件中看到成效。在突发灾难面前,他们的镇静态度和自救互救的行为,令人感动。近年来,日本出版界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日渐增多,其中有部分是针对孩子的,比如《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死》等。
  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让孩子们从小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现在的多种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有涉及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罪等课题,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比如,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如何控制情绪等。
  (摘自《读天下》)
其他文献
富婆求子,前期定金60万元,成功受孕后还有120万元的酬金……这种天上掉馅饼的美事,稍有防范意识的人都猜得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然而,面对这样一个骗子惯用的诈骗伎俩,仍然有人频频上当。日前,湖南省湘潭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案金额44万余元的“重金求子”诈骗案,由3名诈骗分子组成的犯罪团伙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居然成功作案15起。骗子为何能屡屡得手?受骗者又是如何一步步掉入对方圈套的?随着这起案件
期刊
去年,江南集团下属公司常熟市农副产品交易城(下称“交易城”)原董事长、总经理王勇刚因犯受贿罪、贪污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四罪,涉案金额452万余元,数罪并罚,被判决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该案是常熟市检察院本世纪以来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涉及罪名最多、判刑最重的一个案件。  反常说情引起怀疑  王勇刚有两重身份,一个交易城董事长、总经理,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另一个是常熟市梅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期刊
2015年3月21日上午9时42分,一名黑衣长发女子走进了陕西省延长县的一家银行,从银行柜台取出了一沓现金。之后,这名女子离开了银行,消失在监控视频中。  这段银行的监控视频,是警方目前掌握的这名女子最后的影像资料。这名女子取完钱之后的第三天就中断了和亲戚朋友的一切联系。20多天后,她的家人向公安机关报案。  这名女子离开银行之后究竟去了哪里?为何会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手机尾号查出可疑男
期刊
母亲成为儿子的婚姻“小三”  2013年5月1日,时年30岁的耿岱与女友周媛举行了婚礼。小两口笑容灿烂,眼角眉梢流淌柔情蜜意,接受着亲朋好友的祝福,只有耿母郭彩玉却心情复杂:含辛茹苦独自将儿子抚养成人,如今却属于另一个女人了。  耿岱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一家教育集团上班。14岁那年,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郭彩玉生活。郭彩玉时年42岁,担心继父不能善待儿子,一直没有再婚。  耿岱与周媛买不起婚房
期刊
2015年12月20日上午10点,北京某知名家纺公司老总冯志豪在办公室被一名手持尖刀的男子追杀,冯志豪一边狂奔一边大呼救命,持尖刀的男子则在后面紧追不舍,两人上演了一出夺命狂飙,最终,冯志豪因被刺中要害当场殒命!  随后,警方对男子展开审讯调查。凶手名叫高华,是年薪百万的销售精英,在北京有房有车,妻子漂亮能干,两人育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堪称人生赢家的他为何会对冯志豪痛下杀手?随着案情的层层深入,
期刊
为了“稳住”丈夫,她竟然在自己孕期的时候,帮丈夫找小姐,却最终把丈夫推向了死亡之路。这“贴心”的背后,究竟出于怎样的心理?  孕期=出轨高危期?  2014年7月9日上午9时左右,河南省南阳市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一个小区发生了一起命案。民警立刻赶赴现场,报案者是该小区的物业经理。他告诉民警,保洁人员早上发现一户人家的大门虚掩,喊了半天也没人应答,便推开门,只见一个男子浑身赤裸,躺在客厅的沙发上
期刊
2016年2月27日上午10时许,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四季花园住宅小区临街的晓燕超市门前,突然响起一阵震耳的警笛。民警将一个叫阚学忠的男人带上了警车。让邻居震惊的是,阚学忠是小区颇为出名的“模范父亲”、“好继父”,竟然刺杀了妻子和继女玲子!  12年前,阚学忠与离异后的吴晓燕结婚。再婚后,他非常珍惜新家庭,对继女视若己出,并被街道居委会评为“最美继父”。可就是这样一个模范继父最终却提刀杀人,一切
期刊
有毒狗肉、鸟肉被端上餐桌背后,是一个集毒药运输、盗收、粗加工、卖毒肉为一体,涉及江苏、安徽、山东、上海、广东多地的犯罪链条。而隐藏其中的食品安全监管空白亟须引起各方关注。  从2014年年底开始,江苏省如皋市就陆续出现了宠物狗失踪事件。一两只还有可能是意外,连续发生会不会是人为呢?  5月6日,因制售有毒狗肉的被告人吕希志被江苏省如皋市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八
期刊
一对父子之间矛盾重重,针尖对锋芒般地煎熬着。谁也没有想到,死亡的威胁突然降临。绝望之际,父子情感却迎来了转变的契机。“疯爸爸”与“熊孩子”,踏上了别样的旅途……  父亲若死了儿子咋办  一路改变一路惊醒  2008年8月,黑龙江大庆市民高铭远被查出肝硬化腹水,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时年37岁的高铭远陷入深深的恐惧中。儿子高薪皓中午和晚上回家是高铭远最开心的时刻。“爸爸,我回来了。”高薪皓每次回来,
期刊
相信很多人在微信群、QQ群里抢过红包,但抢红包也一定得有品,即“红品”,否则就可能摊上事儿,甚至是大事儿。本文男女主人公便是因抢红包相识,最终也因抢红包反目成仇,酿下血案。这起案例令人深思……  手机发烧友抢红包抢出恋情  今年26岁的何忠俊是重庆市郊县人,2014年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市江北区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平时,他的爱好是玩手机,对市面上大多数手机的功能、特征他都如数家珍,人送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