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对高中教育学段学生所需达到的阅读效果和阅读的数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各地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选择了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实施语文阅读。通过多年的效果评估和教学实践,很多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化这一模式表示出高度的认可和肯定。对于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开发课程是一项具有明显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工作。鉴于此,本文对课程化理念导向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化理念导线;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44
一、初中阅读课程的必要性
从初中学生的阅读需求看,作品讲座的方式不一定适用,因为初中学生需要的不是精深地解读和严格地学术指导,而是能帮助自己在阅读中自觉地将知识体系与阅读活动进行有机融合的启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以阅读指导课的形式一般有三种:阅读前指导课、阅读中分析课、阅读后交流课。阅读前指导课主要是对作品进行引导性介绍,目标是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中分析课主要是选取作品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和几个关键知识点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作品的价值;阅读后交流则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作个人的阅读体验介绍,在交流中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前指导课中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因为教师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从作者、目录、文化背景等方面多角度进行引导;阅读中分析课应该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既是对作品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阅读后交流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让学生展示阅读中的感受。所以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应该是阅读课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初中通过阅读课的有效训练,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能打通初中和初中的壁垒。如果从更长远的目标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要的“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得到积极发展。因此,初中通过课程设置让阅读得到有效落实,既可以满足学生当前的阅读需求,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化理念导向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制定详细计划
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对详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促使整本书阅读变得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高质量开展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此实现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进行《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时,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一个星期阅读十个章节,并将十个章节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试着依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十个章节中的重点词汇,从而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对于阅读水平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一个星期阅读八个章节,并每阅读完一个章节以后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对于阅读水平较弱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一个星期阅读五个章节,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汇与句子,逐步锻炼他们的信息筛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以此实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2、注重阅读引导
在“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阅读引导是比较关键的工作,在阅读内容的挑选上,必须要选择适合初中生水平的阅读作品,要充分地分析整本书的所有内容,包括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作品的写作手法、语句用词、描述等内容,总是偏向于对作品中心思想和人物特征的提炼和把握,这样的阅读不能够充分地渗透整本书的阅读内容,无法让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对于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方面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延伸阅读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师偏向于分析其中类似“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经典故事以及情节的分析,却忽视了其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其中的夸张、对比、烘托、借喻等表现手法下,如何刻画人物的内心和形象,并没有得到强化理解和分析。因此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全方位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其容易忽略的地方着重强调,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等,这些充满语言魅力的句子,教师应该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于整本名著的理解和认知。
3、读写结合延伸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是积累以及挖掘的状态,他们需要综合使用口头以及书面等多种途径来巩固知识,而读写结合则能够强化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技能。
比如,学生在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所映射的当今社会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一一阐述,也可以选择某一自己最擅长、最了解的角色进行论述。比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却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悟空,因为他的无所不能,因为他的四大皆空。对于师傅,他重情重义;对于斩妖除魔,他舍我其谁;对于人生抱负,他也可以无欲无求。他没有唐僧的过于‘端着’,没有猪八戒的懦弱贪婪,没有沙僧的循规蹈矩,但是他却活得分外真实。在现实生活中,他不正是守卫人民安全的警长吗?他……”学生写作过后,教师要让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换写作成果,一起评阅,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
三、结语
初中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对其提起充分的重视,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运行与实践,让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地发展与锻炼,以此实现学生的综合性成长,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加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分析[J]. 散文选刊:中旬刊,2017,000 (006):P.125-125.
[2]薛丹琴.浅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化[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2(35):279.
关键词:课程化理念导线;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44
一、初中阅读课程的必要性
从初中学生的阅读需求看,作品讲座的方式不一定适用,因为初中学生需要的不是精深地解读和严格地学术指导,而是能帮助自己在阅读中自觉地将知识体系与阅读活动进行有机融合的启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以阅读指导课的形式一般有三种:阅读前指导课、阅读中分析课、阅读后交流课。阅读前指导课主要是对作品进行引导性介绍,目标是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中分析课主要是选取作品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和几个关键知识点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作品的价值;阅读后交流则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作个人的阅读体验介绍,在交流中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前指导课中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因为教师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从作者、目录、文化背景等方面多角度进行引导;阅读中分析课应该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既是对作品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阅读后交流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让学生展示阅读中的感受。所以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应该是阅读课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初中通过阅读课的有效训练,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能打通初中和初中的壁垒。如果从更长远的目标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要的“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得到积极发展。因此,初中通过课程设置让阅读得到有效落实,既可以满足学生当前的阅读需求,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化理念导向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制定详细计划
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对详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促使整本书阅读变得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高质量开展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此实现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进行《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时,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一个星期阅读十个章节,并将十个章节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试着依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十个章节中的重点词汇,从而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对于阅读水平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一个星期阅读八个章节,并每阅读完一个章节以后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对于阅读水平较弱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一个星期阅读五个章节,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汇与句子,逐步锻炼他们的信息筛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以此实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2、注重阅读引导
在“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阅读引导是比较关键的工作,在阅读内容的挑选上,必须要选择适合初中生水平的阅读作品,要充分地分析整本书的所有内容,包括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作品的写作手法、语句用词、描述等内容,总是偏向于对作品中心思想和人物特征的提炼和把握,这样的阅读不能够充分地渗透整本书的阅读内容,无法让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对于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方面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延伸阅读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师偏向于分析其中类似“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经典故事以及情节的分析,却忽视了其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其中的夸张、对比、烘托、借喻等表现手法下,如何刻画人物的内心和形象,并没有得到强化理解和分析。因此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全方位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其容易忽略的地方着重强调,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等,这些充满语言魅力的句子,教师应该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于整本名著的理解和认知。
3、读写结合延伸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是积累以及挖掘的状态,他们需要综合使用口头以及书面等多种途径来巩固知识,而读写结合则能够强化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技能。
比如,学生在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所映射的当今社会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一一阐述,也可以选择某一自己最擅长、最了解的角色进行论述。比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却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悟空,因为他的无所不能,因为他的四大皆空。对于师傅,他重情重义;对于斩妖除魔,他舍我其谁;对于人生抱负,他也可以无欲无求。他没有唐僧的过于‘端着’,没有猪八戒的懦弱贪婪,没有沙僧的循规蹈矩,但是他却活得分外真实。在现实生活中,他不正是守卫人民安全的警长吗?他……”学生写作过后,教师要让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换写作成果,一起评阅,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
三、结语
初中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对其提起充分的重视,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运行与实践,让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地发展与锻炼,以此实现学生的综合性成长,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加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分析[J]. 散文选刊:中旬刊,2017,000 (006):P.125-125.
[2]薛丹琴.浅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化[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2(3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