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整个金融监管理论与银行实践的过程,基本上每次大的金融危机后就会伴随着金融体系的较大改革,从总体来说,金融监管理论与金融的实践都在不断地进步。巴塞尔协议的推出,使作为三大支柱之首资本监管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资本监管理论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因而完善资本监管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银行资本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现实选择和重要前提。研究资本监管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对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监管;巴塞尔协议;经营绩效
一.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其经营发展一直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健康与和谐。在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而正是由于这种不顾一切的高速发展使银行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日益突显出来。
自《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资本水平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稳健性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从1988年至今,资本监管经历了三次大的洗礼。第一次是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Ⅰ》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创造性地采用风险加权的方法核算资本,同时在巴塞尔委员会初期就规定了最低资本标准。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世界各大银行都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层出不穷的衍生产品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意识到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并在时隔16年后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Ⅱ》,其在最低资本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项新标准,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并且扩大了商业银行需要防范的的风险种类,不止需要防范信用风险,还要加大银行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巴Ⅱ》一经推出,由雷曼银行的轰然倒塌为标志的金融海啸便迅速席卷了全球。此次金融危机给广大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认识到了审慎的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经过了G20峰会参与人的多次商讨后,《巴塞尔协议Ⅲ》临危受命,在金融危机之后呼之欲出。《巴Ⅲ》重新制定了资本的新标准,进一步优化了银行资本的构成。比如普通股充足率不得低于4.5%,一级资本充足率要大于6%,总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8%。设立缓冲资本、逆周期缓冲资本等要求。三次《巴塞尔协议》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与时代特色,可以说资本标准一次比一次审慎,一次比一次覆盖的范围更广。这些都凸显了资本对于抵抗银行风险,增强经营能力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规模和资本实力不断地壮大,在世界排名中已居于前列。但是在这种急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单一,不良贷款率高,单纯依靠存贷业务为主带来规模快速扩张,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经营模式体现的弊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开启,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加剧烈的竞争。在步步加深的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如何提高经营绩效这在当前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国内相关文献
国内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文献并不多,大多数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资本监管的指标大多以资本充足率代替,而对经营绩效的指标则比较单一,大多是以ROE或者ROA代替,但是这两者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最多只能反映没有经过风险调整的盈利水平,这是在当前的研究现状中说欠缺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应该从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这三性中综合反映才能得到较好的实证结果。
国内有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效应。李志辉、王伟、谢盈莹(2011)以加权风险收益率与平均总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商业银行的长期与短期绩效能力,先用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其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继而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证明了只有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的变动可以真正地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
从长期来看,巴塞尔协议3的新标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且主要来自于资本充足率的变动。齐艺莹、王红丽(2011)通过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充足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资本监管的从紧加大了投资者对银行的信心,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表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够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董艳、吴玮(2011)研究了资本监管的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压力与资本补充行为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较大的监管压力补充了银行的资本水平,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主要表现为资本减持。同时,资本监管的效果以2004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为分界点,之前的监管措施政策效果有限,而在之后资本管制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
也有些学者认为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负效应。郭文伟、陈研玲(2011)构建了银行盈利能力,规模增长和资本约束三者的均衡模型,以国有四家银行的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证明了资本充足率、资本比例、法定存款准备金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上市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正向的影响,但是不太显著。马颖(2012)选取了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这两个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实现经营绩效最大化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其结果表明当资本充足率较高时并没有带来银行绩效能力的提高,反而降低了银行的绩效,同时8%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水平也并不是商业银行绩效最大化的水平。通过计算,资本充足率为6.409%时总资产收益率达到最大。刘振林、周玉婷(2012)创新性地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巴塞尔协议Ⅰ、Ⅱ、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资产流动性和资产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负相关的,对流动性的影响是正相关的。
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关系。武饮冰、张强(2010)通过分析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长期竞争力的影响,认为在监管压力下商业银行会缩减信贷,而在当前我国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因而资本监管对降低商业银行的长期盈利能力,通过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说明了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同时也证明了资本监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大,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2.2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专门对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少,较多的是在研究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时把资本充足率作为一个变量来分析,或者是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前后对银行股价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关系到银行经营者的利益,因此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分析。
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研究资本监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由于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有些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正向的关系。Alan. J. Marcus (1983 ) 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1960-1975年资本充足率的研究,发现其与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银行规模与利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Berger and Humphry (1997)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了资本充足率越高,资本实力越雄厚,银行越稳健,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Mpuga(2002)研究分析表明资本监管使外资银行的经营绩效更加稳定。Barth et al (2004,2005 )通过对137个国家的3000多家银行的研究发现,资本监管能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并能够降低风险水平。Hutchison, David and Cox, Raymond A.K.(2006)运用了1983-1989年以及1996-2002年两个时间段的数据,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资本杠杆率为解释变量,对两者进行回归研究资本水平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正向的关系。D M Mathuva(2009)运用实证的方法考察肯尼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Liang shuang(2008)研究发现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监管当局会设定较高的资本监管水平,银行只能通过提高资本金来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呈负向的关系。
关键词:资本监管;巴塞尔协议;经营绩效
一.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其经营发展一直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健康与和谐。在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而正是由于这种不顾一切的高速发展使银行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日益突显出来。
自《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资本水平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稳健性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从1988年至今,资本监管经历了三次大的洗礼。第一次是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Ⅰ》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创造性地采用风险加权的方法核算资本,同时在巴塞尔委员会初期就规定了最低资本标准。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世界各大银行都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层出不穷的衍生产品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意识到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并在时隔16年后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Ⅱ》,其在最低资本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项新标准,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并且扩大了商业银行需要防范的的风险种类,不止需要防范信用风险,还要加大银行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巴Ⅱ》一经推出,由雷曼银行的轰然倒塌为标志的金融海啸便迅速席卷了全球。此次金融危机给广大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认识到了审慎的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经过了G20峰会参与人的多次商讨后,《巴塞尔协议Ⅲ》临危受命,在金融危机之后呼之欲出。《巴Ⅲ》重新制定了资本的新标准,进一步优化了银行资本的构成。比如普通股充足率不得低于4.5%,一级资本充足率要大于6%,总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8%。设立缓冲资本、逆周期缓冲资本等要求。三次《巴塞尔协议》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与时代特色,可以说资本标准一次比一次审慎,一次比一次覆盖的范围更广。这些都凸显了资本对于抵抗银行风险,增强经营能力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规模和资本实力不断地壮大,在世界排名中已居于前列。但是在这种急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单一,不良贷款率高,单纯依靠存贷业务为主带来规模快速扩张,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经营模式体现的弊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开启,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加剧烈的竞争。在步步加深的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如何提高经营绩效这在当前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国内相关文献
国内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文献并不多,大多数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资本监管的指标大多以资本充足率代替,而对经营绩效的指标则比较单一,大多是以ROE或者ROA代替,但是这两者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最多只能反映没有经过风险调整的盈利水平,这是在当前的研究现状中说欠缺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应该从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这三性中综合反映才能得到较好的实证结果。
国内有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效应。李志辉、王伟、谢盈莹(2011)以加权风险收益率与平均总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商业银行的长期与短期绩效能力,先用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其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继而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证明了只有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的变动可以真正地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
从长期来看,巴塞尔协议3的新标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且主要来自于资本充足率的变动。齐艺莹、王红丽(2011)通过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充足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资本监管的从紧加大了投资者对银行的信心,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表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够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董艳、吴玮(2011)研究了资本监管的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行为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压力与资本补充行为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较大的监管压力补充了银行的资本水平,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主要表现为资本减持。同时,资本监管的效果以2004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为分界点,之前的监管措施政策效果有限,而在之后资本管制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
也有些学者认为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负效应。郭文伟、陈研玲(2011)构建了银行盈利能力,规模增长和资本约束三者的均衡模型,以国有四家银行的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证明了资本充足率、资本比例、法定存款准备金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上市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正向的影响,但是不太显著。马颖(2012)选取了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这两个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实现经营绩效最大化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其结果表明当资本充足率较高时并没有带来银行绩效能力的提高,反而降低了银行的绩效,同时8%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水平也并不是商业银行绩效最大化的水平。通过计算,资本充足率为6.409%时总资产收益率达到最大。刘振林、周玉婷(2012)创新性地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巴塞尔协议Ⅰ、Ⅱ、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资产流动性和资产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负相关的,对流动性的影响是正相关的。
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关系。武饮冰、张强(2010)通过分析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长期竞争力的影响,认为在监管压力下商业银行会缩减信贷,而在当前我国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因而资本监管对降低商业银行的长期盈利能力,通过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说明了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同时也证明了资本监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大,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2.2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专门对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少,较多的是在研究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时把资本充足率作为一个变量来分析,或者是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前后对银行股价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关系到银行经营者的利益,因此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分析。
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研究资本监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由于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有些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正向的关系。Alan. J. Marcus (1983 ) 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1960-1975年资本充足率的研究,发现其与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银行规模与利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Berger and Humphry (1997)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了资本充足率越高,资本实力越雄厚,银行越稳健,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Mpuga(2002)研究分析表明资本监管使外资银行的经营绩效更加稳定。Barth et al (2004,2005 )通过对137个国家的3000多家银行的研究发现,资本监管能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并能够降低风险水平。Hutchison, David and Cox, Raymond A.K.(2006)运用了1983-1989年以及1996-2002年两个时间段的数据,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资本杠杆率为解释变量,对两者进行回归研究资本水平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正向的关系。D M Mathuva(2009)运用实证的方法考察肯尼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Liang shuang(2008)研究发现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监管当局会设定较高的资本监管水平,银行只能通过提高资本金来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呈负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