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每醉还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酒的认知是从童年开始的。姥姥家在东北,妈妈说那是个人人喝酒的地方。妈妈偏不喜欢,说那酒太烈,喝下去火烧火燎的。不吃辣的我,自然对酒也没有兴趣。 我是南方人,只在逢年过节喝些黄酒和糯米酒,点染节日气氛。
  有一年过年,姥姥打开一瓶葡萄酒,说这酒不辣,而且甜。一句话点燃了我心中的渴望,那样的年纪,对甜的味道趋之若鹜。
  爸爸看我眼馋的样子,给我倒了一杯,来不及多想,我端起酒杯,猛喝一口。一股清凉滑入胃里,五味杂陈汹涌而来,有酸涩,有甘甜,还有一些辣的味道掺杂其中。我立刻放下了酒杯。
  姥姥说:“再喝几口就只剩甜了。”
  姥姥的话让我对酒有点好奇,又努力喝了几口。果然,越喝越甜,到最后竟没有了酸涩,一种余香萦绕在唇齿之间,绵软悠长。
  看着我欲罢不能的样子,全家人都笑起来,逗孩子般又给我倒上一碗。那天,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吃完饭,更不记得我喝了几碗酒才放手,只是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觉得头晕。
  姥姥说:“你昨晚摔下床了,伤到没有?”
  我扭了几下身子,没觉得哪里不对,转过身又睡去了。
  这件事被当作笑话,在亲戚朋友之间流传了很久。每次提起来,我也跟着大家一起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和酒的第一次相逢,就这样醉得一塌糊涂。
  记忆在岁月中渐行渐远,酒的滋味也慢慢淡去。
  去年,姥姥说年纪大了,身边少个照应,不如你来东北吧。就这样,我来到了姥姥所在的小县城,在乡镇工作。
  东北可真冷啊,在室外待一会儿,手脚就冻得冰凉。有一次,我加班到深夜。回家的路依恋在山的周围,月光清冷,荒野寂静,雪反射出明朗的光,寒凉,透彻。
  突然,车子熄火了,停在空旷的山野里,很快,我就冷得直打哆嗦。这样坐等天明,非冻死不可。好在这条路走得熟了,我记得离得最近的一家人,大概在五公里外。
  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里,我如一棵行走的枯草,敲开农户大门的时候,我这棵草几乎倒下。大爷赶紧把我迎进屋,大娘拿来最厚的被子,把我捂在炕上。东北的土炕可真热,身子很快暖过来,但心还是冷的。
  大爷说:“这孩子的脸还青着,看来是冻死心了,老伴,快拿酒来。”
  酒放在眼前,是那种老窖,看着就必辣无疑。我本能地拒绝着。
  大娘说:“咱东北人哪有不喝酒的,天越冷越得喝,喝了才能从心里暖和过来。”
  我说:“我是南方人,喝不惯东北的酒。”
  大娘倒了一杯:“南方人啊,来东北工作?难为你了。这酒必须喝,要不然你会感冒的。”
  心里一阵温暖,自从来到这里,除了姥姥,还没有人这样和我说話。我端起酒,皱着眉头咽下一口。一股火辣的热流顺着嗓子一路前行,陡然间掉进胃里,顺势逼出一股寒气,呛得我连声咳嗽,惹得大爷大娘笑出声来。
  大爷说:“老伴,去把白天的菜拿来,咱们陪孩子喝点,难得人家大老远跑来帮咱们做事情。”
  大娘答应一声,不大会功夫,端来几盘菜,说:“刚杀完年猪,饭菜都是现成的。”
  围着热气腾腾的杀猪菜,我们边喝边聊,从东北久远的故事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杯中酒,绵长深厚,荡气回肠。不知不觉,东北变得如此亲切,不但有姥姥,还有如此纯朴的乡亲。
  那一夜,我喝醉了,在酒香中,在大爷大娘安暖的话语里。睡在东北大炕上,腰身极为舒坦,仿佛我这一生都没有睡得这么安稳,这么踏实。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不必每醉还,但是,就有一些不醉不归的酒,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不是因为那酒的醇香,而是因为人情的温暖。期待下一个相逢,会有生命里的再次沉醉。
  张海英:?辽宁丹东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一朵文字,落地生香》。
  编辑    沈不言
其他文献
浙江建德之行,印象最深者,是梅城。“百丈见游鳞”的江水之畔,这座亲切小城,我在梦中似乎到过。  梅城,千年古邑,是昔日建德县治和严州府治所在地。在梅城,我暗暗惊叹于古人择地的眼光。古梅城之址,实在是隐于青山秀水间的一处东南形胜。  城,北倚高大雄伟的乌龙山(“一郡之镇山”),南面“清溪清我心”的新安大江,而从更南处注来的巨流兰江,恰在城下汇入新安。站在半朵梅花形的南城墙上,可俯临清流,远眺一带连绵
期刊
我常常会想起乡下老家的麦地。  冬去春来,麦地里的麦子开始蓬勃生长,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麦子已经长得有半尺高了,风一吹,一波又一波的绿浪在无垠的田野里翻滚着,发出好听的声音。此刻,地头上的绿树也在风中摇曳着,枝叶“哗啦啦”地响着,和麦子摇动的声音互相应和。麦子的香味四处弥漫,明亮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来,辽阔而碧绿的麦地闪着光。村外的小路上,父老乡亲一趟又一趟地往麦地里跑,关注着麦子的长势。孩子们蹦
期刊
瓦青柿红,树高攀屋,筛出满院碎金,斑驳迷离。从记事起,那棵柿树就安扎在了院内,树干清瘦,树叶葱茏,与红砖青瓦的房子一起,照应着家人的安生。柿树守时,春天,枯枝起死回生般地发芽,青嫩娇羞;夏天,枝叶茂盛,遮蔽整个院落;秋天,硕果累累,似灯盏,光艳迷人。家,被一片金红包裹着,温暖喜人。  听姐姐说,小时候农忙时,只有她在家里陪我。姐姐一身粗布碎花衣,两束麻花辫,树叶筛过的阳光扑在她有些土气的脸上,我扣
期刊
一天早上,我起床有点晚,爸爸妈妈已经出门干活儿去了。二哥和三姐坐在门槛上,看来今天二哥比我先起床。三姐留在家里,一是照顾我们吃早饭,再是负责做午饭。  “幺妹,起来了,去吃早饭吧。稀饭在锅里,桌子上有咸菜。”三姐念叨。  我很快吃完,就从他们两个中间跨出门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家里没有大人,感觉心头空落落的。  “他们去东深沟那边砍柴了。你自己玩去吧。”  “哇,这里有棵树梢!二哥三姐,
期刊
没有一场大雪的冬天不叫北方,什么样的雪才是大雪呢?诗人陆游有诗句很妙:“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陆游的笔下,雪大概有上千顷那么广阔,洋洋洒洒地下着,像天上有人在抛撒花朵一般,一朵、两朵、三四朵……无穷无尽。  小时候,我家院外有一条路,路南面就是村里的大片自留地。我不知道那地是否有上千顷,但是,陆游笔下凝如羊脂的美玉和天空散落的素花,我是经常可以看见的。  农村的雪和农村的人一样不会做作
期刊
1  秋天里忙碌,是乡村的习惯。  秋天忙得比春天要从容。春天是紧迫的,土地像饥饿的小孩,张着嘴叫着嚷着等人用种子去喂饱,迟一步,就错过一年。春天特别让人慌张,心老是提着。  而秋天不同。  棉花白成一片,是摘的时节了,摘得从容,不必像春天下棉籽营养钵时那样抢时赶工。  稻子熟了,农人在田地弯腰挥镰,麻雀们尾随在后,欢快地在收割后的田里觅食。  谷子进仓,整个晒场,在谷子进仓后都留给了新稻草,还有
期刊
亲爱的小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2035年。我已经年过不惑,而你年届而立。说到写信,我竟不知道怎么的,第一个就想提笔写给你。  你在云南,刚刚上完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我通过同步直播,看完了课堂实录。公开课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两个人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有学生援引了原文中的句子说,老马和小马让祥子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将来,从而彻底妥协,选择娶了虎妞。听到这里
期刊
有人说,人生幸福的事情,就是回家可以敲门喊:“老妈,我回来了。”前些日子,路过地铁站,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了一个硬核广告:请放下手机,回家看父母!瞬间直击我内心深处。自2020年大年初三,我驾着车穿越因疫情封锁而宛若清场般的高速公路返宁以来,一直没回家,我想家了……  宁城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又遭遇了零下八度的低温,但路面结冰也不能挡住我回家的脚步。出发前,没通知父母,不想让老人家担心。当车里
期刊
母亲健在的时日里,我惯常安静地斜倚于墙边,或端坐于小板凳上,用欣赏的眼光瞅着她做家务。凝视着母亲那灵巧而变幻多姿的手指,我时而出神发愣,继而引发沉思,触发几许感慨。? ??  母亲并非名门出生的大家闺秀,也没读过书,可母亲生性聪颖好学,长了双壮实而灵活的手,做起事情来条理清晰,分寸精准,一招一式里透出卓尔不群的魅力。  自十八岁嫁给父亲后,母亲似乎就没省心省力过。除了接连诞下了六儿五女,还得操心费
期刊
午后,今冬的第一场雪飘落扬城,像一位友人不早不迟按时赴约。雪花,像开闸放笼的小精灵,一下子挣脱束缚,无拘无束争先恐后地奔向人间,一会工夫,就由稀稀疏疏变得越来越密,越来越紧,漫天飞舞。  你看那雪花,飘飘洒洒,自由自在,附在各种物体上犹如白玉一般,它们用自己小小的身躯遮蔽了冬日的萧瑟与荒凉,给你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仿佛一座圣洁的殿堂,沉淀过滤着尘世间的浮躁与喧嚣。它们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