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见《朝花夕拾·小引》)事实,通过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的运用,成功塑造了劳动妇女阿长的形象。在这多种描写手法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显示了鲁迅先生的匠心独运的艺术造诣。
老舍说过: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索隐,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可从“阿长的话”中得到准确、鲜明而具体的印证。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虽然“最讨厌的是(阿长)常喜欢切切察察”,但这“切切察察”,是阿长“从心眼里掏出来的,”“它是心灵的音乐”,(老舍语)值得我们用心领悟。
一、令人神往的“畅想曲”
“在一年最高兴的时节”、“辞岁之后”,“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这番叮嘱,可谓是令人神往的“畅想曲”。它高低和谐,顿挫有致,情深意切。“哥儿,”是何等亲切、柔和的称呼!“你牢牢记住!”、“记得么?”“你要记着”,一“记”三“叠”,如此再三嘱咐,是这般的情恳意诚!“恭喜恭喜!”“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寄托着那么朴实善良而至诚的愿望啊!第二天,当“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时,长妈妈从心里迸发出: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
如愿以偿,这自然是“十分喜欢”的最强音——四个感叹句的脱口而出——把“畅想曲”推向感情的高潮,令人神往。
二、发人深思的“迷信调”
阿长所讲的故事,给“我”的影响是极大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记叙了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此影响,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又记叙了长妈妈所讲的“长毛”的故事。这次,听故事的“我”,原以为“她生得黄胖而矮”、“尚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疮疤”,故而“她一定安全了。”长妈妈却反驳道: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放,就炸了!”
这段反驳语,无疑是发人深思的“迷信调”。正因为带有“迷信”的色彩,才符合阿长的身份和性格,既表现了阿长的愚昧无知,又体现了阿长的率直爽朗。“我”作为一个孩子,听了之后,“不能不惊异”,进而自然产生了“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的“特别的敬意”。如此影响,的确是非同一般的。尤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成年的“我”,把这些“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用意是什么?是赞美,还是批判?笔者认为,是批判。因为,这揭示了像阿长这样的劳动妇女之所以地位低微的根本的社会原因之一。
三、激人亢奋的“圆梦歌”
当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并因种种原因得不到,进而“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时,“告假回家”的长妈妈,一回来就“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这简洁的话语,确实是激人亢奋的“圆梦歌”。你看:一听到这话,“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为什么?这是因为,“我”没有想到,“我”所憎恶、讨厌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连书名都讲不清的阿长,竟然能够把“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此时的“我”,梦想成真,能不亢奋、惊喜、感激吗?(当然,这其中也含有内疚和羞愧之情。)再者,这三句话,使阿长的性格更鲜明起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阿长的质朴、爽朗、热情和乐于助人的品格。特别是:“有画儿的‘三哼经’”,既凸现了阿长的身份和性格,又在结构上暗中照应了前文。
“言为心声”。综上所述,我们不难领悟到:阿长的话,“不是由字句堆砌而来的,它是心灵的音乐。”(老舍语)
安徽省涡阳双庙中心中学(233652)
老舍说过: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索隐,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可从“阿长的话”中得到准确、鲜明而具体的印证。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虽然“最讨厌的是(阿长)常喜欢切切察察”,但这“切切察察”,是阿长“从心眼里掏出来的,”“它是心灵的音乐”,(老舍语)值得我们用心领悟。
一、令人神往的“畅想曲”
“在一年最高兴的时节”、“辞岁之后”,“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这番叮嘱,可谓是令人神往的“畅想曲”。它高低和谐,顿挫有致,情深意切。“哥儿,”是何等亲切、柔和的称呼!“你牢牢记住!”、“记得么?”“你要记着”,一“记”三“叠”,如此再三嘱咐,是这般的情恳意诚!“恭喜恭喜!”“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寄托着那么朴实善良而至诚的愿望啊!第二天,当“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时,长妈妈从心里迸发出: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
如愿以偿,这自然是“十分喜欢”的最强音——四个感叹句的脱口而出——把“畅想曲”推向感情的高潮,令人神往。
二、发人深思的“迷信调”
阿长所讲的故事,给“我”的影响是极大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记叙了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此影响,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又记叙了长妈妈所讲的“长毛”的故事。这次,听故事的“我”,原以为“她生得黄胖而矮”、“尚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疮疤”,故而“她一定安全了。”长妈妈却反驳道: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放,就炸了!”
这段反驳语,无疑是发人深思的“迷信调”。正因为带有“迷信”的色彩,才符合阿长的身份和性格,既表现了阿长的愚昧无知,又体现了阿长的率直爽朗。“我”作为一个孩子,听了之后,“不能不惊异”,进而自然产生了“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的“特别的敬意”。如此影响,的确是非同一般的。尤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成年的“我”,把这些“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用意是什么?是赞美,还是批判?笔者认为,是批判。因为,这揭示了像阿长这样的劳动妇女之所以地位低微的根本的社会原因之一。
三、激人亢奋的“圆梦歌”
当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并因种种原因得不到,进而“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时,“告假回家”的长妈妈,一回来就“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这简洁的话语,确实是激人亢奋的“圆梦歌”。你看:一听到这话,“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为什么?这是因为,“我”没有想到,“我”所憎恶、讨厌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连书名都讲不清的阿长,竟然能够把“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此时的“我”,梦想成真,能不亢奋、惊喜、感激吗?(当然,这其中也含有内疚和羞愧之情。)再者,这三句话,使阿长的性格更鲜明起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阿长的质朴、爽朗、热情和乐于助人的品格。特别是:“有画儿的‘三哼经’”,既凸现了阿长的身份和性格,又在结构上暗中照应了前文。
“言为心声”。综上所述,我们不难领悟到:阿长的话,“不是由字句堆砌而来的,它是心灵的音乐。”(老舍语)
安徽省涡阳双庙中心中学(23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