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结束的2014年的中超联赛射手榜上,中国前锋寥寥无几,前十位中只有武磊一名本土球员。在纵向比较之下,10年甲A,本土射手9次登顶射手榜;10年中超,只有李金羽两次成为射手王。中国足球职业化20年,联赛逐渐成熟的同时,本土射手却后继乏人。
国产前锋需自己奋斗
今年的中超联赛取得了不小的突破,除了恒大历史性的四连冠,李金羽保持了长达8年的顶级联赛赛季进球数,也在今年被恒大的巴西射手埃尔克森打破,这对中超来说,是一个进步。如今,大羽已经退役并经营起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听到自己的纪录被打破,大羽显得十分平静:“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而且我的纪录被打破是迟早的事儿,只是我更希望这个纪录是被我们中国的前锋所打破。”李金羽的话说出了中国足球的一种无奈,也道出了中国足球正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本土射手的发挥空间正在被不断压制,国产锋无力。
职业联赛初期,还是本土射手的天下,曾涌现出郝海东、小王涛、高峰、李金羽这样的国产前锋。但是,随着职业化的深入,中超各支球队认识到花高价买来具备实力的外援,对球队短期实力的提升有巨大帮助,国产前锋渐渐沦为配角。2006年,李金羽以26个进球傲视群雄,成为中超联赛的射手王。自从2007年他以15个进球获得中超联赛最佳射手之后,此后的联赛射手榜第一都是由外援取得,本土前锋甚至连射手榜前五都难以进入。
“其实,我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有我们本土的前锋涌现出来,在联赛中有好的发挥,在国家队帮助球队摧城拔寨,打破我曾经的纪录”,李金羽说,“但是现在,中国足球面临的环境就是这样,俱乐部花重金引进高水平的外援,那么本土前锋的生存空间自然而然就会被压缩,甚至少有出场的机会”。
在今年的射手榜上,埃尔克森以28球排在榜首,前十名中唯一的国产射手武磊排在第八名,进球数只有12个,还不及埃尔克森的一半。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武磊是一名射手,但他的位置并不是前锋。
李金羽认为,中国的前锋想要有出头之日,还需要自己奋斗:“不能赖环境不好,职业联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的模式,不能说为了自己的前锋取得更多的出场机会,就不去引进高水平的外援,那样联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联赛也得不到发展。我觉得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国内在前锋位置上的人才匮乏,要从青训抓起,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本土前锋自身需要通过与高水平外援对抗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闯天下。”
从青训开始培养射手
中超联赛落幕,第三届老甲A联赛开幕。人们看着发福的偶像们满场飞奔,也在追忆十几年前郝海东、高峰、黎兵和姚夏那个国产前锋当家的时代。但是,那个国产前锋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中国足球本土前锋逐渐疲软的状况,郝海东也有话要说:“外援的到来并不能带动中国球员水平的提高,我不否认高水平外援的到来能够增加中超的观赏性,可以吸引更多的球迷,增加球队的实力,但是除此之外,对于联赛本身没什么好的影响。”
郝海东一向以敢说真话著称,对国产前锋逐渐锋无力这个现实,他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俱乐部每年都会增加投入,动辄几千万上亿元,今年我投5000万元,明年投8000万元,后年增加到1亿元,这样烧钱可能会提高球员的待遇、吸引高水平的外援,但这只是短期的繁荣。本土球员和外援的实力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国内球员的实力也很难有所提高。足球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自然会取得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国际足联统计的2014年各国联赛转会支出中显示,中超联赛今年以近7000万美元的转会支出,成为国际足球市场最烧钱的联赛之一。在这些花费中,购买外援所支付的转会费就占去了绝大部分。而且,外援中前锋居多,俱乐部一般都会配备两名外援前锋,有的俱乐部甚至配备三名外籍前锋。
相反,各家俱乐部在青训方面的支出却少得可怜。日前,第五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在北京闭幕。论坛提交的报告中显示,中超各支球队在青训上投入超过400万元人民币的俱乐部不到三成。
郝海东认为,现在青少年球员的选材并没有做到按规律办事,球员可以选择的余地小,青少年联赛中还经常出现以大打小的现象,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足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人耐心来做。中国足球现在出现的状况都是在为曾经的不按规律办事埋单,在接受惩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青训入手,从基层、从校园足球抓起。培养一名射手需要时间的积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不能急功近利。购买高价钱的外援,可以让中国足球联赛的观赏性得到暂时的提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发展问题,就必须走青训的道路,这是中国足球的根”。
外援中卫是把双刃剑
数据统计显示,从2004年中超元年开始到2010年这7个赛季里,外援并没有在联赛中起到主导作用,虽然有外援曾占据射手榜榜首的位置,但是在进球总数方面,国产射手的进球数依旧超过外援。但是在2011年到2014年的4个赛季中,外援的进球数全面超过本土射手,今年更拉大差距。本土射手在联赛中得不到机会,出场时间缩小,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国家队的表现。2012年3月,中国队告别了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赛后的技术统计方面,有一个让本土射手十分尴尬的数据,曲波、韩鹏、郜林、杨旭、于大宝、张呈栋等6名本土前锋在6场小组赛中,总共只有17次射门,进球数更只有可怜的1个,难怪冲不进世界杯。
最近几年,杨旭、郜林、于大宝等人是国家队的常客,但是这几个人在联赛中的表现却与前锋有些差别。为了能够发挥出冲击力优势,于大宝经常游走在边路。在广州恒大,郜林为了给外援前锋让路而改打边前卫。杨旭在转会到山东鲁能之后被外援前锋压制。不过,跟郜林和于大宝相比,杨旭在转会到长春之后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杨旭对于外援当道、国产前锋唱配角的现象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各个俱乐部都认识到花钱买一名前锋可以起到巨大的效果,而培养一名国产前锋不仅需要时间,还不一定能取得外援那样的效果。所以,俱乐部都会选择花钱买外援这样的做法,这也加剧了国产前锋生存空间狭窄的窘况了。”
杨旭根据自己多年征战中超联赛的经验,总结出压制国产前锋发展的原因:“各队不光是买外援前锋,球队的一条中轴线上都是外援,国内好的中后卫不多,所以在中后卫的位置上,俱乐部也喜欢用外援。与这些外援中卫对抗,本土前锋想要出头,也不简单。”
不过,杨旭也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外援中卫,突破的难度加大了,但是也给我们创造了锻炼的机会。如果能够经常与强有力的中卫对抗,自身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国产前锋需自己奋斗
今年的中超联赛取得了不小的突破,除了恒大历史性的四连冠,李金羽保持了长达8年的顶级联赛赛季进球数,也在今年被恒大的巴西射手埃尔克森打破,这对中超来说,是一个进步。如今,大羽已经退役并经营起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听到自己的纪录被打破,大羽显得十分平静:“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而且我的纪录被打破是迟早的事儿,只是我更希望这个纪录是被我们中国的前锋所打破。”李金羽的话说出了中国足球的一种无奈,也道出了中国足球正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本土射手的发挥空间正在被不断压制,国产锋无力。
职业联赛初期,还是本土射手的天下,曾涌现出郝海东、小王涛、高峰、李金羽这样的国产前锋。但是,随着职业化的深入,中超各支球队认识到花高价买来具备实力的外援,对球队短期实力的提升有巨大帮助,国产前锋渐渐沦为配角。2006年,李金羽以26个进球傲视群雄,成为中超联赛的射手王。自从2007年他以15个进球获得中超联赛最佳射手之后,此后的联赛射手榜第一都是由外援取得,本土前锋甚至连射手榜前五都难以进入。
“其实,我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有我们本土的前锋涌现出来,在联赛中有好的发挥,在国家队帮助球队摧城拔寨,打破我曾经的纪录”,李金羽说,“但是现在,中国足球面临的环境就是这样,俱乐部花重金引进高水平的外援,那么本土前锋的生存空间自然而然就会被压缩,甚至少有出场的机会”。
在今年的射手榜上,埃尔克森以28球排在榜首,前十名中唯一的国产射手武磊排在第八名,进球数只有12个,还不及埃尔克森的一半。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武磊是一名射手,但他的位置并不是前锋。
李金羽认为,中国的前锋想要有出头之日,还需要自己奋斗:“不能赖环境不好,职业联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的模式,不能说为了自己的前锋取得更多的出场机会,就不去引进高水平的外援,那样联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联赛也得不到发展。我觉得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国内在前锋位置上的人才匮乏,要从青训抓起,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本土前锋自身需要通过与高水平外援对抗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闯天下。”
从青训开始培养射手
中超联赛落幕,第三届老甲A联赛开幕。人们看着发福的偶像们满场飞奔,也在追忆十几年前郝海东、高峰、黎兵和姚夏那个国产前锋当家的时代。但是,那个国产前锋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中国足球本土前锋逐渐疲软的状况,郝海东也有话要说:“外援的到来并不能带动中国球员水平的提高,我不否认高水平外援的到来能够增加中超的观赏性,可以吸引更多的球迷,增加球队的实力,但是除此之外,对于联赛本身没什么好的影响。”
郝海东一向以敢说真话著称,对国产前锋逐渐锋无力这个现实,他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俱乐部每年都会增加投入,动辄几千万上亿元,今年我投5000万元,明年投8000万元,后年增加到1亿元,这样烧钱可能会提高球员的待遇、吸引高水平的外援,但这只是短期的繁荣。本土球员和外援的实力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国内球员的实力也很难有所提高。足球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自然会取得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国际足联统计的2014年各国联赛转会支出中显示,中超联赛今年以近7000万美元的转会支出,成为国际足球市场最烧钱的联赛之一。在这些花费中,购买外援所支付的转会费就占去了绝大部分。而且,外援中前锋居多,俱乐部一般都会配备两名外援前锋,有的俱乐部甚至配备三名外籍前锋。
相反,各家俱乐部在青训方面的支出却少得可怜。日前,第五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在北京闭幕。论坛提交的报告中显示,中超各支球队在青训上投入超过400万元人民币的俱乐部不到三成。
郝海东认为,现在青少年球员的选材并没有做到按规律办事,球员可以选择的余地小,青少年联赛中还经常出现以大打小的现象,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足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人耐心来做。中国足球现在出现的状况都是在为曾经的不按规律办事埋单,在接受惩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青训入手,从基层、从校园足球抓起。培养一名射手需要时间的积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不能急功近利。购买高价钱的外援,可以让中国足球联赛的观赏性得到暂时的提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发展问题,就必须走青训的道路,这是中国足球的根”。
外援中卫是把双刃剑
数据统计显示,从2004年中超元年开始到2010年这7个赛季里,外援并没有在联赛中起到主导作用,虽然有外援曾占据射手榜榜首的位置,但是在进球总数方面,国产射手的进球数依旧超过外援。但是在2011年到2014年的4个赛季中,外援的进球数全面超过本土射手,今年更拉大差距。本土射手在联赛中得不到机会,出场时间缩小,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国家队的表现。2012年3月,中国队告别了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赛后的技术统计方面,有一个让本土射手十分尴尬的数据,曲波、韩鹏、郜林、杨旭、于大宝、张呈栋等6名本土前锋在6场小组赛中,总共只有17次射门,进球数更只有可怜的1个,难怪冲不进世界杯。
最近几年,杨旭、郜林、于大宝等人是国家队的常客,但是这几个人在联赛中的表现却与前锋有些差别。为了能够发挥出冲击力优势,于大宝经常游走在边路。在广州恒大,郜林为了给外援前锋让路而改打边前卫。杨旭在转会到山东鲁能之后被外援前锋压制。不过,跟郜林和于大宝相比,杨旭在转会到长春之后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杨旭对于外援当道、国产前锋唱配角的现象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各个俱乐部都认识到花钱买一名前锋可以起到巨大的效果,而培养一名国产前锋不仅需要时间,还不一定能取得外援那样的效果。所以,俱乐部都会选择花钱买外援这样的做法,这也加剧了国产前锋生存空间狭窄的窘况了。”
杨旭根据自己多年征战中超联赛的经验,总结出压制国产前锋发展的原因:“各队不光是买外援前锋,球队的一条中轴线上都是外援,国内好的中后卫不多,所以在中后卫的位置上,俱乐部也喜欢用外援。与这些外援中卫对抗,本土前锋想要出头,也不简单。”
不过,杨旭也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外援中卫,突破的难度加大了,但是也给我们创造了锻炼的机会。如果能够经常与强有力的中卫对抗,自身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