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读】
阅读经典,是一场灵魂的探险。京东投资人张磊的成长,与他从小大量的阅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速成的时代,很多人只盯着“一夜暴富”,其实那只是极少数人的运气。对芸芸众生而言,不管是什么年代,读书是改变人命运的最好方式。正如伏尔泰所说:“这一切都好,但我们不如耕种自己的一片园地。”多阅读一些经典,与经典对话,思维会得以开拓和提升,让你产生前进的力量,帮你塑造高贵的品质。
(特约教师 何伟)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中美交流基金会董事。他长期资助的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是中国最大的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教育的慈善学校,还捐赠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旨在发扬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中的作用。2010年,据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当时找到他时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高瓴也因此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但张磊很清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适合京东的,因为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回头去看,高瓴的这轮大手笔投资确实使京东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确立了在B2C电子商务领域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
从事投资多年以后,我深刻意识到,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而这与我的儿时际遇不无关系。
1972年,我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作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管,可以趁父母上班时偷跑出去。我经常和一群小伙伴集体出游、四处玩耍。那时我不爱上学,满脑子都是对“仗剑走天涯”的憧憬,想做一名游侠纵横江湖。记得当时看完一部很火的电影《少林寺》,我还真的“投奔”嵩山,想学盖世神功。小學时我的成绩很差(唯独体育还好),整天和一群小伙伴踢球、打球、在河里游泳,差点没考上初中。说“差点”,是因为那时候小学考初中的最低录取分是140分,而我考了141分,刚好就多了1分。进入初中以后,当时的班主任游仙菊老师时常鼓励我,让我把分散的精力集中起来,好好用于功课。
虽然不喜欢学校里的功课,但我从小就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那时我觉得,别人能告诉我的,书里可能都有;但书里有的,别人未必知道。我从书中看到的世界,要比四处闲逛看到的大得多。当时家里有一位亲戚在市图书馆工作,父母就经常把我“扔”到那位亲戚那里,亲戚怕我乱跑,就把我“锁”在图书馆里。我虽然天生好动,却能够安静下来,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看一整天的书。当时,我对读书特别痴迷,读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书:武侠小说、散文诗歌、人物传记……包括很多东欧国家和苏联作者的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里面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现在回想,这些书不仅仅让我对知识的涉猎更加丰富,也给了我人生智慧的启迪。
当几乎读完所有我感兴趣的“文艺”书后,有一些学术书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方面,这些逻辑性极强的书提供了严谨的问题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这些分析的背后有许多关于人类正义感和社会道德判断的内容,令人深思。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不断意识到,原来深入思考、逻辑推理和缜密决策是这样有趣的事情。可能正是从那时起,我突然在功课上认真起来,开始努力提高文化课成绩,渴望能考上最好的大学,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那时我读高中二年级,幸亏觉醒得还不晚。
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读书和启蒙的年代,激情、浪漫和理想主义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签,而我尤为幸运:从小阅读的大量书籍无疑成为我最好的伙伴,通览闲书“走南闯北”,领略山川自然、历史长河和人文掌故;研读经典“醍醐灌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逻辑分析的习惯。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也曾说:“学习让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醒来时聪明一点点。”尽管当时读书只在我的脑海中埋下了独立思考的懵懂种子,但后来在东西方接受的教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我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从外在的原理和内在的感悟出发重新提炼这些经典的智慧。时至今日,我依然享受阅读的乐趣,家里的书架上全是好书,对一些重要读本反复阅读,仍能常读常新。
在我看来,求知、思考和实践最能让人保持一颗“少年心”。如果把人类掌握的所有科学知识、技术、经验和想象力比喻成一棵知识大树,每当不同领域的学者、不同行业的实践者有重要著作出版,就好比这棵大树生长出新的枝丫,而我有幸能在小的时候就在这棵大树旁采撷一二,现在依然守候着这棵大树,通过海量的跨学科阅读,掌握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智慧,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我深刻意识到,要作出正确的决策,价值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
(清荷夕梦摘自《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起来读诗
人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
来打量霜和
覆着雪壳的松枝
——[美国]华莱士·史蒂文斯《雪人》
为何,我们以这么多不必要的
恐惧与忧伤,对待飞逝的时光
日子不会驻留,这是它的天性
今天一再逝去,成为明天
——[波兰]维斯拉瓦·辛波斯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两次》
我喜欢停留 喜欢长久
喜欢在园里种下千棵果树
静待冬雷夏雨 春华秋实
喜欢生命里只有单纯的盼望
只有一种安定和缓慢的成长
——席慕蓉《我》
【适用话题】心境;重生;时光;成长
阅读经典,是一场灵魂的探险。京东投资人张磊的成长,与他从小大量的阅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速成的时代,很多人只盯着“一夜暴富”,其实那只是极少数人的运气。对芸芸众生而言,不管是什么年代,读书是改变人命运的最好方式。正如伏尔泰所说:“这一切都好,但我们不如耕种自己的一片园地。”多阅读一些经典,与经典对话,思维会得以开拓和提升,让你产生前进的力量,帮你塑造高贵的品质。
(特约教师 何伟)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中美交流基金会董事。他长期资助的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是中国最大的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教育的慈善学校,还捐赠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旨在发扬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中的作用。2010年,据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当时找到他时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高瓴也因此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但张磊很清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适合京东的,因为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回头去看,高瓴的这轮大手笔投资确实使京东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确立了在B2C电子商务领域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
从事投资多年以后,我深刻意识到,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而这与我的儿时际遇不无关系。
1972年,我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作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管,可以趁父母上班时偷跑出去。我经常和一群小伙伴集体出游、四处玩耍。那时我不爱上学,满脑子都是对“仗剑走天涯”的憧憬,想做一名游侠纵横江湖。记得当时看完一部很火的电影《少林寺》,我还真的“投奔”嵩山,想学盖世神功。小學时我的成绩很差(唯独体育还好),整天和一群小伙伴踢球、打球、在河里游泳,差点没考上初中。说“差点”,是因为那时候小学考初中的最低录取分是140分,而我考了141分,刚好就多了1分。进入初中以后,当时的班主任游仙菊老师时常鼓励我,让我把分散的精力集中起来,好好用于功课。
虽然不喜欢学校里的功课,但我从小就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那时我觉得,别人能告诉我的,书里可能都有;但书里有的,别人未必知道。我从书中看到的世界,要比四处闲逛看到的大得多。当时家里有一位亲戚在市图书馆工作,父母就经常把我“扔”到那位亲戚那里,亲戚怕我乱跑,就把我“锁”在图书馆里。我虽然天生好动,却能够安静下来,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看一整天的书。当时,我对读书特别痴迷,读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书:武侠小说、散文诗歌、人物传记……包括很多东欧国家和苏联作者的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里面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现在回想,这些书不仅仅让我对知识的涉猎更加丰富,也给了我人生智慧的启迪。
当几乎读完所有我感兴趣的“文艺”书后,有一些学术书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方面,这些逻辑性极强的书提供了严谨的问题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这些分析的背后有许多关于人类正义感和社会道德判断的内容,令人深思。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不断意识到,原来深入思考、逻辑推理和缜密决策是这样有趣的事情。可能正是从那时起,我突然在功课上认真起来,开始努力提高文化课成绩,渴望能考上最好的大学,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那时我读高中二年级,幸亏觉醒得还不晚。
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读书和启蒙的年代,激情、浪漫和理想主义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签,而我尤为幸运:从小阅读的大量书籍无疑成为我最好的伙伴,通览闲书“走南闯北”,领略山川自然、历史长河和人文掌故;研读经典“醍醐灌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逻辑分析的习惯。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也曾说:“学习让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醒来时聪明一点点。”尽管当时读书只在我的脑海中埋下了独立思考的懵懂种子,但后来在东西方接受的教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我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从外在的原理和内在的感悟出发重新提炼这些经典的智慧。时至今日,我依然享受阅读的乐趣,家里的书架上全是好书,对一些重要读本反复阅读,仍能常读常新。
在我看来,求知、思考和实践最能让人保持一颗“少年心”。如果把人类掌握的所有科学知识、技术、经验和想象力比喻成一棵知识大树,每当不同领域的学者、不同行业的实践者有重要著作出版,就好比这棵大树生长出新的枝丫,而我有幸能在小的时候就在这棵大树旁采撷一二,现在依然守候着这棵大树,通过海量的跨学科阅读,掌握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智慧,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我深刻意识到,要作出正确的决策,价值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
(清荷夕梦摘自《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起来读诗
人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
来打量霜和
覆着雪壳的松枝
——[美国]华莱士·史蒂文斯《雪人》
为何,我们以这么多不必要的
恐惧与忧伤,对待飞逝的时光
日子不会驻留,这是它的天性
今天一再逝去,成为明天
——[波兰]维斯拉瓦·辛波斯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两次》
我喜欢停留 喜欢长久
喜欢在园里种下千棵果树
静待冬雷夏雨 春华秋实
喜欢生命里只有单纯的盼望
只有一种安定和缓慢的成长
——席慕蓉《我》
【适用话题】心境;重生;时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