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给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如何在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构建新时代的教学管理模式,如何使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狠抓人本管理,强化人文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创建学校特色。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悟到:教学管理,人本管理是核心,校本管理是关键,宏观控制上应正确扬弃,微观调控上要追求精细化。教学管理关注过程、开拓创新,才能使学校管理推陈出新、充满活力。
一、教学管理,核心是人文的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依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制约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新构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执行者。基于这一理念,我们首先强化的是人文意识的管理,从理念到行动,确立人本思想,提升人文意识。学校的管理,靠的是人的教育行为,人的教育行为有赖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因此,人文意识的提升是强化学校管理的前提,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靠自身的努力,营造先进的人文氛围。
我们通过理论探究、新课改理念的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重在提高全校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时间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主人翁意识,为了学校的今天和明天,人人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校长率先垂范,中层干部以身作则,教师齐心协力,目标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全校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既齐心协力又各负其职。中层以上领导注重言传身教,近年来一直坚持开门课制度,欢迎全校教师随时听领导的开门课。学校新的制度中要求领导做到的,逐一落到实处,不做表面文章,扎实追求观念的更新、措施的落实、效果的显著。全体教师以校为荣,追求各自人生价值的体现,追求科学发展。为了使学校管理在微观上追求精细化,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予以修正、调整、充实、提高和完善。在人文意识的提高上,我们的目标是领导班子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修养、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上下功夫。尽管我们学校整体师资素质不很高,但我们靠一种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使全校呈现出团结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教学管理,关键是校本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向外输出教师二十多名,这毫无疑问地对学校的师资质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三四十岁的教师断层的现象。师资质量的下降与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时代要求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怎么办?我们选择了一条自强之路,那就是抓住校本管理不放,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细、抓紧、抓实。我们狠抓领导班子带头作用的发挥,每个人都满负荷工作,甚至有几个同志超负荷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身先士卒、冲锋在先,教师也能勇挑重担。走了骨干教师,我们再来培养骨干,来了年轻教师,我们就着力摔打,通过青蓝工程、教研组、备课组等活动使他们尽快趋于成熟。近年来,我们尤其狠抓了以备课组活动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活动,将教科研、一人一堂好课、汇报课、竞赛课、调研课、青蓝工程等与备课组活动捆绑起来,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做到四落实、四统一,即落实时间、地点,落实主讲人,落实具体内容,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设置训练题,统一测试。这样,备课组就是集体智慧发光的场所,备课组就是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平台,就会收到“3+2﹥5”的效果。两年来,我们正是通过狠抓以备课组为基础单位的校本培训,以校本培训作为学校管理的关键工程,才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在持续地发展着。
三、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是重点
我们在教学管理的工作中认识到,只有强化教学的全面管理,使教学管理达到精细货程度,在精细化下做足文章,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精细化上我们重点抓住了教师和学生这两头。如何建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我们首先是精细地组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宏观调控上,要求教师在吸纳新课改理念的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理智和冷静的审视,不仅要明确课改改什么、怎么改,而且也要明确课改什么不能改、不必改,要正确处理“扬弃”。只有在大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才能使精细化收到实效。其次是教学管理上的创新。新课程呼唤教学管理的开放性管理,既重视自下而上的管理,也重视自上而下的管理,既有从内到外的管理,也有从外到内的管理,还有教师间的互动管理。我们开展教研沙龙,形成了群言堂,在课改的大背景中各显其能,从而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使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人尽其才,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此外,学生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固然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样不可或缺。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在逐一贯彻落实《初中教学十四条措施》的同时,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三管齐下,强化行为习惯的导向,将爱国教育、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想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会、班会等形式渗透到了学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从起床、整洁到走路、吃饭、睡觉,不仅用《寄宿生管理条例》、《就餐纪律》、《室长报告制度》等加以约束,更重视树立典型、现场办公、竞赛评比等活动中正面引导,一学期如一日地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抓落实,长时间地坚持不懈,不仅解决了学校环境卫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延伸到学习上,迁移到学习习惯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益。上一学年,我们狠抓了三个习惯的养成,在精细化上花足了功夫,中考期末会考均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教学管理,应坚持与新课改同行
学校的教学管理,除了在实和细上花足功夫外,突出跟新课改同行的主题是重点。我们把坚持新课改的理念、践行新课改的教育行为、探究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新路子作为突破口来抓,在全校开展了“新课改改什么、怎么改、哪些不能改”的大讨论,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心得交流、实践调研等方式,澄清了对传统教学管理扬弃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将课改新理念内化为教育行为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跟新课改同行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坚持“教学六认真”的基础上,在落实“四精四必” 的行动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古中式洋思课型的教学模式,结合科研课题的研究,将教学、科研实行捆绑操作,营造出浓烈的教科研氛围,结合走进新课改,着力打造专业化成长的教师队伍,在“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下,致力于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进取的一代新人。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人的管理。对教师,要通过校本管理、人文关怀,挖掘潜能,激发责任意识,引领他们在专业化成长之路上迅跑。对学生,要通过三种习惯的管理,关注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思想素质和学习成绩的双丰收。要树立人本思想,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宏观上,学校管理体现出导向功能,正确处理扬弃之间的关系;微观上,部门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追求精细化、实效性。各项管理中,追求创新思维,关注过程,关注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尽管我们的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但不断完善、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教学管理,核心是人文的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依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制约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新构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执行者。基于这一理念,我们首先强化的是人文意识的管理,从理念到行动,确立人本思想,提升人文意识。学校的管理,靠的是人的教育行为,人的教育行为有赖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因此,人文意识的提升是强化学校管理的前提,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靠自身的努力,营造先进的人文氛围。
我们通过理论探究、新课改理念的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重在提高全校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时间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主人翁意识,为了学校的今天和明天,人人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校长率先垂范,中层干部以身作则,教师齐心协力,目标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全校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既齐心协力又各负其职。中层以上领导注重言传身教,近年来一直坚持开门课制度,欢迎全校教师随时听领导的开门课。学校新的制度中要求领导做到的,逐一落到实处,不做表面文章,扎实追求观念的更新、措施的落实、效果的显著。全体教师以校为荣,追求各自人生价值的体现,追求科学发展。为了使学校管理在微观上追求精细化,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予以修正、调整、充实、提高和完善。在人文意识的提高上,我们的目标是领导班子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修养、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上下功夫。尽管我们学校整体师资素质不很高,但我们靠一种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使全校呈现出团结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教学管理,关键是校本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向外输出教师二十多名,这毫无疑问地对学校的师资质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三四十岁的教师断层的现象。师资质量的下降与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时代要求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怎么办?我们选择了一条自强之路,那就是抓住校本管理不放,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细、抓紧、抓实。我们狠抓领导班子带头作用的发挥,每个人都满负荷工作,甚至有几个同志超负荷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身先士卒、冲锋在先,教师也能勇挑重担。走了骨干教师,我们再来培养骨干,来了年轻教师,我们就着力摔打,通过青蓝工程、教研组、备课组等活动使他们尽快趋于成熟。近年来,我们尤其狠抓了以备课组活动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活动,将教科研、一人一堂好课、汇报课、竞赛课、调研课、青蓝工程等与备课组活动捆绑起来,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做到四落实、四统一,即落实时间、地点,落实主讲人,落实具体内容,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设置训练题,统一测试。这样,备课组就是集体智慧发光的场所,备课组就是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平台,就会收到“3+2﹥5”的效果。两年来,我们正是通过狠抓以备课组为基础单位的校本培训,以校本培训作为学校管理的关键工程,才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在持续地发展着。
三、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是重点
我们在教学管理的工作中认识到,只有强化教学的全面管理,使教学管理达到精细货程度,在精细化下做足文章,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精细化上我们重点抓住了教师和学生这两头。如何建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我们首先是精细地组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宏观调控上,要求教师在吸纳新课改理念的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理智和冷静的审视,不仅要明确课改改什么、怎么改,而且也要明确课改什么不能改、不必改,要正确处理“扬弃”。只有在大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才能使精细化收到实效。其次是教学管理上的创新。新课程呼唤教学管理的开放性管理,既重视自下而上的管理,也重视自上而下的管理,既有从内到外的管理,也有从外到内的管理,还有教师间的互动管理。我们开展教研沙龙,形成了群言堂,在课改的大背景中各显其能,从而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使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人尽其才,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此外,学生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固然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样不可或缺。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在逐一贯彻落实《初中教学十四条措施》的同时,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三管齐下,强化行为习惯的导向,将爱国教育、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想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会、班会等形式渗透到了学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从起床、整洁到走路、吃饭、睡觉,不仅用《寄宿生管理条例》、《就餐纪律》、《室长报告制度》等加以约束,更重视树立典型、现场办公、竞赛评比等活动中正面引导,一学期如一日地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抓落实,长时间地坚持不懈,不仅解决了学校环境卫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延伸到学习上,迁移到学习习惯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益。上一学年,我们狠抓了三个习惯的养成,在精细化上花足了功夫,中考期末会考均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教学管理,应坚持与新课改同行
学校的教学管理,除了在实和细上花足功夫外,突出跟新课改同行的主题是重点。我们把坚持新课改的理念、践行新课改的教育行为、探究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新路子作为突破口来抓,在全校开展了“新课改改什么、怎么改、哪些不能改”的大讨论,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心得交流、实践调研等方式,澄清了对传统教学管理扬弃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将课改新理念内化为教育行为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跟新课改同行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坚持“教学六认真”的基础上,在落实“四精四必” 的行动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古中式洋思课型的教学模式,结合科研课题的研究,将教学、科研实行捆绑操作,营造出浓烈的教科研氛围,结合走进新课改,着力打造专业化成长的教师队伍,在“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下,致力于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进取的一代新人。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人的管理。对教师,要通过校本管理、人文关怀,挖掘潜能,激发责任意识,引领他们在专业化成长之路上迅跑。对学生,要通过三种习惯的管理,关注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思想素质和学习成绩的双丰收。要树立人本思想,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宏观上,学校管理体现出导向功能,正确处理扬弃之间的关系;微观上,部门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追求精细化、实效性。各项管理中,追求创新思维,关注过程,关注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尽管我们的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但不断完善、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