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言文为例语文教学的公式化探索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一线的语文教学,让我想以简单实用为出发点对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做一个探索,看看语文教学能不能理科化,文言文的教学能否公式化。并且用公式化的方法来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工具性;公式化;实用性;抓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这个学科从属性上说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人文性的讨论和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力量,而对其工具性属性的照顾就相对较少了。常年的,我越来越觉得学生们应该在语文工具性的学习上提高关注度,而语文老师也应该在语文的工具性属性的教学上下更大的力量。
  基于这些思考,我便做了一些语文公式化教学的实验,下面我以文言文的教学为例做一些说明。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对于词类活用、虚词和句式的学习比较挠头,我想如果将公式用在这些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做题有抓手,应该是文言文词类活用、虚词和句式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向。
  词类活用,我们以名词的活用为例说明。名词的活用中首先要讨论的就是名词作状语。我们知道在句子中状语一般是修饰谓语的,而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为主)构成的。我们有知道一般在文言文中,句子是省略主语的。那么我们大胆的做一个假设,在文言文的句子中如果出现结构“名词+动词”了,而文言文省略主语,“名词+动词”便不可能是主谓结构。如果“名词+动词”结构不是主谓结构,那么“名词+动词”结构便只能是谓词性偏正短语,那么名词也就只能是谓语动词的修饰语即状语。那么我们便可以得到公式“名+动中,名词作状语”。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坐”是动词,那么“犬坐”便符合公式“名+动中,名词作状语”,所以“犬”是活用,即名词作状语。
  又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是名词,“蔽”是动词,那么“翼蔽”便符合公式“名+动中,名词作状语”,所以“翼”是活用,即名词作状语。
  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公式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忽略公式推导的过程,名词的另外的活用还有名词作动词。省略推导过程,我在用一些公式举例。
  名词作动词的公式有:
  1.动(能愿)+名中,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于中,名词活用作动词
  3.名1+名2中,名1活用作动词
  ……
  例如:“非能水也”中“能”是能愿动词,“水”是名词,那么“能水”便符合公式“动(能愿)+名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所以“水”是活用,即名词活用作动词。
  授课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将公式的推導过程做一遍,然后让学生们熟记公式,在课内的文言文教学中,不断实践验证公式,并且让学生做到对公式的活学活用。
  虚词的公式化教学,我们以“之”为例。
  “之”在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有三种:动词、代词、助词。
  “之”是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是动词,译为:去、往、到。我们分析“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结构,我们分析“之”的前后发现,“广陵”是表示地点,处所的宾语,而“之”是宾语“广陵”的施事动词。我们大胆的做一个推论,如果“之”+“表示地点、处所的名词”,那么“之”是动词,译作:去、往、到。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公式“之+名(地点、处所)时,之是动词”。
  例1:“辍耕之垄上”中“垄上”是表示地点处所的名词,“之垄上”符合公式“之+名(地点、处所)时,之是动词”,所以“之”是动词,译作:去、往、到。
  例2:“吾欲之南海”中“南海”是表示地点处所的名词,“之南海”符合公式“之+名(地点、处所)时,之是动词”,所以“之”是动词,译作:去、往、到。
  “之”是代词,如“知之为知之”中,“知”是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后面要跟宾语,那么“之”处在“知”宾语的位置上,所以“之”作“知”的宾语,也就是“之”是代词。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公式“动(及物)+之时,之是代词”。
  例如:“择师而教之”中“教”是及物动词,“之”在及物动词“教”的后面。“教之”符合公式“动(及物)+之时,之是代词”,所以“之”是代词。
  “之”是助词,作为助词的之有几种情况,我们来逐一讨论。首先“之”是结构助词“的”。“黔之驴”中,“驴”是名词,且不是表示地点、处所的名词。“之”只有去、往、到意义的动词,所以若名词不是表示地点、处所的,那“之”和这个名词就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之”只能是结构助词“的”,我们可以得到公式“之+名(非地点、处所)中,之时结构助词的”。
  例如:“蜀鄙之僧”中“僧”是名词且不表示地点、处所,“僧”有在“之”的后面,符合公式“之+名(非地点、处所)中,之是结构助词的”,所以“之”是结构助词“的”。
  “之”是结构助词“取独”。当“之”处在主谓(以动词为主)短语中间,也就是“之”在名词和动词之间时,“之”是结构助词“取独”。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是名词,“不传”是动词,且“师道不传”是主谓结构,那么“师道之不传”中“之”便是结构助词“取独”。我们由此可以得到公式“名+之+动时,之是结构助词取独”。
  如:“吾妻之美我者”中,“吾妻”是名词,“美”活用为意动,那么“之”在名词和动词之间,符合公式“名+之+动时,之是结构助词取独”,所以“之”是“取独”不翻译。
  “之”是音节助词。如:“久之,目似瞑”和“填然鼓之”中,“之”是音节助词,我们分析其结构得到了公式“形容词/动(不及物)+之时,之是音节助词”。
  “之”还有作特殊句式表示的用法等,这个我们可以在公式化分析句式时在做分析,本文不做处理。
  通过对虚词中“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之”的公式如下:
  1.“之+名(地点、处所)时,之是动词”
  2.“动(及物)+之时,之是代词”,所以“之”是代词
  3.“之+名(非地点、处所)中,之是结构助词的”
  4.“名+之+动时,之是结构助词取独”
  5.“形容词/动(不及物)+之时,之是音节助词”
  当学生熟练的掌握公式后,便可以方便的确定“之”字的用法。从“之”我们可以推及所有虚词。而从上文我们也可以知道公式化的教学可以用在文言文的教学当中。
  公式化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是这样,其他的语文教学也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多多动脑,勤于思考,用更多的实践来丰富公式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其他文献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气道黏膜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会损伤气道黏膜的重要因素,压力过高则容易出现气管黏膜的缺血坏死等…;压力过低会影响呼吸机通气,引起误吸,导致口咽部病原菌自由地进入下呼吸道[2].近年来,国内
期刊
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是决定人们健康素质高低的关键因素.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2],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国家2008年起在全国首次启动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并首次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期刊
摘要:阅读经验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学生的生命底色丰厚润美、光彩照人,教师除认真研读教材外,还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用于课外实践中,使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断充盈,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初中生如果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可以以更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期刊
逝者如斯,不言昼夜.岁月如白驹过隙,世易时移.伴随时间的幕起幕落,2003年的<实用护理杂志>作为一个窗口,一种见证,透射着历史,也承载着现实.怎样读好自己的昨天,以衔接未来,成为当下最深的追问。
期刊
摘要: 部编教材更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如何更好地利用这套新教材进行更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教学?笔者以一年级音序查字法教学为例,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来谈谈部编教材对教学的一些启发:一、部编教材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二、教师要吃透文本,认真备好课,以确保知识的正确性。三、教学语言要富有童趣。四、教学重点要突出,讲练结合。  关键词:部编教材;有效教学;新的启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目的 编制患者就医美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 以KAP理论为指导框架,结合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及医护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初步拟定问卷条目.通过200名患者的调查研究,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 患者就医美德知信行问卷由3个维度、13个条目组成,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211%.总问卷的Cronbaeh α系数为0.822,内容效度为0.
目的 考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项目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等进行指标的分析和筛选后,考评该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等,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结果 最终形成具有8个维度35个指标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方面,指标体系总Cronbachα系数为0.832,各维度Cron
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一般采用移植皮瓣修复,而术后移植物成活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除严密观察移植物的局部血运外,还应及时地对各项生命指标和影响移植物成活的全身因素进行综合评估.2002年1~12月,我们对48例组织移植手术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纠正了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在护理教育中加入普及性预防知识是降低今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途径.  1 普及性预防与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